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画的 “本” 是笔墨之间的文化

 mengk4fz0yyf5h 2019-11-15

卿本佳人。
轻点容妆,素心兰香,自是楚楚可人。

至真至纯,无暇映身自然生。

如意心,无拘无束,观自在,出尘脱俗。

伊美人,天真烂漫,照样风华绝代。

风生翠袖,信步闲庭。

素颜弯眉轻勾,红颜娇女。

丝帕飘飘,步履姗姗,仪态万千。

回眸一笑百媚生,倾国倾城。

杜艳仕女图

这是引子,引人入胜的引子。这些句子都是这篇文章中两幅仕女画所体现的意境。也是想通过这些句子,告诉书画收藏家、书画评论家、书画爱好者,欣赏中国画这才是最正统的视角,文化层面的人文角度。很多人看中国画、赏中国画、评中国画,都从技法去切入视角。看线条,看笔墨,看构图,看色彩等等,就是忽略了文化,中国画不只是“画”更多的是人文,表达的不是画面的本身,而是表现的画里面的故事。

杜艳仕女图2

中国画的艺术层面,不是在技法体现上,但是却是建立在技法之上的。就是说,只有在达到技法脱俗的情况下创作的绘画作品才能称得上“画”,而这个“画”的高低就取决于文化思想。一幅画,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更是一个世界。世界的建设需要一砖一瓦的堆积,需要规划出世界的蓝图,可是世界的运转却不是砖瓦和设计图,是生命,是智慧的生命。笔墨是堆积砖瓦的工具,线条、色彩就是砖瓦,规划图就是构图。他们完美了,并且做到了生命可以繁衍并且发展出智慧,那么一幅“画”就产生了。不然就只是一幅绘画作品。

杜艳仕女图 局部

本文两幅杜艳老师的仕女图,就是给赋予了众多的情感和体态。在仕女身上可以看见,可人;可以看见,纯真;可以看见,自信;可以看见,仕女的心理反射和万千形态。如果去欣赏杜艳老师这两幅仕女图,只是停留在技法层面上,就丧失了画家为之赋予的生命。

杜艳仕女图 局部2

《卿本佳人》系列作品,讲述的就是一位自信女人的故事,开篇没有形容才华的句子,也没有说此女饱读诗书,但是却能感受到知识赋予给画中女孩的知性美。这属于中国画艺术的第三层的寓意折射。可谓是“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这些种种又是全考技法,全靠笔墨功力实现的,一个自然的体态产生过程,在实际生活中会有万千的变化,但是画笔记录不了这么多的变化路程。静态的画面表现出整个动态的产生过程就要靠技法和笔墨功夫。画家通过自己的笔墨功力把这个生命体现。从而一幅绝美的艺术品就产生。

说到以上,观者可能认为我讲述的矛盾太多,其实不然,我借用杜艳老师《卿本佳人》系列作品,所要叙述的就是下面这句话。评画,谈论技法,画画,就在技法上做文章,这是中国画艺术的倒退和悲哀,因为这不是中国画的“本”。中国画的“本”是笔墨之间的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