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思明居士 2019-11-15

​公元1211年,铁木真出兵征伐金国;公元1219年,铁木真率军西征。简单算来,蒙古汗国和金国之间的战争足足持续了八年时间!

在这八年时间,蒙古汗国把金国打得一败再败,但在铁木真开始西征之时,也没能在金国故土建立起有效的殖民统治。

对此,主流观点通常聚焦于草原民族的局限性,认为此时的铁木真并不了解农耕文明的价值,依然停留在抢钱抢女人的初级阶段。

实际上,这怪不得铁木真,而是金国在遭受蒙古汗国的一系列打击之后,主动开始进行战略调整。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面对难以战胜的强敌,金国只有两种战略可供选择:一是硬碰硬,死也要从铁木真身上咬下一块肉;二是以空间换时间,运用防守战和游击战进行抵抗。

哪种战略正确呢?按照当时的情形看,自然是第二种正确。因为第二种战略可以加重蒙古汗国的后勤负担,也会增加蒙古汗国对金国故地的统治成本。

相对的,金国的军事力量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保存,只要把战线拖得足够长,蒙古军队自然会有丧失机动性的一天。到了那个时候,金国就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但对于金国而言,这种战略又是极难决断的。

金国曾是草原世界的宗主国,现在草原世界刚统一,居然立刻就能把曾经的宗主国打得屁滚尿流,这种角色的骤然转换,并不是谁都能立刻接受的。

再者,金国的军队数量远比蒙古汗国更多。如果为了保存实力,一仗不打就放弃大片土地,军方又该怎么向天下臣民交交代呢?

对此,我们只要看看《金史·徒单镒传》就能了解一二。

徒单镒说:“从用兵以来,对方集中兵力行动,我方分散防守,用集中攻击分散,失败是必然的。不如退而保卫大城,合力防备抵御。昌、桓、抚三州向来号称富实,人人都很勇敢强健,可以内迁,增加我的兵力,人畜财物,不至于丢失。”平章政事移剌、参知政事梁王堂说:“这样是自损国土。”卫绍王因而责备徒单镒。

徒单镒是左相,位高权重。可就是这样一位重臣,提议内迁都受到责骂,其他人提议的下场会怎样,大家可以自行想象。

可金国和蒙古汗国打了半天,却被打得一败再败,最后只得放弃对抗蒙古汗国的打算,选择迁都避祸。

在这种背景下,蒙古汗国攻占了河北和山东的大部分地区,却始终没办法建立良好的殖民统治。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主要原因,还在于蒙古人口太少。

当蒙古大军来到之后,相关城池自然要归他们所有;当蒙古大军离开之后,相关城池又被金国游击队收复。

历史上大明和后金在关外反复拉锯,也是这种剧情一再上演。战争进行到这种地步,通常是难以继续突破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使得金国的辽东、河北和山东等地虽然被蒙古大军打得如同筛子一般,却依然能继续维持统治。

铁木真如果想改善这种情况,就必须同时做两件事:一、努力消灭金国的有生力量;二、继续大力培养和拉拢金国叛徒。

正是由于蒙古汗国和金国在这些地区来回拉锯,所以这些地区的百姓已经习惯了“有奶就是娘”,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他们都必须成为墙头草。否则,他们早就被杀光了。

蒙古人今天杀过来了,当地实力派赶紧带着百姓跪好,否则蒙古人是敢屠城的;金国人明天杀回来了,当地实力派还是带着百姓跪好,否则金国人也不会好说话的。

面对这种滚刀肉,无论是蒙古人还是金国人都不喜欢他们,但也没办法,必须用他们,否则如何维护当地的治安呢?

金国政府一再强调“以空间换时间”,当地实力派指望不上他们,当然只得自己管自己;蒙古政府打下来没几天就走了,当地实力派同样指望不上他们,当然还是只能自己管自己。

这种局面如果持续发展,自然会开始军阀化的进程。

这种军阀化的进程,通常是建立在“生存有理”的思想理论基础之上:总而言之一句话,谁能让我们活命,谁就是好人;谁敢要我们的命,我们就投靠另一方和他们拼命!

对于蒙古人来说,这种事情还算能接受,毕竟这一带不是他们的固有地盘。但对于金国人来说,当地实力派玩这么一招,可就有点难受了。

但用当地实力派的话来说,这一切理所当然啊:是你们政府军无能,无法赶走蒙古人,难道还要我们当地老百姓白白送命吗?

且不说这种理论是否正确,这其中折射出的现实却再明显不过:无论是金国人还是蒙古人,对于当地的局势都开始逐渐失控,最后只得依赖当地自治的方式维护统治。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对于蒙古汗国而言,此时的局面很复杂。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一大片土地已经从实际上脱离了金国管辖,蒙古汗国想通过战争强行接受这些地区,似乎变得更简单了。

从消极的角度来看,一大片土地已经从实际上脱离了金国管辖,变成了一个又一个新兴的实力派。如果他们在蒙古的重压之下实现联合,蒙古人可没法向对付金国那样轻松惬意。

金国是什么?那是一个已经立国百年的老字号,内部早已开始腐化,而这些新兴的实力派,却没有那么多烦恼。

他们唯一的缺陷在于人心不齐,如果他们在蒙古人的重压之下克服了这一困难,蒙古人的乐子可就大了。

面对这种局面,铁木真一时间也找不到破解的办法,只得小心翼翼地避免这种局面出现。

对于当地实力派而言,他们已经度过了初期的不适应,开始学习怎样在蒙古汗国和金国的夹缝中求生存。

在这种背景下,他们绝不敢主动得罪其中任何一方,却也不太害怕其中任何一方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他们或是挂着金国的大旗,或是挂着蒙古汗国的大旗,内里却在玩自治的一套。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仗打到这一步,局势已经变得极为复杂,因为金国北部地区被分成了五个部分。

一、金国政府实际掌控的区域;

二、蒙古汗国实际掌控的区域;

三、挂着金国大旗的当地实力派;

四、挂着蒙古大旗的当地实力派;

五、两不沾的实力派。

这就叫“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盟友可信,谁也不敢保证今天的敌人是否会在明天成为朋友。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此过程中,契丹人和汉人在蒙古汗国的地位逐渐上升,并逐渐形成了类似于藩王割据的效果。

对于大一统王朝而言,这是无法忽视的痼疾,但此时的蒙古汗国也好,金国也罢,根本无力解决这一痼疾。

直到公元1261年李璮叛乱之后,元世祖忽必烈才借机削藩,彻底改变了这些地区的割据情况,此时距离铁木真征伐金国,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十年。

对于这段历史,史书写得非常模糊,很多人并不了解详情。事实上,乱世逐鹿绝不是某几位大人物的权力游戏,而是数百上千位枭雄的激烈角逐。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史书中的蒙古汗国是勇猛无敌的,所以当他们面对金国北部地区无能为力的史实,史书通常是不敢秉笔直书的。

按照传统史书的说法,谁都知道金国北部有多好,可铁木真就是看不上这块地,所以打来打去都不占。

这话毫无可信度,对于铁木真这种贪婪的人而言,有便宜他会不占?还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不可否认的是:经过这八年战争,蒙古汗国的心理战术和攻坚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金国却江河日下,覆亡指日可待。

精兵良将无数,耗费八年时间,铁木真为何迟迟无法征服金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