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压力越大越容易生女儿吗?

 乐康居 2019-11-16
数据表明,在经历地震、暴恐袭击甚或至亲死亡事件后,生女孩的概率远比生男孩的概率来得高。由于自然选择的缘故,压力能够影响性别比。

据传说,女孩在玫瑰中诞生,而科学研究表明,女孩在压力中诞生。这个说法可能没那么浪漫……却更站得住脚。因为大量研究表明,各种来源的焦虑与女孩出生比例的增加之间存在相关性,尽管相关性很小但也不可忽视。这些令人惊讶的观察结果表明,自然选择无处不在。

最新的证据是去年夏天发表的一项研究:2016年日本熊本地震发生10个月后,与前五年相比,受影响地区出生的婴儿中女孩比例增加了3.4%。

日本地震

这也不是第一次有地震与科学家口中所谓的“性别比”(新生儿中男孩比例)下降相关联。

1995年在日本神户地区、1999年在土耳其(伊兹密特地震)、2003年在伊朗巴姆、2005年在智利塔拉帕卡、2006年在希腊南部以及2011年在遭遇浩劫的日本福岛地区,科学家都发现地震与波及地区下一年出生婴儿性别比的轻微下降有一定关联。

而其他自然属性更少的压力源也与这种现象有关: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研究人员估计纽约的性别比下降了5%,而在斯洛文尼亚十日战争(1991年)后性别比率下降了1.4%。在内战时的尼泊尔(21世纪初)、两伊战争期间的伊朗(1980年代)也观察到这种现象。

9/11之后,男性出生率下降

纯粹个人的压力水平也会产生影响:在怀孕的前三个月经历丧事或是有至亲患病的女性,以及那些有童年创伤或工作压力大的女性身上,均观察到生男孩的概率有所下降。

尽管这些事件都指向同一结论,但这些轻微的比例下降远谈不上是压力对新生儿性别影响的确凿证据。“在这类研究中,有很大一部分随机因素会导致两者产生相关性。”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教授贝蒂·路美(Bertie Lumey)指出。 此外,这些研究并非都是在同一时间节点得出的结论:有些是在压力事件发生3个月后观察到这些影响,有些则是6个月,还有的甚至是在10个月之后。

生男孩“代价太高”

然而这无碍该关联被越来越多人所信奉。“很明显是有影响的。”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暨法国公共卫生高等研究学校(INSERM/EHESP)的生物学家贝尔纳·杰古(Bernard Jégou)之所以如此确信,是因为已有一些实验室通过严谨实验观察到了该结果。我们先从一项伊朗研究人员于去年8月发表的成果说起。

该研究测试了捕食者压力对96只大鼠后代性别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那些父母中至少有一方在繁殖前经常遭受相关压力的幼崽,性别比显著低于无压力父母所产下的幼崽(相差比例从15%到50%不等)。

此外,该假说也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压力对性别比的效应可能出自演化的选择。

压力确实是机体遭遇困难生活条件时产生的信号。而在这样一个不利的环境中,女儿比儿子有更多可能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这是自然选择的基本准则。“在所有艰难的情况下,我们都观察到女性活得更好。”贝尔纳·杰古强调。即便某些困难条件下两性生存机会相当,部分研究人员还是认为女性无论如何都会有更高的繁殖概率。

我们的男性祖先曾经为了争夺女性而相互竞争,由此导致最“强壮”的男性才能繁衍更多后代。在如此背景下,于困境中(困难到其双亲有一定压力的程度)成长的男性不太可能成为这样的“阿尔法雄性”,自然也就不会有什么机会与女性交配并繁衍后代。

还有几种可信的生物学机制被用于解释压力对性别比的影响。第一种机制认为怀有男孩的孕妇更易发生流产。“生男孩需要耗费更多能量,因此母体的失调可能会导致他们更高的死亡率。”加拿大舍布鲁克大学生物学家马蒂厄·杜哈德(Mathieu Douhard)揣测道。

以下证据支持这一假说:2001年9月统计的纽约孕妇流产病历中,男性胎儿的比例显著提升。并且那些有流产风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保胎的孕妇,她们生男孩的概率比生女孩高30%。这一观察结果表明,对于那些易患慢性炎症的孕妇,当她们怀有男孩时,发生流产的风险更大。

此外,压力在受孕之前便可产生影响。正如对日本最近那次大地震产生的影响所作的统计数据表明的那样,其对性别比的影响在地震发生9个月以后被观察到。一些研究表明,压力可以影响精液质量,尤其会降低精子的运动能力,而另一些研究表明当精子携带Y染色体时会更为脆弱(生男孩必须要有Y染色体)。

压力也可能有利于母体对女性胎儿的受孕,或是通过改变阴道与子宫壁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有利于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存活和移动,或是由卵细胞直接选择:2009年发表的一项实验结果表明,对那些经特定医疗程序刺激过的奶牛实行体外受精时,其卵母细胞在67%的情况下会与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结合(在未受压力刺激的奶牛身上,此概率仅为50%)。

皮质醇在操控?

所有这些潜在效应的源头被认为是激素,尤其是皮质醇,即通常所称的“压力激素”。 但它可能只会发挥间接作用,例如潜移默化地改变饮食或性生活频率,而一些研究表明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性别比例。

皮质醇分子式

随着观察结果的累积,以及相关诠释在机械论与演化论层面均得到巩固,压力影响性别比的假说似乎越来越可信。即使现在的证据仍不足以终结辩论。“这是一个仍然存在很大争议的假说。”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公共卫生研究员蒂姆·布鲁克纳(Tim Bruckner)坦言,正是他研究了纽约9·11事件对性别比的影响。

但这丝毫不减少该假说的魅力。诚然,即使确定压力会对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有所影响,其在个体层面的后果无论怎么说都微乎其微,完全没必要担心。然而对人类集体来说,“性别比例的平衡有根本性的意义,特别是在社会层面。”贝尔纳·杰古强调。

研究人员将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问题。“目前,我们正携手巴黎波尔罗亚尔妇产医院,研究2015年11月13日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出生的婴儿性别。”蒂姆·布鲁克纳透露。 这将是再一次检验集体性悲剧事件是否会在“个人最快乐的事”上留下痕迹的机会。

撰文 Elsa Abdoun

编译 沈一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