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学:针灸治疗-咳嗽

 山河教育网 2020-05-06

2018年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考核高分导学

咳    嗽

    【概念】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临床一般声痰并见,故并称咳嗽。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是由外邪侵袭引起,内伤咳嗽则为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咳嗽多见于西医学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等,是肺系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病因病机】

病因

外感

外感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肺卫受邪,肺气塞塞不宣,清肃功能失常,影响肺气出入,而致咳嗽

→导致咳嗦

内伤

多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肺阴亏损,失于清润

或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溃于肺,肺气不宣

或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火盛灼肺,阻碍清肃

肾虚而摄纳无权,肺气上逆,均可导致咳嗽

【辨证要点】

外感咳嗽

主症

咳嗽病程较短,起病急骤,或兼有表证

兼症

外感风寒

咳嗽声重,咽喉作痒,咳痰色白、稀薄,头痛发热,鼻塞流涕,形寒无汗,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外感风热

咳嗽咳痰黏稠、色黄,身热头痛,汗出恶风,苔薄黄,脉浮数

内伤咳嗽

主症

咳嗽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可兼脏腑功能失调症状

兼症

痰湿侵肺

咳嗽痰多、色白、黏稠,胸脘痞闷,神瘦纳差,苔白腻,脉濡滑

肝火灼肺

气逆咳嗽,引胁作痛,痰少而黏,面赤咽干,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虚

干咳,咳声短,以午后黄昏为剧,少痰,或痰中带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两颊红赤,神疲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外感咳嗽

治法

疏风解表,宣肺止咳。以手太阴、手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天突

疏导咽喉及肺系气血,降气止咳

列缺

散风祛邪,宜肺解表

合谷

肺俞

肺气通调,清肃有权

中府

配穴

风寒

风门、风池

风热

大椎、曲池

咽喉痛

少商放血

操作

天突先直刺0.2寸,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后方刺入1~1-5寸,做小幅度提插,使胸部有针感后,立即出针,或将针上提0.5寸后,留针。余穴毫针泻法,风热可疾刺,风寒留针或针灸并用,或针后在背部腧穴处拔火罐

内伤咳嗽

治法

肃肺理气,止咳化痰。以手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及方义

天突

降气止咳

肺俞

调理肺气

太渊

肃理肺气

三阴交

疏肝健脾,化痰.止咳

配穴

痰湿侵肺

阴陵泉、丰隆

肝火灼肺

行间、鱼际

肺阴亏虚

膏肓、太溪

操作

天突操作同上,余主穴用毫针平补平泻法,或加用灸法。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2.其他治疗

穴位贴敷法

选肺俞、定喘、风门、膻中、丰隆,用白附子16%.洋金花48%.川椒33%,樟脑3%制成粉剂。将药粉少许置穴位上,用胶布贴敷,每3~4日更换1次,最好在三伏天应用。亦可用白芥子、甘遂、细辛、丁香、苍术、川芎等量研成细粉,加入基质,调成糊状,制成直径1cm圆饼,贴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每3天更换1次.5次为1疗程

穴位注射法

定喘、大杼、风门、肺俞,用维生索Bi注射液,或胎盘注射液,每次选1---2穴,每穴注入药液0.5ml。选穴由上而下依次轮换。隔日1次。本法用于慢性咳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