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限用的中药注射液,还有人在用它「冲血管」

  平凡的人 2019-11-15

来源:云鹊医

北方的温度一天天降低,楼下的奶奶又坐不住了,约好了她曾经的广场舞伙伴们,一同去村卫生室,要求“冲血管”。

王姥姥

人老了,冬天一冷血管就变细了,血管里的垃圾那么多,输点活血化瘀的药冲一冲,稀释一下,保持血管年轻。

李老太

冲完之后,整个人都感觉轻松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起了“冲血管”。一般来说,用于“冲血管”的药物主要是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等,成分有丹参、田七、川芎等。

但是近些年,国家对中药注射液的管理,越发严格。

限制使用


多年以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药不良反应中,静脉注射给药超过5成,而严重案例中,静脉注射给药高达8成。


国家药监局从2015年开始,有超过47种中药注射剂被限,被要求修改说明书或临床使用限制。这份名单里,就有常用的脉络宁注射剂、丹参注射剂等。


2018年7月10日,卫健委等3部门联合制定了《医疗机构处方审核规范》,其中规定“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要单独开具处方”。

中药注射剂被修改说明书,被限制临床使用,被要求单独开处方,都说明国家对中药注射剂的控制越来越严。
与之对应的,各医院用药结构也悄然发生很大变化。
以福建省医保局官网公布的2019年7月~8月药品采购销售金额前20名单可以看出,进口原研药占比高达70%,而中药注射剂毫无踪影。


尴尬处境

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问题为何遭到热议?主要有4点。

1. 成分复杂,过敏原多,不良反应监测不足。
相比于化药注射液,中药注射液的原料是各种草药,来源复杂,又不能要求纯化到单一成分,过敏原多,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事件多,且没有大量的临床数据、药理数据作为支撑,成为中药注射剂被诟病最多的点。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提纯方式,很难将高残留的有害物质及过敏杂质提取出来,所以导致一些中药注射剂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

2. 中药西用。

临床上80%的中药注射液是由西医医师诊治后开具,中药西用的现象很多,中药的功能主治与西医中的适应证是有区别的,单凭说明书并不能合理的联用中药与西药。

另外中医中药有自身的辨证理论体系,如活血化瘀中药属于攻遂之品,可耗伤机体正气,因此,医师需掌握必要的中医辨证思想,用药应掌握适应证,不可滥用。
 3. 指标监测不当。

以“冲血管”的活血化瘀类注射液为例,它们的药理作用是抗凝抗血小板,过量使用会有出血的危险,患者的体质差异大,病理状况不相同,用量的范围较大,因此临床医生需重视患者凝血功能,避免出血。

很多小诊室或医院仅进行少数几次甚至不进行凝血指标的检测,无法监测用药过程中患者凝血功能的实时状况,及时调整剂量,不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患者有出血倾向,也未能及时调整临床用药
4. 联合用药不合理或重复用药。

联合用药的意义在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机体耐受性或病原体耐药性的产生。

以活血化瘀药物为例,中药注射液联用的药物以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奥扎格雷注射液为主,因其药理作用有抗血小板和抗凝的作用,与中药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有叠加,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重复用药。

临床医师要权衡其得失利弊,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活血化瘀类药物因其直接进入血液,发挥抗凝抑栓的作用,过量可导致栓塞性出血或其他功能器官的出血,因此剂量需严格遵照说明书的要求。临床医生将几种相同药理作用的中药和西药一起联用时,未考虑减量。

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早已明确提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和要求,很多企业也纷纷响应,期待更多产品的验收和评估。

血管不能冲


中药注射液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在部分地区可能还在临床中应用。
有“三高”或者动脉硬化的患者,想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最好的方式是通过医嘱按时按量口服用药来控制,只有在慢性病急性发作时,才考虑静脉用药。
况且,静脉输液方式本身也有风险,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至循环系统,很容易引起急性肺水肿,引发心力衰竭等。
最后,人体的血管真的不像自来水管啊,用的久了大量垃圾沉积,用药水冲冲就好了!人体有自己的清洁系统,没有任何指南及专家推荐输液通血管来预防疾病。
针对“冲血管”这种伪科学,赶紧叫停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