分享

艺融“尚”、“荀”自成一家——浅谈吴素秋的表演艺术

 lsjxs 2019-11-15

吴素秋女士(1922—2016)

  在2000年年初,纪念尚小云、荀慧生两位艺术大师诞生百周年之时,许多人了解到,老一辈京剧艺术家吴素秋女士,是“尚”、“荀”两派唯一的、健在的继承人。她的表演艺术是在继承这两派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结合自身条件形成的。许多人说:“吴老师的艺术已经形成‘吴派’”。吴素秋听后总是连连摆手,说:“我,只不过在继承上有了点自己的风格,还不能成派!”这是谦逊之词,也是出自内心的实在话。近些年有一种倾向,要恭维哪位演员,一则称其个人为“艺术家”,甚至“大师”;一则称其艺术为“派”。实际上无此必要。艺术家与流派,都是自然形成的,不是恭维出来的。

吴素秋便装照

  一、早年承“尚”学“荀”

  吴素秋13岁时,拜尚小云先生为师。为时不久,她母亲觉得她从身材、性格上看,学习“荀派”更合适。便跟荀慧生先生说:“哪天让我们姑娘拜您为师吧?我觉得她学您的‘荀派’挺合适。”荀先生马上说:“她不是已经拜了尚先生吗?再拜我可就不合适了!如果想跟我学戏,我一定尽心教。不必拜师。”“我是想,有一层师徒关系,不是显得更近吗!”“那,就让她拜个干爹吧!”从此她便分别学“荀”、“尚”两派戏。

《小放牛》 吴素秋 饰 村姑

  由于天资聪颖,又肯于刻苦学习,“尚”、“荀”两派戏吴素秋学了不少。她既按尚先生的路子唱青衣为主的戏,如《二进宫》等,以及带些武场子的戏,如《十三妹》等;也按荀先生的路子演花旦、闺门旦的戏,如《红娘》、《元宵谜》之类。不过根据她的条件、年龄,成角以后,所演的“荀派”戏多于“尚派”戏。并融合这两派的特色于戏中创成自己的新戏。

  二、集两派特色自成风格

  吴素秋的特点在于极善于刻画剧中人,反映出剧中人的内心,达到感人至深的地步。这是她向荀先生学习,又经过自己揣摩、领悟的成果。早在她不满20岁,第一次到上海演出时,当地观众就对她善于做戏,演出剧中人的内心感情给予极大好评。有家杂志上刊登一位名作家的评论文章,标题便是“大情人吴素秋”,赞扬她善于表达人物情感。也正因为如此,她几次应约到上海,上座一次比一次好。

《比翼舌》 吴素秋 饰 葛小香、张蝶芬 饰 云三碧

  荀慧生先生说:男演员演女角色,必须深入体察所有女性的言、行、坐、卧。吃透了,才能演得逼真。由于自己是男的,所以要演像女的,必须这么做。有些女演员自认为是女的,而不再去体察生活中各种女性的言行,只仗着本能去演,演出来的妇女形象反而不真实。吴素秋不然。虽然她自己是女性,也按照荀先生的做法,平时仔细观察所有女性的一切,不论是比自己大的、小的,还是跟自己年龄相仿的。她说:我这个女性,只能代表我这种身分的一些人,要表现别的身分的女性,也同样得按义父的做法。因此她既有女性的基础,再经观察体会其他女性的一切,使得她演出的女角色更为逼真。不过吴素秋女士一直说:“到现在我还没有超过荀先生去,只能说荀先生有荀先生的特色,我有我的特色。如果单说眼神,我就远远没达到荀先生的水平!


《红娘》 吴素秋 饰 红娘

  《红娘》,是荀先生的代表作。凡学“荀派”的演员,都会演这出戏。但是能超过荀先生的人,至今还没有一位。吴素秋的《红娘》,也是在荀先生的演法上有自己的发挥的。她是在唱、念的某些表现方法上,不失“荀派”特点,不失荀先生教导的基本东西,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就是大画师齐白石所说的“似与不似之间”。是齐老认为学前人最后该达到的境界。至于齐老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必须绕个弯来理解。那就是先得学“似”了,但是别学“死”,然后再由“似”达到“似与不似之间”。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学他者“生”,似他者“死”,那就容易了。有不少学齐老的人,学得“不似”,只能说没学好!若以此“不似”而沾沾自喜,认为学“似”了,反而不对了,岂非笑谈了吗!

