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戏的称谓(上)

 戏迷知音 2020-07-19
导语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戏曲的名词,比如冒儿戏压轴戏,行戏,应节戏等等,有些大家比较熟悉,有些已经鲜见了,有些甚至总被闹混,闲来无事,搜集了一些带戏字的名词,逐个解释一下。

由京剧剧目的长短分

连台本戏,大戏,小戏和折子戏


连台本戏,也就是连续能演几天的大戏,形式类似于现在的电视连续剧,这类戏一般是情节复杂,故事曲折,一天演不完,要分几天才能演完,像最早的《劝善金科》《鼎盛春秋》等,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京剧兴起之后,开始使用机关布景,以惊奇来吸引观众,后来各地也纷纷效仿,现在还能看到资料的《宏碧缘》《七侠五义》(如图)《狸猫换太子》以及八本《雁门关》《大八义图》等等,都属于连台本戏。

本戏有两种形式:

大戏

剧目而言的本戏,一般称为大戏,是指时间比较长,故事比较完整,人物众多的剧目,是现在习惯称为全剧的一种,比如常见的《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群借华》等群戏,这些戏比连台本戏要精练,一晚上就能演完。

流派戏

从流派而言的本戏,就是流派戏,一些名家在形成自己的风格流派后,排演了一些本流派的代表剧目,比如《霸王别姬》《红娘》《荒山泪》《绿珠坠楼》等等,有的时间比大戏要短,同样也是演绎了一个完整故事,所以它也是全剧的一种。

小    戏

顾名思义短小精悍,他也是能在短时间内演绎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他也算全剧,比如《搜孤救孤》《法场换子》《小上坟》《连升店》等等。

以上提到的连台本戏、本戏和小戏都是全剧的范畴,而现在习惯称的全剧,首要的特点就是能完整演绎一个故事,各种别称只是根据演出时间的不同来区分的


折子戏

从一出大戏中选择出来最精彩的一场或几场戏,即为折子戏。

折子戏名词的由来,还得追溯到元杂剧等传统戏,当时这些戏都是按折分的,有的折相对完整且很精彩,就会被单独拿出来演,故而得名。

折子戏有时也能完整演绎一个完整故事的片段,比如《坐宫》《女起解》《刺巴杰》等等,但毕竟是大戏中的一部分,所以还是被称为了折子戏。

从戏的演出顺序分

开场戏,折子戏或本戏、小戏、中间穿插还可能有垫戏,接着是压轴,大轴,送客戏

开场戏也叫开锣戏,还可以叫冒儿戏(也有写成帽儿戏的),以前演出时间都比较长,一般五、六点就开始了,演四个小时都算短的,更多的是为了揽座儿,在准备开演前,要先打三通乐器出响儿,头两遍都是锣鼓点,第三遍吹唢呐,梨园行称之为吹台,或者叫响台,各地可能还有其他的叫法。吹台之后,锣鼓音响就不能断了,接下来由不是很出名的演员演一些人物不多,时间不长的小戏,比如《文王访贤》《白良关》《小放牛》等等,主要还是等着观众买票入场,这些都是“冒儿戏”

解放后为缩短演出时间,专业演出也不需要招揽观众了,吹台和开锣戏就都被淘汰了,但是民间搭台演出还有保留。而现在所说的开场戏,就是整场演出的第一出戏。这里要说明一下,因为吹台不是主要的演出,所以留存的资料很难找,我只记得1984年李万春先生到香港探亲,应邀在港演出了《古城会》《武松》,当时就有吹台,当年朋友所赠录像时还特意提醒我,但我当时不懂,在重新合成光盘时把前面的吹台给掐去了,现在再找原资料,已不知所踪,很是遗憾。

开锣戏的演出时间不定,大概在一个小时左右,有时多点,有时少点,一般说,六七点钟的时候,就开始正式演出了,有时演大戏,有时演折子戏。演大戏时,一般没有开场戏,也没有后面会提到的送客戏,只有吹台。

如果不演大戏,就会演几个折子戏、小戏或短小的本戏,以够一卖。

戏曲演出很有意思的,有一个潜在的排名,后台管事很清楚谁在前面,谁后面都是有规矩的,不能乱来。那时的角不是早就到场恭候的,他们总会估摸时间才到剧场化妆演出,或前面的戏演的快了,时间提前了,这时管事的会估摸时间,看差不多了,就派催戏的去催请演员,同时安排其他演员预备着顶上去,临时安排一出戏救场,这就是俗称的垫戏。

垫      戏

垫戏是演出规定之外,是因为演员迟到或赶场或拿堂或其他临时状况,未能及时到后台,后面的戏顺序不能调整,而临时加演的戏,这类戏一般都是短小精悍的,人物少,化妆也简单,演员在台上伸缩自由,看到管事的暗示可以随时把戏演完。比如《瞎子逛灯》《拾黄金》等。

解放后实行了剧团制,管理也正常化了,垫戏已经没有了。但是偶尔还会听到垫戏这个词,但所指的是在一出主要戏之前演出的戏,跟现在所提的开场戏是一个意思。比如纪念毛主席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3周年而举办的演出中,张幼麟演出《狮子楼》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合作演出《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29日张建国演出《打金砖》李世济演出《六月雪》。这《狮子楼》和《打金砖》可以说是开场戏,也可以说是垫戏,而此垫非彼垫。

如果这一晚上的戏有六、七出,中间的一出戏,叫中轴儿。现在这么称的很少了,中轴儿戏一般是武戏,像《战冀州》《十字坡》等等。

“轴” 的 由 来

这里提到了一个“轴”,为什么叫轴呢,因为早些年的老先生们,把一些总讲(也就是后来的剧本)的台词等都用毛笔写在纸上,当时比较经济实惠的就是高丽纸,写好之后卷成卷,就像一轴画一样,因此得名。像经常听到的压轴儿戏等等

压轴儿倒数第二个节目

一般人们常说的压轴儿好戏,不是结尾的戏,而是倒数第二个节目!

压轴儿戏文戏武都有,演武戏时,叫“武轴子”。

一般来说,观众看了一晚上的戏了,也有些疲惫了,如果没有吸引人的演员或剧目,观众就会起堂了,正是为了笼住观众,所以压轴儿戏安排的演员和剧目都是比较硬壳的,可见这时的戏是非常重要的,也正因此而得名压轴儿。

大轴儿全场演出的最后一个节目

压轴戏演过之后的重头戏,大轴儿了,这才是全场演出的最后一出戏,也是全场演出的高潮,所以安排的演员,选择的剧目比压轴戏的演员还要好,往往是剧团的顶梁柱,或邀请的名角儿,此时出场,观众看舒服了,整场演出在高潮中也就落下帷幕了。

送 客 戏

旧时的演出,在大轴儿之后,还会安排有一些武打戏,也就是常说的送客戏。那时候有些达官贵族来看戏,也不是从开戏就看到完,一般从中轴戏开始才会陆续到场,看完大轴儿戏就撤了,所以此时会安排一些无足轻重的武打戏收尾,在这些戏的演出中,那些达官贵族们会陆续退场,由此而得名送客戏。

现在很多人都把压轴跟大轴闹混,大轴跟送客戏闹混,真正一场演出中,大轴的角是最举足轻重的,压轴的角要次之。像现在的一些晚会,经常是在倒二安排最硬壳的演员出场,最后一个安排武打群戏或戏歌,人家都送客了,达官贵族们还等着散戏,倒是很有礼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