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陆诗地名释疑

 老刘tdrhg 2019-11-15

陆 诗 地 名 释 疑

文/邹志方

摘要:在诗歌注释中,地名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其正确与否,不但关系到对该诗作的注解, 而且往往涉及到诗人行踪及其对诗人的整体研究。本文就陆游诗作中常见的地名,有选择地作些释疑工作,旨在给陆游研究者作些参考。

关键词:陆游;三山;别业;镜湖

近读陆游诗歌和有关陆游传记 ,发现绍兴地名之注解和阐释 ,有不少不能尽如人意。有的注而疑误 ,有的同名存疑, 有的泛而疑实 ,有的疑作补注 ,故不揣冒昧, 试作释疑如下。

注而疑误

湖南山《泛舟观桃花》之四:“湖南小山花更多, 不醉将如春色何?”有注本曰 :“《嘉泰会稽志》: ‘山阴县:侯山 ,在县西四里 。旧经云 :南湖侯山 , 迥在湖中, 俗名九里山 。盖昔时去县之数也。……晋孔愉传 :愉,山阴人 ,为会稽内史, 在郡三年 ,乃营山阴湖南侯山下数亩地为宅 。' ”按 ,陆游自注 :“湖南, 山名 ,在柯山之南 。”湖南山在绍兴市西 25 里, 侯山在绍兴市西南九里, 两者无涉。湖南山临柯岩 ,山名至今尚存 。

湖塘《夜登小南门城上》 :“野艇鱼罾举 ,优场炬火明。湖塘正如此, 回首忆柴荆。”有注本曰 :“《嘉泰会稽志》 :‘夹塘 ,俗传汉太守马臻所筑, 夹镜湖而为塘也。' 又:‘康家塘, 自塘以外即镜湖,一名东堤。'”按,湖塘乃村名,在湖桑埭以西,南傍镜湖,为二百多户的带状村落。距陆游三山别业十馀里,历来有十里湖塘、廿里湖桑之称。《西村》:“湖塘西去两三家,杖履经行日欲斜。”《小舟航湖夜归》:“遥望湖塘炬火迎,才归村舍雨如倾。”《出游》:“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湖塘晚眺》、《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小饮罢行至湖塘而归》等,所注疑均误。

海山《冬晴与子坦子聿游湖上》 :“海山山下百馀家,垣屋参差一带斜 。”有注本曰:“海山 ,蓬莱也。卷44《戏咏乡里食物示邻曲》云:`山阴古称小蓬莱, 青山万迭环楼台 。' 参 44 舟中作注: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诗 ,有`谪居犹得住蓬莱' 之句, 故此以始皇之到会稽为身到蓬莱 。”按 ,海山在绍兴市西南约十八里, 是一座小山 ,旁有三四百户的村落,称海山村,位置在鉴湖南 ,距陆游三山别业约六七里。《晓望海山》有句 :“开窗望海山,天晴雾方敛。”

陈湾 、陈让堰《肩舆历湖桑堰东西 ,过陈湾, 至陈让堰小市 ,抵暮而归》 ,有注本曰:“陈湾 ,方志失载 。”“陈让堰,疑即是沈酿埭。《嘉泰会稽志》 :`会稽县 :沈酿埭,在县南二十五里若耶溪东。《十道志》云:郑弘举送赴洛亲友饯于此 ,以钱投水 , 依价量水饮之, 各醉而去, 一名沈酿川 。' ”按, 湖桑堰, 又名湖桑埭, 扶桑埭,壶觞埭 ,该村南傍鉴湖 ,长十余里,有廿里湖桑之称 ,故陆游诗题中有“历湖桑堰东西”之谓 。陆游三山别业西接湖桑堰 。陈湾又名澄湾,在湖桑堰西 ,距三山别业约十馀里 ,今为近五百户之村落 。陈让堰又名仁让堰,今分堰东和堰西 ,在澄湾村西, 距澄湾约三里, 距三山别业约十五里 ,今为近五百户之小镇 。三山 、湖桑 、陈湾 、陈让堰均面临鉴湖 ,在一条沿湖路上, 宋时均属山阴县,位于山阴县西,不属会稽县 。沈酿川与陈让堰,相距四十余里之遥。

东泾 、西泾《泛湖之东泾》 、《自东泾度小岭》 、《三年前尝与儿辈步过东泾小岭》等诗 ,有注本曰:“东泾,方志失载,疑即是樵风泾。”《小舟游西泾, 度西冈而归》有注本曰:“卷 22有《泛湖至东泾》诗。此西泾当在湖之西 。”《湖上作》“东泾西泾花极望 ,红云照波锦裹山。”又出注曰 :“东泾 、西泾,集中屡见, 盖即指花泾 。卷29《泛舟观桃花》云 :`花泾二月桃花发 ,霞照波心锦裹山。与此诗语略同, 可以为证。”按, 东泾、西泾与花泾相近 ,但不是花泾。大体说来 ,自三山别业往西二里,入鉴湖南行 ,经畈里图 、下马湾 、上马湾的这一条溪,称东泾 ;自三山别业往西六里, 入鉴湖南行 ,过清水闸、石塔头 、帽山的这一条溪, 称西泾;东泾和西泾基本上成平行势, 中为梅里尖山, 即徐瓶山 ,山北即梅仙坞。花泾在东泾和西泾之间 ,与西泾相交 ,与东泾不通。

