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快速缓解咳嗽的经验分享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11-15

随着冬天来临,气温越来越低,感冒的几率越来越大,咳嗽也就成了临床非常常见的问题了,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咳嗽相当于西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等疾病。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反复发作,可发展为咳喘。

中医根据发病原因,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外感风寒、风热之邪,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所致。内伤咳嗽多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如肺阴亏虚、脾虚失运、肝气郁结、肾失摄纳等原因,均可引起咳嗽。

针灸治疗咳嗽可以说立竿见影,很大一部分咳嗽的患者,可以扎上针就明显减轻,三五次治疗后就能痊愈,针灸治疗的关键在于分清外感、内伤,辨别寒、属热而择法选穴,其中外感咳嗽治宜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肺经穴为主;内伤咳嗽治宜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位为主。

常规针刺治疗者,属于风热咳嗽的,症见咳嗽气粗,咳吐黄色稠痰,声音嘶哑,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舌质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一般取少商、合谷、列缺等穴。

属于风寒咳嗽者,症见声重咽痒,咳吐白色稀薄痰液,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紧;一般取风池、合谷、列缺、肺俞等穴。

属于痰湿咳嗽者,多痰多色白,成泡沫状,神疲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濡滑;一般取太渊、太白、肺俞、丰隆、中脘等穴。

肝火灼肺引起的气逆咳嗽,则阵阵发作,面赤咽干,痰少而黏,引肋作痛,舌边尖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常规取太冲、阳陵泉、尺泽、肺俞、风池等穴。

肺阴亏虚则会引起干咳声促,午后严重,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面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常规取肺俞、太溪、太渊、鱼际等穴。

具体操作方法:风池穴毫针浅刺。使针感传向下,不留针。合谷、列缺针尖向外上方,疾刺用泻法。少商、尺泽点刺放血。肺俞用1寸针刺入5~8分,针后加拔火罐,或点刺拔罐。太冲、阳陵泉用泻法。中脘加灸,后针其他穴,平补平泻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我个人在治疗咳嗽中,除了常规取穴外,还经常使用列缺穴、三间穴、鱼际等穴位,其中列缺穴适用于风热,风寒咳嗽;三间穴适于外感咳嗽,内伤咳嗽;鱼际穴对于咳嗽阵作效果非常好,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

针刺这些穴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缓解症状,以达清肺止咳利咽之目的,尤其是三间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针灸大成》记载,“三间穴主治胸腹满,气喘……”无论是对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甚至是癌症患者放疗后的咳嗽反应,都有显著的镇咳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