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建筑——大北电报局(今盘谷银行上海分行)·中山东一路7号

 李平东方明珠 2019-11-15

大北电报局

地址:中山东一路7号

外滩七号这片土地,最初为美商旗昌洋行所有。1881年8月15日,大北电报公司与美商旗昌洋行订立租约,并在翌年迁入该址之上的原大楼办公。

大北电报公司,由丹挪英、丹俄、英挪电报公司联合组成,于清同治八年——即1869年成立,总部设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彼时,所谓“第一口螃蟹不易吃”,无论是对于电灯还是铁路这些“洋玩意儿”,中国人一开始总是难以接受。二次鸦片战争后,各国纷纷要求在沿海港口铺设电线,都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和阻挠。而大北电报公司却无视了清廷与英使谈妥的“只许铺设海底电缆”的协议,将水线引入了上海租界的报房。就这样,大北电报公司的上海支部于1871年4月18日开业,收发沪港两地公众电报,1882年又开通了电话业务。当时,大北电报公司与英商大东电报公司签订协议,规定上海以北归大北电报公司经营,香港至上海之间由双方共同经营。大北电报公司、大东电报公司和美商太平洋电报公司,在当年的上海滩上三足鼎立,控制着中国的通讯命脉。

因为对清廷没有足够的信心,大北电报公司起先所制定的方针是短期观望,因此,上海支部就一直是租房经营。1891年,旗昌洋行宣布停业,外滩七号的土地所有权由中国政府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购入,大北电报局的租客身份依然保持不变。直到建筑的陈旧设施无法满足大北电报公司的业务发展需要,才于1906年在原址之上重新建造了外滩七号的新楼。

这栋新楼由英国通和洋行设计,采用砖混结构,有着法国晚期文艺复兴式的风格特征。建筑高四层,立面三段式划分,造型典雅,装饰有大量的希腊爱奥尼石柱。大楼的最大亮点,是一对法国巴洛克式的黑色穹顶,它们优雅地坐于顶端两侧,与白色的大山花形成鲜明对比。因为这座大楼在较长时期内为大北、大东和太平洋电报公司使用,也有一部分是北洋政府电报总局的上海电报局租用,因此被旧称为“电报大楼”。

大楼竣工后,过了15年,外滩七号的老租户大北电报公司在1922年迁往爱多亚路并另建了一幢新的大楼,也就是如今延安东路上的上海电信博物馆。而外滩七号的主人也先后换成原在外滩六号的中国通商银行和长江航运公司。上世纪末,外滩恢复金融街功能,泰国盘谷银行通过置换入驻,一直与外滩七号相伴至今。

除了大楼原貌被得以原汁原味的保留以外,如今,外滩七号的视觉焦点是门楣上一个深红色的大鹏鸟标志。这枚人身鸟翅的标志源于印度教主神之一毗湿奴的坐骑——迦楼罗,它同时也是泰国国徽的形象。泰王室常将此标志作为极高的荣誉颁赠给杰出的公司。由华人创办的盘谷银行,因对泰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于1967年获赠了这枚鲜艳夺目的大鹏鸟。在入驻外滩的首批外资金融机构里,盘谷银行也是唯一置换了整座临江大楼的外资银行。这种敢于“吃第一口螃蟹”的精神,和最早让中国“万水千山一线牵”的大北电报公司,倒是神奇地穿越了时空,交叠出了某种妙不可言的异曲同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