新塘《冬夜泛舟,有怀山南戎幕》 :“钓船东去掠新塘, 船迮篷低露箬香 。”有注本曰:“新塘 ,《康熙会稽县志》卷 12《水利志》 :`官塘 ,自五云门外东至曹娥, 延亘九十二里, 即故镜湖塘也 。' ”按, 从《新塘观月》“携酒新塘南 ,中夜欲忘归”,《初归偶到近村戏书》“刺船过古埭, 倚杖立新塘”,《社饮》“西村渐过新塘近, 宿鸟归飞已满枝”等诗句考察 ,再参以《雨中自项里夜至新塘 ,舍舟步归》 、《行饭至新塘夜归》和《晚至新塘》等诗题,说明二点:一 ,此新塘不是官塘 ,不是延亘 92 里之长塘 ,而是一个村落;二, 此新塘离陆游三山别业不远,不属会稽县 ,而属山阴县,不在今绍兴市东而在今绍兴市西。据此 ,此新塘实际上是型塘的别一写法 ,在绍兴市西约三十里 ,距三山别业十余里,位置在鉴湖南岸, 柯岩西南, 与湖塘 、州山 、项里相近 ,有型塘江流入鉴湖 。故《新塘夜归》曰:“烟月茫茫十里堤, 数声渔唱埭东西。”诗中之“埭” , 即湖桑埭 。《雨中自项里夜至新塘 ,舍舟步归》诗前 ,为《六峰 、项里采杨梅, 连日留山中》诗 ,可见其位置。《行饭至新塘夜归》曰:“门前徙倚尚馀霞, 湖上归来月满沙。”说明三山可以直接坐船出入新塘。

陆太傅丹井有《陆游传》曰:“陆太傅丹井在云门寺佛殿前少东 。”按, 此井不在云门寺 ,而在法云寺 。《嘉泰会稽志》:“云门山, 在(会稽)县南三十里 。旧经云, 晋义熙中, 中书令王子敬居此, 有五色祥云见, 诏建寺 ,号云门。”“法云寺, 在(山阴)县西北八里 。……中元陆公仁旺及大弟大卿(按即陆仁昭, 陆轸父)舍园地以益之。大中祥符中改额法云。”“陆太傅丹井, 在法云寺佛殿前少东 。太傅昔以直集贤院守乡邦, 晚谢事居寺东鲁墟故庐, 辟谷炼丹 ,专汲此井 。……”

三山有《陆游传》曰 :“三山没有山阴县西九里, 在镜湖的西边 ,陆游宅居在这里。此地风景幽美, 面对云门山 ,旁近若耶溪,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按,三山位于山阴县西九里是对的 ,但面对的是西南的徐瓶山, 或曰梅里尖山 ,旁近的是发自韩家山的剡溪 ,或曰剡曲 。云门山宋时属会稽县 ,三山宋时属山阴县 ,相距四十馀里。若耶溪亦在会稽县 ,上游与三山相距四十馀里, 下游与三山相距亦有十馀里。三山没有面对云门山 ,亦不近若耶溪 。

长桥、北苑《饭后偶题》:“长桥鲊美桃花嫩, 北苑茶新带胯方。”有注本曰 :“长桥,《嘉泰会稽志》 :长桥,在城东北支盐仓侧西 。”按, 此长桥不在城内,从诗题和首联“环堵萧然百虑忘, 天教得饭饫枯肠”看, 长桥和北苑在三山别业附近 ,此长桥即杜浦桥之泛称。《嘉泰会稽志》 :“杜浦桥, 在县西北一十一里漕河傍 。自此而南, 烟水无际 ,鸥鹭翔集 ,过三山, 遂自湖桑埭入镜湖。”杜浦桥距三山别业二里 。注本又曰 :“北苑茶,《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 1053《建宁府部》引《府志》:‘凤凰山, 北苑茶焙在其麓 。……北苑者, 其地宜茶 ,凡三十里 ,”按 ,此北苑系泛指 ,即三山别业左侧之东山(韩家山)北岩 ,陆游有时写成北坡或北崦,如《北坡梅开已久》 、《北崦》诗题 。陆游对北苑所产之茶 ,十分钟爱 ,《村舍杂书》其七曰 :“东山石上茶,鹰爪初脱。雪落红丝硙,香动银毫瓯。爽如闻至言, 馀味终日留 。不知叶家白 ,亦复有此不?”

禹迹寺有《陆游传》曰:“山阴人有游春的风俗,特别是三月初五日,相传是禹的生日 。……就在禹生日这一天 ,他也来游禹庙 ,并到附近的沈园去游玩 。这里池台极盛, 游玩中偶尔和唐婉 、赵士程相遇 。”按 ,传者将禹庙和禹迹寺相混了。《嘉泰会稽志》 :“禹庙,在(会稽)县东南一十二里 。《越绝书》云 ,少康立祠于禹陵所,梁时修庙。……”“大中禹迹寺 , 在府东南四里二百二十六步 。晋义熙十二年骠骑郭将军舍宅置寺,名觉嗣 ,唐会昌五年例废。大中五年, 僧居玄诣阙请 ,僧契真兴此寺, 并置禅院于北庑 ,诏赐名大中禹迹。……”禹庙在今绍兴城区外,禹迹寺在今绍兴城区内,相距约十里 。周密《齐东野语》 :“尝以春日出游 ,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园。”陆游诗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 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 ,偶复一到 ,而园已易主,刻小阕于石 ,读之怅然 。”均是明证。