《苏小妹》 吴素秋 饰 苏小妹

  三、含两派特色的新戏

  形成一个流派,在唱、念、做、打方面,要有让外界公认的特色;还要有代表作,包括在传统戏里所创造的人物和所演的新戏两者。不管吴素秋女士的艺术能否被称为流派,她都具有了这两方面的成就。一方面是她演的“尚”、“荀”两派角色,既没有脱离这两派的基础,又与这两位前辈有所不同。不是亦步亦趋,而是有所发展变化的。如前所说的红娘,以及十三妹、《元宵谜》中的吕昭华、《铁弓缘》中的陈秀英等等。再则是在这两派唱、做的基础上,创成自己的代表剧目,如《苏小妹》、《伊帕尔罕》、《宝莲神灯》,以及小戏《柜中缘》等等。

《伊帕尔罕》 吴素秋 饰 伊帕尔罕

  《苏小妹》与《伊帕尔罕》,是吴素秋的独有剧目。前者是把过去的《三难新郎》与《赚文娟》连在一起,加工改编的。这出戏前半部是以闺门旦扮演,以唱、做为主;后半部改扮男装,反串小生,以小生的唱、做为主。吴素秋侧重于在“荀派”的基础上发挥。尤其前半部唱中的“南梆子”,是“荀派”唱中最有特色的。吴素秋既体现出唱腔之优美,又能结合剧中人的身分。在庙里进香时,显示出的是娇贵之气;“洞房”一场,出诗、对题目,发难秦少游时,显示出的是才女的高傲之气。后半部改男装唱的“娃娃调”,表达剧中人的男子气概。在冒秦少游名骗取名妓文娟信任和见到秦少游质问其与文娟的过从时,多以半真情半取笑的姿态出现。尤其当问到秦少游与文娟的关系,听秦少游辩解之词后,先后指其胸与口问道:“这话是你从这里说的,还是从这里说的?”当时表达出的内在外在情感,真实、风趣,引人入胜。《伊帕尔罕》,是剧作家吕瑞明特为吴素秋创编的新剧目。在这出戏里,吴素秋演的《伊帕尔罕》侧重借鉴尚先生的艺术,表现人物的刚烈。特别是入清宫后,面对想对她非礼的乾隆皇帝,掏出身上藏的匕首,指向对方,又以手回指她自身,念出“我这里有刀,这里有刀”,说明身上处处藏着匕首,决不屈服的意志,极具刚烈之气,感人至深。

  《宝莲神灯》则是吕瑞明根据传统戏《宝莲灯》加工改编的。演出以后,成为吴素秋独有剧目。也是直至目前所有改编本中最为合情合理、戏剧性最强的上乘之作。这出戏里,吴素秋以正旦扮三圣母,以唱、做为主,展示出剧中人带有仙家色彩的娇贵,体现出不同于苏小妹的娇贵气质。后半部三圣母被压华山之下,吴素秋以反串武生,扮演沉香,重唱工、武功。在舞动板斧,迎战二郎神开打中,显示出她的身手不凡、武功矫健。

《拾玉镯》 吴素秋 饰 孙玉姣

  《柜中缘》是吴素秋移植地方戏,又加工演出的。自从演出以后,成为其代表作,而且以后,京、评、梆子等剧种,凡演这出戏的,都按她的路子。在这出戏里,她塑造了一个类似传统戏《拾玉镯》中孙玉姣、“荀派”戏《勘玉钏》中韩玉姐的少女刘玉莲。出场后的门前刺绣,做针线的表演和唱,都既有孙玉姣的影子,但又并不相同。此后,与她哥哥的争辩、撒娇;以及见到岳雷的腼腆,手足无措;应付公差的嗔怒;当她哥哥准备开柜时的争吵、拦挡等等,都既有韩玉姐的影子,却又并不相同。最后,经母亲得知真相,证明冤枉了她时的委屈之哭,并显出娇态,又是不见于其他戏中的表演。无论与旧有的戏“似与不似之间”,还是在借鉴前人演唱后的创新,都给人以清新别致之感。这是她这出戏得以为众人学演并广为流传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大体上可以说明吴素秋女士这位老一辈艺术名家所宗和自己的艺术特色。是否称之为“吴派”,并不大重要。

  (摘自 《中国京剧》杂志 2000年第2期)


咚咚锵微信公众号由“咚咚锵—中华戏曲网”为更加广泛地宣传梨园行的新鲜资讯而搭建的平台,我们会将网站中的热帖以及本站 原创 精华不定期更新至本公众号。以优质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戏曲界的大事小情,期待朋友们的关注和支持!(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本公众号、也可搜索账号:ddq9999)想了解更多梨园动态请登陆:www.

联系我们

微信:ddq9999
地址:北京
官网:http://ww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