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作为我国国内第二长河,一直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在世界的众多河流中,黄河也有自己最独特的地方,它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可是您也许不知道,辗转千里浊浪滔天的黄河,居然还有一段清澈见底的流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黄河是位于我国北部的大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为752443平方公里。作为华夏儿女的母亲河,黄河两岸孕育了5000年的文明,直至今日还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黄河以其独特的魅力,奔腾于我国9个省及自治区,为各地带去了丰富的水资源以及各种水生生物。 黄河的得名,正是由于其本身水量奇大且泥沙含量丰富,从古至今一直如此。据科学推算,黄河每年会生产16亿吨的泥沙,而其中的12亿吨都会流入大海,剩下的4亿吨会一直留在黄河下游,最终形成冲积平原。宋代文人王安石曾经站在黄河边,面对着裹挟大量泥沙的河水,发出了“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的感叹。 按照正常角度来讲,在如今水土流失严重的生态环境中,山东东营市每年以大面积增长的现象,绝对称得上是一件好事。可是小编却告诉您,相比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所带来的危害,这件好事只能算是微乎其微。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明君圣主们,都会将治理黄河列为河务中的头等大事,即使到了现代,相关部门也一直在积极定期对黄河进行清淤,防范隐患于未然。 此时有读者肯定会好奇,历来浑浊无比的黄河水,为何偏偏在贵德县就能变得清澈见底呢?想要揭开这个秘密,我们还是要从当地的生态环境说起。从古至今,贵德县的人们就一直在黄河两岸及其支流范围劳作,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在闲暇之余植树造林,大量种植绿色植被,最终让贵德县形成了大面积的林区以及草原滩地。 贵德县的黄河奇景至今犹在,在人们慕名观赏的时候,有关人士也作出了相应的思考,并探讨能否借助贵德县的宝贵经验,在黄河岸边大量种植植被,以此达到防风固沙,阻碍水土流失的目的。小编相信,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黄河的治理工作将会越来越科学化、明确化、合理化,我们期待着这一天。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