卧龙山《答郑虞任检法见赠》 :“卧龙山前秋雨晴,郑子过我如夙昔 。”有注本曰 :“《嘉泰会稽会》 :`卧龙山 ,府治据其东,隶山阴 。' 按 :诗中之卧龙山 ,疑指游三山居宅所在之卧龙冈言。”并转引《春日》“老夫一13 第 3 期 邹志方:陆诗地名释疑 卧三山下”注:“三山 ,在(山阴)县西九里 ,地理家以为与卧龙冈势相连 ,今陆氏居之。”按, 注本前引《嘉泰会稽志》是对的,按语疑有误 ,三山不是卧龙冈, 山阴亦无卧龙冈之名,《嘉泰会稽志》释三山只是指出其与卧龙山“冈势相连”而已 。

织女潭《舟行至织女潭》 :“橹枝摇碎碧琉璃 ,织女潭东白塔西 。”有注本曰:“织女潭, 方志失载 。按 ,《嘉泰会稽志》载 ,会稽县少微潭在县东少微山下, 未知即织女潭否?”按,注者态度审慎,值得称道。但织女潭非少微潭,在少微潭往东三里。《万历绍兴府志》 :“嫡耳潭 ,府城东一十五里 ,一作的耳, 今呼为织女潭 ,在董家堰。西有董永墓、织女铺 、独树村 。凡堰之董姓者, 云悉永后 。俗传永卖身葬父, 遇织女 ,为永织绢偿佣钱,既罢,浴于潭而上升。”

同名存疑

石堰《石堰村》 :“木落山不敝 ,水缩洲自献。”有注本曰 :“石堰,《嘉泰会稽志》:`会稽县:石堰 ,在县东五里。' ”按 ,该诗前有《饭后登东山》和《东村》两诗 ,乃陆游近便闲游之作 。石堰村在东村再往东的石堰山下,今名石堰头 ,为近二百户村落。绍兴城区出偏门往西, 有三座孤立小山, 依次为石堰山、韩家山和行宫山,石堰山距市区最近,往西约五里即陆游三山别业,宋时属山阴县。

东山《初冬扫东山之麓 ,置数石于乔松巨竹间,以眺西山, 甚自适也》 :“护霜天气半晴阴 ,小岭苍寒藓径深 。翠霭欲成孤凤舞, 青松先作老龙吟。渔歌浦口生高兴, 骑吹边头负壮心 。儿报东村早梅发 ,杖藜与汝共幽寻 。”有注本曰 :“《嘉泰会稽志》 :`晋宋诸贤居会稽、剡中, 例称东山。……会稽 、剡中、若耶、云门, 皆可称东山也 。' 按 ,此指云门山。”按, 此东山非云门山,乃韩家山。出绍兴偏门往西 ,有三座小山 ,依次为石堰山、韩家山和行宫山,统称三山 。陆游于“乾道丙戌(1166 年),始卜居镜湖之三山”(见《幽居》自注), 位置在韩家山和行宫山之间 ,稍偏行宫山 ,故自称三山西村。《南门散策》曰:“结宇溪一曲, 两山左右之。”《春晚怀故山》曰:“吾庐烟树间,正占湖一曲 。远山何所似,倭堕千结绿 。近山更可人 ,连娟两眉蹙 。”所谓“两山”“两眉”即别业东面之韩家山和西南之行宫山 。诗中“小岭苍寒藓径深”之小岭 ,即诗题中之东山, 该诗所写, 即诗人与子聿游赏之乐, 因别业靠近韩家山, 故不时写及。诗题《登东山》 、《东山避暑》 、《汲东山下井》 、《小径登东山》 、《饭后登东山》、《行东山下至南岩》等, 均指韩家山 。《村舍杂书》“东山石上茶” ,《秋夜感遇》“月上东山口”亦同。陆游有时亦称东冈、东岩、东岭、东陂, 如《东冈》 、《暇日登东冈》 、《独登东岩》 、《东岭》诗题 。《自述》其三 :“西埭村醅酽 ,东陂小 彳 勺 通。”《夏夜》 :“夏夜忽已半,东冈月初上 。”《山脚散步, 由舍北归》 :“偶散东冈步,因成北渚游 。”《松风》“半岭松风破睡时”自注 :“东岭诸松 ,多余丙戌岁手植 ,距今壬子,二十有七年矣。”陆游写到此东山之作,不胜枚举。

三家村陆游诗中有两个三家村。一是村落 ,《散步至三家村》自注:“湖桑埭西村名” ,《舟中醉题》“上船初发十字港, 鼓棹忽过三家村。”自注 :“十字港、三家村皆地名。”此三家村又名三佳村 ,在绍兴市西约二十五里,距陆游别业约十五里 ,位于鉴湖之阴 ,即常常写到之西村 ,现有二百馀户人家 。一是对别业所在之谦称 ,即偏僻的小乡村,非专有地名 。《感怀》曰:“老病与世绝 ,屏迹三家村 。”《读书至夜半》曰:“关河好在万里路 ,理乱不至三家村 。”《村饮示邻曲》曰:“偶失万户侯,遂老三家村 。”《自开岁阴雨, 连日不止》曰 :“十里羊肠仅通路, 三家铛脚自成村。”《衙门感旧》曰:“不死实有命, 送老三家村 。”《雨夜枕上作》曰 :“天其遂吾心,穷死三家村 。”《夜坐戏短歌》曰:“结庐三家村, 百事喜寒陋 。”上述诗作 , 有注本均混同于《散步至三家村》之三家村,疑误。

