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人优雅过冬,可能性有多大?

 阿里山图书馆 2019-11-16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立冬刚过,一夜寒风让多地都开启入冬马达。瑟瑟发抖之际,只恨“双十一”下单的高科技防寒秋衣秋裤,还滞留在了快递站。但是,每到寒气让人忍无可忍时,北方人的过冬利器——暖气,也就如期而至。同时,相伴而来的则是南方朋友的“羡慕嫉妒恨”。不过,近日“南方供暖技术上已成熟”的专家断语,让不少南方朋友多了一份体面过冬的期待。

曾几何时,南方人心疼北方人抵御寒冬,北方人羡慕南方人沐浴暖阳。殊不知一排暖气管,直接使南北方过冬的场景来了个大逆转,恰如歌词里所说“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哪一个南方人,小时候没有这样的体验:发热靠搓、取暖靠抖,钻进被窝靠毅力、钻出被窝要勇气,过冬全凭意志力。后来,有了空调和“哪里冷烤哪里”的“小太阳”,才觉得冬天稍微好过些。像我,直到来北方上大学才第一次享受到暖气,仿佛打开了美丽新世界:这种温暖是全方位的、包容的、饱和的。与之相对,南方的冷也是360度无死角、无计可逃的。

近些年,南方供暖的呼声日切。有人问: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为什么这两年熬不住了?其实不难理解,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改善,不挨冻的底线,已经进化为温暖过冬的更高水位线。更何况,北方的“暖气”一直在通过互联网的网线,吹进南方人的心坎里,也吹出了一些争议。众所周知,我国现行规定的集中供暖线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但有人提出,当年该线的确定更多考虑了温度,忽视了湿度等影响体感温度的因素。气象学显示,湿度每增加10%,人体感受到的温度则降低1℃,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方的湿冷让人觉得难以招架,也难怪网友会戏谑:“北方的干冷是物理攻击,南方的湿冷则是魔法攻击”。

然而,大规模集中供暖,不像小范围供暖那样可以简易协调,而是更费思量的公共政策。作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部分,集中供暖系统在北方是一个典型的前期固定投入高、边际使用成本低的公共产品;但在南方面临的挑战则是更为复杂。南方集中供暖需要解决经济可行性、能源保障性和建筑能耗三大难点问题。实施过程中,地方不仅需要系统性铺设供暖管道、改造房屋,加上原有建筑未充分考虑保温节能,供热能耗大,使用周期短,这些系统工程及后期维护势必给政府带来不小的经济压力;还需根据区域的地形、资源禀赋、城乡差异等因素制定供暖方案。因此,是否供暖、怎么供暖,南方各地要算的不仅是民心账,更是一本经济账、生态账。

当然,即便不集中供暖,也不妨碍南方人各凭本事温暖过冬。电热毯、电暖气、空调,甚至是地暖,已成了城市家庭常见的设备。一些城市也在因地制宜地探索小范围集中供暖方式,如杭州推出了天然气家庭分户式供暖服务;合肥在探索更加环保、使用寿命更长的多能互补型供暖方式;扬州在加大供热管网建设力度,将实现多个小区集中供暖……这些做法,积极回应了广大群众的关切和美好生活需要,也让我们看到:比起祖辈们,优雅过冬的梦想更近了!

这正是:暖居梦想万家同,集中供暖呼声众。空调火炉电暖风,因地制宜迎寒冬。祝大家都能温暖过冬~

(文|何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