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晏殊最大气的代表词作,其中一句是千古名句,说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江山携手 2019-11-15

在唐诗宋词中,“情丝别离”是个被许多人呤诵过的主题。而这种“情丝词”大部分写地缠绵悱恻,哀婉迷人,让人为因素之神伤。殊不知一些词人的“情丝词”却独树一帜,别有情味。比如,尊称“永安丞相”的晏殊,他的情丝词不同寻常,有一种独特的圆融反省和客观观照。

怎么会这般呢?实际上,这与晏殊自身 的性情和身分影响力很有关联。据历史资料记述,晏殊处世刚威猛,待人以诚,虽处荣华富贵,但衣食住行非常朴,很受大家尊敬。在出任丞相期内,十分小心谨慎,连皇帝都对他钦佩不己。这种性情,身分影响力和为人处事的标准这些要素就促使晏殊的《珠玉词》主要表现出了一种“荣华富贵之气”:庄重雅致,柔和娴雅,清雅圆滑。

晏殊的“相思词”在伤春怨别的情绪内,流露出理性的反省及持重,在柔情中,透露出一种圆融旷达的理性色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晏殊的一首相思词《蝶恋花》。这首词虽然写的是相思离愁,但显得平静节制,不失大家气象。词中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蝶恋花    晏殊 (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小编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整首词的感情自然流动,不至于太悲伤,也不至于太忘情,一切都显地平静而沉稳。西风凋尽碧树,兰菊感到忧愁。伊人凭栏眺望,看见小编双飞,明月无情,穿透绣帘朱户;而后,她独上高楼,望断天涯归路。

因为不见归人,所以就想要“寄彩笺兼尺素”;可是山长水阔,尺素又该寄到何处呢?一连串的心思流动,如大江静流,表面无波,内里深涌,最后如东归入海,化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样一个永恒而无望的等待动作。

在婉约词中,相思离别是人们经常表现的题材,但是晏殊这首词不仅具有婉约词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还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特色。它虽然还属于婉约词,却又超越了婉约词。这首词上片景物描写场景狭窄,仅限于一座深深的庭院内,风格柔婉;下片登高望远,境界开阔,风格悲壮,展现出一片广远寥廓的境界。

词作上片写景,将注入景物中,写出“离恨”的主题。意思是说:在思人眼中,栏外的菊花似乎也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带着露水,也好似在暗暗落泪。绣楼上,罗幕空垂,空气中带着秋日的寒意。檐下的一双小编也要离去了。主人公伫立良久,直到夜深。一轮明月高悬,似乎不明白人间离别之苦,斜斜地照着思人的窗户知道破晓。

下片承接“离恨”,通过高楼独望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蕴含着愁苦之情。意思是说:昨夜,秋风劲吹,吹落了很多树木。思人独自登上高楼,望着那通往天涯尽头的道路,愁绪满腹。她很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诉说思念。但是山高路远,江河宽广,谁知道它思念的人究竟在何处了。

全词情致深婉而又寥阔高远,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很好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词作下片开头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将它称为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种境界,真是独具慧心。

你在一重人生境界里,人们的人生道路处于人生道路窘境之中,心里茫然疑惑,经常会觉得看不到未来,因此望尽天崖,好像东南西北全是路,可是却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这时,人们的人生道路总有一种茫然的悲痛感。

殊不知,逐梦的人一直对理想拥有一往情深,不顾一切的固执情结。在寻觅理想的道上,将来一直看起来十分非常渺小,成败未卜。假如要继续前行,就必须有壮士断腕的信心。即便如此,人这一辈子一定要有一个幸福的理想化所属,有那样一个总体目标所属,人生道路即便平庸也无失壮丽。

(注: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