柳桥《戏作绝句,以唐人句终之》 :“雨细穿梅坞, 风和上柳桥。山居无历日 ,今日是何朝 ?”有注本曰 :“柳桥 ,《乾隆浙江通志》卷 36《关梁》四 :`绍兴府:柳桥。《绍兴府志》 :在府东南二里。' 李慈铭《鉴湖柳枝词》自注:郡南门有柳桥, 为昔人送别地 。桥下通若耶溪 ,春时常有落花流出 。”按 ,今市区东南确有柳桥, 但陆游诗中之柳桥不在城区 ,而在三山别业附近 。“细雨穿梅坞”“山居无历日”云云, 即是明证。《柳桥秋夕》 :“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 。……野逸谁能那 ? 悠然西复东 。”此诗作于三山别业 ,前为《龟堂晨起》, 后为《道室杂题》, 亦是明证 。《秋日杂咏》之七:“久雨初晴喜欲迷, 青鞋踏遍舍东西 。忽然来到柳桥下, 露湿蓼花江一溪。”《忆三山》:“柳桥南北异烟霏,门不常关客自稀 。”《柳桥秋夜》 :“帝青万里月轮孤 ,扫尽浮云一点无 。不是吾庐秋夜好, 上桥浑不要人扶。”均表达得十分清楚。陆游写到柳桥的诗作较多,大都应作如是。

剡溪《剡溪》 :“天地又秋风,溪山忆剡中 。孤舟幸闲著 ,借我访支公。”《村居》 :“暮闻鼓角犹人境, 更欲移家入剡溪。”有注本曰 :“剡溪,《嘉泰会稽志》:`嵊县:剡溪 ,在县南一百五十步。溪有二源 ,一出天台 ,一出婺之武义, 西南流至东阳 。入县一百四十里, 东北流入上虞县界, 以达于江。……' ”这注释是对的 。但《雪后寻梅》“蕊殿仙姝下界游 ,偶来税驾剡溪头” ,《有道流过门,留与之语》“万里纵横自在身 ,偶然来看剡溪春”之剡溪 ,犹《书感》“匹马曾为塞上游, 东归几见剡川秋”之剡川, 不在嵊县 ,而在山阴 ,确切地说, 为三山别业东侧韩家山(陆游诗中常称东山)流入镜湖之小溪, 亦即陆游诗中常常写到之剡曲 。有注本将两者混同了, 应是正。《雪后寻梅》等三诗作于别业 ,之所以不言“剡曲”而言“剡溪” 、“剡川” ,乃限于律诗平仄。详见“剡曲”注。

西村《西村醉归》 :“阳狂自是英豪事, 村市归来醉跨牛。”有注本曰 :“西村 , 在三山 。《嘉庆山阴县志》 :`陆放翁宅 ,在三山, 地名西村 。宋宝谟阁待制陆游所居 。' ”按,《西村》诗曰 :“今年四月天初暑 ,买蓑曾向西村去。”又一首《西村》诗曰 :“湖塘西去两三家 ,杖履经行日欲斜 。”足见西村与别业有距离 ,诗题又曰 :“乍晴风日已和 ,泛舟至扶桑埭 ,徘徊西村久之” ,《散步至三家村》自注:“湖桑埭西村名。”可见此西村即诗中屡屡提到之三家村 。三家村一名三佳村,距陆游别业约十五里 ,村名至今尚存 。《步至西村》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游西村》、《西村劳农》 、《西村暮归》 、《游西村赠隐者》 、《西村晚归》等诗题, 均应作如是解。

花泾《今岁游花泾差晚戏作》有注本曰 :“花泾,《嘉泰会稽志》 :`花泾山, 多桃李及柳, 望之如锦绣包络山谷 。' ”按,此花泾乃溪流,在绍兴市西南约十五里, 界于东泾和西泾之间, 略偏西 ,通西泾而不通东泾 ,北为梅里尖山。《泛舟观桃花》诗自注:“自梅仙坞至花泾,恰十里 。”东北隔鉴湖为行宫山 ,距陆游三山别业约十二里。陆游至花泾, 由鉴湖经西泾而入, 源头为花泾山。《湖山》其四:“坡 度小岭 ,轩豁见平湖。但醉梅花下 ,民家酒可沽。”此小岭即花泾山。陆游自注:“花泾小岭 。”

