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不是一种特权,是普遍适用的学问!

 风舞猿 2019-11-15
作者:李德顺,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哲学作为一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学科,从总体上代表着人类理性地把握世界的一个层次、一种能力、一种境界。在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哲学起着精神提升的公共平台的作用。

01

哲学是人类的公共领域

任何学科都要体现科学的本质。全部科学,都是以不断发展着的人类整体为主体,而不是以任何个体为主体。这意味着,作为学科的哲学,首先是人类共有、共享、共建的一个文化平台。

哲学是一门普遍适用的学问,但它并无先天固定、一成不变的形式和面貌,而是处在永无止境地追求、探索的历史进程中,从而不断地形成和证明自己是什么,不是什么。它作为人类思想文化的公共平台这一性质,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

在体现人类认识公共性这个高度上,哲学不是某种特权,更不意味着全世界只有某种唯一的哲学模式。虽然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哲学有着各种不同的面貌特征,但正是在这个共同的学科层面上,各种不同的哲学才能够进行彼此间的沟通、翻译、学习、比较、对话和交流合作,并取长补短,不断提升,否则,哲学就不成其为“学科”。

02

哲学是思维的一个层次

人类的思维和精神活动,包括从无意识到高度自觉意识等,有许多层次,而哲学居于其中高度理性化的、最为自觉的层次上。

哲学与人类其他学科平台的不同之处,并不在于它有特定的、为其他学科所不涉及的对象领域,而在于哲学代表着人类在最高度抽象和最高度普遍性层次上的思考。正是这个层次上的对象、问题、知识和规则等,构成了哲学这门学科的特殊内容。其他的各个层次,则是各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领域。

哲学诞生的初期,曾经是人类仅有的一门学问。当各门具体学科陆续从哲学中分化出去(这种分化迄今尚未结束)之后,哲学并未因此而萎缩消失。从宇宙到人生,从生命到历史,从实践到理念,从科学到人文,从过去到未来,与人类有关的一切仍然在哲学的视野之内,显示出哲学关注和思考问题的层次是始终存在的。

迄今为止,哲学总是以其“形而上”的特色,即对象和问题的高度普遍性、概念的高度抽象性和推理的思辨性,面向人类思维逻辑及其前提的批判性和反思性,以及“超越个别走向一般、超越特殊走向普遍、超越有限走向无限、超越实然走向应然”的致思取向等,保持着自己与其他学科以及人们生活实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为人类提供着具有普遍意义的“智慧”。哲学因此而显示出不可替代的特质,持续地活跃在人类思想的高端。

03

哲学是人类的一种能力

哲学是一门与实践密切联系,在把握世界中实现人的自我超越的学问。因此它体现出人类特有的一种理性思考的能力,即运用高度自觉的方式把握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哲学学科的生命在于“问题”。而一切真实的问题最终都来自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和思考,来自历史本身;一切真实的答案也都来自人类生存发展的实践和思考,来自历史本身。

哲学的任务,是从理论上提炼人类所面临的那些最深刻、最普遍、最具有长远意义的问题、经验和感受,并通过对思维方式和思维前提的审视与反思,探索和开辟新的思路,提供新的理念和方法,以实现人类在精神上的超越和自我超越。这一任务的不断提出和实现,既是人类生存发展能力的自我提升,也是哲学能力在积累中不断提升的显现。

04

哲学是精神的一种境界

几千年来,哲学陆续形成了自己的基础性问题和基本理论的领域,包括关于世界存在的本质及存在方式的“存在论”领域,关于人类把握存在的可能性及其方式的“意识论(含认识论)”领域,关于存在及其意识之意义的“价值论”领域,等等,同时也在形成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的一些概念、范畴、方法、规则等;并通过对这些成果的不断检验、反思和批判,实现着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不断超越与自我超越。

哲学的这些成果,不仅为各种不同的哲学学说体系不同程度地共享和发展着,也为整个人类的生活和思考所普遍地依赖和应用着,构成人类文明的精神基础和时代精髓,推动人类精神不断走向新的境界。

同时,哲学本身始终处在不断深化、拓展、超越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之中,永远不会有一个终结。正因为如此,哲学总是处在探索真善美的最前沿,处在社会和实践发展最深刻、最具思想代表性的地位上。马克思把真正的哲学看作“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是对哲学与时代和文明发展之间这种内在联系的肯定。历史证明,哲学始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


其实,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学习哲学,也并不是要做学问,而是想从哲学中获得启示,也就是想知道我们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要活一个清楚明白,其它都是次要的。而这件事情,似乎也只有哲学才能真正让你办到。
哲学的智慧河流,发源于往哲先贤们的辩论与洞见,影响了科学、宗教、艺术等人类文明成果至今。面对源远流长的哲学史,卷帙浩繁的哲学著作,我们需要一位专业、有趣的“摆渡人”来导航。

为此,哲学之路三联中读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最受欢迎的姜宇辉教授,带来《姜人生哲学到底——20位哲学家的生命策略》,愿你可以从哲学思考中认识如何活着,以及活着的意义。

01

  20位哲学家醍醐灌顶的生命策略  
 
这门哲学课程将围绕人生中有关孤独、爱恨、生死、迷惘、欲望等20个“大问题”展开,每个“大问题”分为5讲,为你讲述海德格尔、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尼采、加缪、柏拉图、萨特等20位古今哲学家的思想体系,从中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生命策略。

02

  104堂跨越2000年哲学史的智慧课程  
 
这门课程不追求“效率”,并非把教科书式的哲学导论直接扔给你,而是精心地把艰深的思想“研磨”成生动的故事和轻松的讲述,用一整年的时间,通过104堂课程,带你一点点了解漫长的哲学史和哲人的思想精髓。
 
主讲人会为你解析《存在与时间》《理想国》《沉思录》《会饮篇》等20本经典哲学著作的精华内容。涵盖古希腊罗马哲学、近代早期西欧哲学、德意志古典哲学、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等内容。

03

  100+部文艺作品的哲思与启示  
 
每堂课程开始,主讲人都会以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一首乐曲切入,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从鲜活的感情经验和体悟出发,再上升到哲学性的疑问和反思,让听众更轻松地打开哲学思考大门。
 
另一方面,好的文艺作品除了娱乐的功能,背后还包含着一种生命体验、一种生活的可能性。深刻地理解文艺作品背后的内涵,不拘泥于自我,更加了解他人,了解外部世界。
  大 咖 推 荐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