上方《夏夜泛舟书所见》 :“两桨去摇东浦月 ,一龛回望上方灯。”有注本曰:“上方,《文集》卷 17《云门寿圣院记》 :`云门寺自晋唐以来名天下 。……入寺 ,稍西石壁峰为看经院, 又西为药师院 ,又西缭而北为上方。已而少衰, 于是看经别为寺曰显圣 ,药师别为寺曰雍熙 ,最后上方亦别曰寿圣 ,而古云门寺更曰淳化 。一山凡四寺,寿圣最小,不得与三寺班。' ”按, 云门寺在绍兴市南四十里,纯属山区,无舟可泛, 与此诗无涉 。诗中明言泛舟, 且与水乡东浦相近, 此上方疑指梅山之永觉寺。《嘉泰会稽志》 :“巫山 ,在(山阴)县北一十八里 。旧经:`巫山, 一名梅山 。' ……陆左丞农师《适南亭记》云:`梅山, 昔(梅)子真之所居也。其少西, 有里曰梅市 ,其事应史 。山西南有永觉寺 、梅子真泉 、适南亭、竹径 、茶坞 。' ”此诗前有《曾原伯屡劝居城中, 而仆方欲自梅山入云门 ,今日病酒,偶得长句奉寄》诗 ,首联曰:“借得僧房似钓船 ,兼旬散发醉江天。”可见陆游写此诗时正寄寓梅山永觉寺 。梅山当时四面环水,在绍兴市北 ,与东浦相距约七、八里 ,故有“一龛回望”之谓 。《晨起偶题》:“城远不闻长短更, 上方钟鼓自分明”之上方亦当指永觉寺之上方。

皋桥《北窗梧叶,坐间落四五 ,有感》 :“会稽归去来,皋桥住差稳 。”《戏作野兴》 :“皋桥亦可死 ,处处是生涯 。”有注本曰 :“皋桥,《太平寰宇记》 :`皋桥 ,《郡国志》云 :阊门内有皋桥 ,即汉皋伯通居此, 桥以得名, 梁鸿赁舂之所。' ”按前一首诗作于蜀州, 后一首诗作于山阴, 足见皋桥在家乡 ,距三山别业不远, 用以指代 。皋桥今写作高桥 ,在绍兴市西北八里 ,位于陆游祖居鲁墟北端 ,距鲁墟不足二里, 距三山别业五、六里。陆游五世祖陆仁昭舍园地所建之法云寺即在近傍。

钱清《舟行钱清柯桥间》 :“未见东西双白塔 ,先经南北两钱清 。”有注本曰:“北钱清即钱清江 。……南钱清指西小江 ,在钱清江之南。”按西小江即钱清江, 因位于绍兴城之西, 故称西小江,以与城东部曹娥称东小江相对。“西小江出诸暨 ,至钱清渡向东入于海”,(《资治通鉴》 , 卷250 胡三省注)故又有钱清江之称 。诗中“两钱清”疑指两个村 ,非指两条江 。两村在绍兴市西北四十余里, 南北相距不足五里, 今已发展成两个镇 。正如诗题中“柯桥”不指桥, 而指柯桥镇。

开元《入城寓榻开元》 :“羸僮倦马困长堤,借榻禅房日未西 。熟睡觉来闲隐几 ,庭楸阴转乳鸦啼。”有注本曰:“开元, 见卷 11《开元暮归》注 。《开元寺小阁十四韵》所注同。”按 ,《开元暮归》注明谓“开元寺, 在瓯宁县城南三里” ,其诗作于建安。而此诗作于山阴,且明言“入城” , 即在绍兴府城。《嘉泰会稽志》 :“开元寺,在府东南二里一百七十步 。节度使董昌故第。后唐长兴元年 ,吴越武肃王建 ,奏以开元复为大善寺, 而15 第 3 期 邹志方:陆诗地名释疑 以此为开元寺。”今寺址尚存, 为绍兴第一人民医院所在。

白塔《舟中作》 :“红桥未斜日 ,白塔已昏钟。”《上已临川道中》 :“红蕖绿芰梅山下,白塔朱楼禹庙边 。”有注本曰:“此指八仙冢之白塔,《乾隆浙江通志》卷 15《山川》七 :`镜湖 , 名胜志 :……至南山 , 北至郡城 。……自宋熙宁以后, 湖渐废为田,为俗呼白塔洋仅长十五里 ,即镜湖处也。' 本集卷二《初夏怀故山》有`镜湖四月正清和,白塔红桥小艇过' 句, 知宋时镜湖有白塔。”按, 诗中白塔指白塔寺, 在绍兴市东四十里 。《康熙会稽县志》 :“白塔山 ,在瓜山侧 。有寺及兴善将军庙。”又:“瓜山 ,在稷山西南。”又:“稷山 ,在县东五十里称山南 。”可推知白塔山和白塔寺所在。

九里《九里》诗 ,有注本曰:“九里 ,山名 ,即侯山 。《嘉泰会稽志》:‘山阴县:侯山, 在县西四里。旧经云:南湖侯山,迥在湖中, 俗名九里山,盖昔时去县之数也。' ”按, 此九里山宋时不在山阴县 ,而在会稽县, 即《寒食日九里、平水道中》 、《自九里 、平水至云门、陶山, 历龙瑞、禹祠而归,凡四日》之九里山,亦即《春游》诗中“千秋观里逢新燕 ,九里山前听午鸡”之九里山。陆游《岁暮与邻曲饮酒》明确写道 :“出会稽南门 ,九里有聚落 。”因距南门九里 ,故名。山势与会稽山相连, 与禹庙相距约五里 。谢墅即在九里山西北。

谢墅《稽山道中》 :“禹陵草木初沾露,谢墅人家已闭门 。”有注本曰 :“谢墅,《嘉泰会稽志》 :`上虞县 ,东山在县西南四十五里, 晋太傅谢安所居也。……山西一里始宁园 ,乃谢灵运别墅 ,一曰西庄 。' ”按, 陆游所写谢墅在稽山道中 ,在禹陵附近 ,与上虞无涉。此谢墅在今绍兴市南十五里 ,在九里村南 ,南池村东, 分上谢墅和下谢墅 ,形成三百多户和二百多户两个村落。谢墅在禹陵西南,相距约五里 。

天柱峰《晨起看山饮酒》 :“虚窗天柱晓 ,小瓮橐泉香。”有注本曰 :“见卷 11《长歌行》注。`《十道志》 :石匮山 ,一名宛委,一名玉笥,有悬崖之险 ,亦名天柱山 。' ”按,《长歌行》注引《十道志》注释“片云雨暗玉笥峰”是对的 ,但此处天柱指望秦山。《嘉泰会稽志》 :“望秦山, 在(会稽)县东南三十二里, 旧经云 :秦始皇与群臣登此以望秦中也 ,一名天柱峰 ,一名卓笔峰。”陆游此诗写于三山别业, 望秦山在正南偏东 ,山高, 晴日清晰可见 ,宛委山在东,山较低 ,即使晴日,亦难看到。

泛而疑实

中堰《泛舟自中堰入湖》 ,有注本曰:“中堰,《嘉泰会稽志》:`今两湖之为斗门堰闸阴沟之类 ,不可殚举。……其在山阴者 , ……为堰者凡十有三所 , ……四曰中堰, ……皆在官塘 ,' ”按, 中堰, 又名钟堰头, 在绍兴市西约五里 ,今为近百户之村落,南傍鉴湖,往西即快阁 ,再往西即陆游三山别业。

西山《初冬扫东山之麓 ,置数石于乔松巨竹间,以眺西山, 甚自适也》 。有注本曰:“西山 ,泛指会稽郡西部诸山 。”按, 此西山非泛指 ,乃专指, 即陆游三山别业所依傍之行宫山 ,与别业东首之韩家山相对而称 。《行过西山至柳姑庙晚归》诗即为明证。《嘉泰会稽志》 :“山阴县 :柳姑庙 ,在县西一十里湖桑埭之东, 前临镜湖。”又:“三山 ,在(山阴)县西九里 , ……陆放翁宅,在三山, 地名西村。”陆游别业距柳姑庙仅二里, 此西山非行宫山莫属 。柳姑庙至今尚存 。此西山陆游诗中时有写及, 如《夜归偶怀故人独孤景略》:“买醉村场半夜归,西山落月照柴扉 。”《秋晚》 :“西山破晓两眉青, 南浦无风一镜平。”

剡曲《西郊寻梅》:“嗟余相与颇同调,身客剑南家在剡 。”《湖村秋晓》 :“剑阁秦山不计年 ,却寻剡曲故依然。”有注本曰 :“《新唐书》卷 196《贺知章传》 :`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 。' 《嘉泰会稽志》 :‘耆旧谓今东城南望为贺家湖,疑即剡川也 。其极目浩渺 ,光景澄澈 ,实东州佳观云 。' 按, 游家亦在镜湖, 此剡非谓剡县 。”注者审填,指出“此剡非谓剡县” ,极确 。但剡曲不在东城(宋时属会稽县),而在城西(宋时属山阴),即三山别业东侧韩家山(陆游诗中常称东山)下。陆游自己的许多诗作,即是明证。《读书》 :“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自嘲解嘲》 :“种稻稽山下 ,诛茅剡曲傍。”《累日精庐无酒》 :“小筑精庐剡曲傍,枵然蝉腹与龟肠。”《秋雨》 :“剡曲高秋一草亭 ,雨来迨我醉初醒 。”《永日无事》:“闲亦何负汝, 剡曲茅三间 。”《雨中排闷》 :“买牛耕剡曲,举世笑迂疏 。”《冬夜戏书》 :“东归剡曲寄彷徉 ,闲日虽冬亦自长。”《小圃》 :“剡曲西边筑草堂 ,小园柳复寄相羊 。”《五月中,连夕风雨》:“身寄湖山邻剡曲,一游河岳过关头。”《白发》 ,“萧萧白发濯沧浪 ,剡曲西南一草堂 。”《遣兴》 :“家住城南剡曲傍 ,门前山色蘸湖光。”《春日杂赋》 :“乞得身归剡曲边,衡门茅舍共萧然 。”《新凉》 :“家住山阴剡曲傍 ,一番风雨送新凉 。”等等 ,诗中提到剡曲, 均与别业有关 。剡曲临近贺知章故居道士庄 。《嘉庆山阴县志》 :“道士庄 ,在镜湖中 ,与三山连接 。唐贺知章致政归, 自号黄冠道士, 故名(旧志)。”剡曲 、道士庄 、三山别业的方位是 :三山别业在剡曲之西南 ,道士庄在剡曲之东南。

吉泽《小舟自红桥之南过吉泽归三山》、《泛舟过吉泽》 、《小舟过吉泽效王右丞》等, 有注本只在“鲁墟”中出注 :“《嘉泰会稽志》 :`山阴县 :鲁墟桥 ,在县西北一十三里。南为漕河 ,北抵水乡 ,如三山、吉泽、南庄之属,又北复为漕河,漕河之北, 复为水乡, 渺然抵海,谓之九水乡 ,盖大泽也。……”按, 吉泽村今尚存 ,在绍兴市西北二十馀里, 距三山别业十馀里, 近柯山,现为四百户左右之村落,南傍鉴湖。

禹穴《仗锡平老具舟车迎前天衣印老》 :“舜江禹穴千山水 ,尽在高人柱杖边 。”有注本曰 :“禹穴 ,《嘉泰会稽志》 :`太史公上会稽,探禹穴 。' 《史记》注云 :`禹至会稽,因葬焉 。上有孔穴,民云禹入此穴。' 自旧经诸书 ,皆以禹穴系之会稽宛委山,里人以阳明洞为禹穴。今无所考。惟唐郑鲂书禹穴二大字, 元微之铭而鲂序之 。然昌黎《送惠师》云:尝闻禹穴奇, 东去穿瓯闽。越俗不好古, 流传失其真 。则禹穴不可定名久矣。' ”注释相当客观 ,说明禹穴实际上有两处 。一在绍兴市东南九里会稽山上禹庙东侧, 上有窆石 ,相传为禹葬身之处,即陆游《出游》诗“秦碑禹窆风烟外, 一吊兴亡万古愁”之“禹窆”。陆游诗中时有写及 。《舟中作》 :“渔唱苍茫连禹穴,寒潮萧瑟过娥祠 。”将“禹穴”与“娥祠”对举;《感昔》 :“云生神禹千年穴 ,雪卷灵胥八月涛 。”均指葬地 ;《早春出游》 :“楚祠花发呼舟去, 禹穴云生倚仗看。”均从祭祠地落笔 。一在绍兴市东南十五里宛委山,与禹庙之禹穴相距六七里 ,相传为禹得金简玉字书之处。《嘉泰会稽志》卷十一:“阳明洞天 ,在宛委山龙瑞宫 ,旧经云 ,三十六洞天之十一洞也 。……洞外飞来石下为禹穴 ,传云 :禹藏书处 ,一云禹得玉匮金书于此。”《会稽掇英总集》卷九:“龙瑞宫,禹穴也, 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 ,曰阳明洞天 。大禹探书治水之所。”此禹穴近若耶溪 ,故唐宋之问《游禹穴回出若耶》曰 :“禹穴今朝到 ,耶溪此路通。”唐孙逖《寻龙瑞》亦曰 :“仙穴寻遗迹, 轻舟爱水乡。”陆游诗中寻访宛委山禹穴的较多, 而且往往写到金简玉字之书。《寓叹》曰:“有书藏禹穴 ,无地静胡尘 。”《夜行玉笥、樵风之间 ,宿龙瑞》 :“颇闻禹穴遗书在 ,安得高人与细穷?”《莫仲谦挽词》 :“禹穴书虽富, 浯溪石未磨。”《自九里、平水至云门 、陶山 , 历龙瑞 、禹祠而归》 :“苔蚀秦碑亡旧刻,龙归禹穴护遗书 。”《舟中咏“落景馀清晖, 轻桡弄溪渚”之句》 :“禹穴探断简 ,樵风泛清溪 。”《仗钧平老》侍中之禹穴,应指后者而非前者。

上灶《自云门至上灶 ,欲游一二僧庵 , 以雨不果》 , 有注本曰 :“上灶 ,《嘉泰会稽志》:`徐次铎《复湖议》 :曰上灶溪, 曰攒宫溪 ,曰龙瑞宫溪, 皆在会稽。”按, 上灶在绍兴市区东南十八里, 相传春秋时欧冶子为越王铸剑建灶之地, 后为村落 ,位于下灶 、中灶之上 ,故名。《康熙会稽县志》 :“上灶埠 ,在县东二十里。”

陶山《自云门至陶山》 、《陶山遇雪》 、《自上灶过陶山》, 有注本曰:“陶山, 按《山阴陆氏族谱》云:游祖父佃 ,号陶山先生。……公尝请今之陶山泰宁寺为功德院 ,赐名证慈 。寺系周世宗时建 ,在会稽东南四十里,米 艹市 书额 ,外筑亭曰庆显 。绍兴初 ,以其北为昭慈孟太后攒宫, 迁寺于山南二里白鹿峰下, 复赐泰宁 ,而徙证慈额于曹娥。其后六陵皆在此, 益加崇葺。……公号陶山 ,盖出于此 。”按 ,此注牵涉到寺之迁徙, 且最后落实到六陵所在之宝山, 似欠明了。陶山即陶晏岭。《嘉泰会稽会》 :“陶晏岭 ,在(会稽)县东南四十里。旧经曰,陶弘景隐于此。山有巨石 ,高数丈。传云 ,昔为任公钓矶 。”林景熙《陶山修竹院》:“左丞农师陆公, 退休绿野 ,结构著书 ,老佚而息藏之 ,今墓在支峰下 。”陆佃诗文集名《陶山集》, 盖源于此 。陆游不时去陶山,谅与其祖父陆佃墓在陶山支峰下有关 。

疑作补注

湖桥《镜湖女》 :“到家更约西邻女 ,明日湖桥看赛神。”有注本曰 :“回到家里又约上西边邻居的女伴 ,明天一起到镜湖桥上看迎神赛会。”按, 湖桥在诗中非泛指, 乃实指,即跨湖桥简称。陆游诗中所在多有, 如《鸟啼》 :“葛衫麦饭有即休 ,湖桥小市酒如油。”《小儿入城》 :“但恨北风如许恶, 湖桥归路想流澌 。”《春晚杂兴》 :“小市湖桥北,幽居石埭西 。”跨湖桥 ,在今绍兴市偏门外 ,位于三山东侧 ,距三山约三里。因为在城西 ,故《嘉泰会稽志》曰:“西跨湖桥 ,在(山阴)县西六里 ,上有亭 ,傍有浮图 。”

东村在陆游别业之东、韩家山之南 ,今名塘湾村 ,与别业相距约三里 ,陆游诗中不时写到。如《东村步归》 、《东村散步》 、《晚寒自东村步归》、《东村晚归》 、《探梅至东村》 、《记东村父老言》、《归东村》等。《东村》诗曰:“今日风日和,衰病亦少平 。出门无所之 ,携幼东村行。”最能说明东村与别业之距离 。东村有时写作东庄 ,如《步至东庄》诗。

季家山《舟过季家山小泊》有注本曰:“季家山, 山阴小地名 ,方志不载。”按, 季家山在绍兴市西南五里,旁有季家 ,今已形成四十户左右的村落 。

《南遇大风》 , 有注本曰:“山阴地名 ,方志失载。”按,南 , 今称南杨 ,在绍兴市西北十里 ,陆游三山别业北面十余里 ,近大树江,现为五十户左右之小村落。

桑渎《过猷讲主桑渎精舍》 , 有注本曰:“此桑渎精舍者 ,当是猷归梅市后所居, 方志失载 。”按 ,桑渎在绍兴市西北二十里, 原为临近海滩的两个渎, 有一人入赘桑姓 ,逐名桑渎 , 后居者日增, 才成大村, 有三庙 、四祠 、九楼 、十八井、三川 、一化龙(桥名)。距梅市约十里,距陆游三山别业约二十里 。

三江《三江舟中大醉作》 ,有注本曰 :“三江, 即曹娥江、钱清江、浙江三江汇处。”按 ,此三江汇处在今绍兴市东北二十五里 ,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有三江闸, 今废 。因近海(当地称后海,实为杭州湾),故诗中有“挥手散醉发 ,去隐云海涯” 、“轻帆入浩荡” 、“巨鳌倘可求”等句 。距陆游三山别业三十馀里 。

香山《雨晴游香山》 ,有注本曰:“香山, 方志失载 。”按, 香山在绍兴市东南十里。《万历绍兴府志》 :“香山 ,在鹿池山东, 俗传本樨繁华 ,故名 。”鹿池山在绍兴东南八里。香山距陆游三山别业约二十里 。

黄祊《黄祊小店野饭示子坦子聿》, 有注本曰 :“黄祊, 山阴小地名, 方志失载 。”黄祊 , 宋时不属山阴 ,属会稽 ,俗称黄祊岭 ,又作皇祊岭 ,在绍兴市东南十五里, 位于九里与平水之间 ,去云门, 为旱路必经之地 。距陆游三山别业二十馀里 。

山西村《游山西村》 ,有注本曰 :“山西村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的一个村庄。”按 ,此山西村疑在会稽县云门山之西 ,在今绍兴市东南四十余里。笔者曾作踏访 。三山为三座孤立小山 ,南临镜湖 ,北为平原 。三山西南之徐瓶山, 距三山约十里 ,无“山重水复”之景 ,亦无“柱杖无时夜叩门”之可能。云门山之西村落 ,与描写景物相符 。陆游于乾道二年(1166)卜筑三山 ,真正居住却在乾道三年春,《家园小酌》是其始居三山之标志:“旋作园庐指顾成 ,柳阴已复着啼莺。”而此诗作于《家园小酌》前,其时尚住云门, 紧接此诗的《观村童戏溪上》 :“雨馀溪水掠堤平 ,闲看村童戏晚晴。”写的是云门溪或若耶溪。《雨霁出游书事》 :“十日苦雨一日晴 ,拂拭柱杖西村行。”此西村即山西村。陆游在云门山有云门草堂 ,乃早年就读之所,《送梁谏议》自注 :“游有庵居在云门,流泉绕屋。”绍兴二十六年(1156)就写有《留题云门草堂》诗 ,其《新夏感事》“病起兼旬疏把酒, 山深四月始闻莺”之山, 即指云门山 。二十五年(1155)《夜读兵书》“孤灯耿霜夕, 穷山读兵书”之穷山,也指云门山 。隆兴元年(1163),其《曾原伯屡劝居城中而仆方欲自梅山入云门》曰 :“秋高更欲移家去 ,先葺云门屋数椽 。”就因为原先有草堂在 。淳熙五年(1178)从四川归来, 不是先到三山 ,而是先到云门 ,《溯溪》(按指若耶溪)、《归云门》诗后, 才是《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诗, 可见陆游对云门之感情。故乾道三年(1167)罢归后先回云门 ,亦属自然。其《游山西村》诗 ,也最见当时心迹。

注解和阐释陆游诗歌 ,是一件烦难之事。其中地名 ,或涉及历史沿革, 或属于诗人随意,或前人已存疑惑,或今人须作踏勘 ,相对来说 ,难度更大。就专家来说, 智者千虑, 难免一失,白璧微瑕 ,时或可能。本人忝为陆游同乡,查对资料, 实地考察 , 较为方便 ,故不避唐突之嫌, 班门弄斧如上。本人才疏学浅, 不当之处,更难避免,敬请专家批评指正。若“村夫子强作解事,令人欲呕”,则有待高明见谅。

陆诗地名释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