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凉西域:吕光传奇(八)入主龟兹

 Michael8886 2019-11-16

吕光的前秦军队进入龟兹王城,犒赏将士,下令大摆庆功宴。不过有意思的是,《晋书》记载吕光还“赋诗言志”,就是说难以抑制自己高兴的心情,兴致勃发,必须要吟咏两首诗来表达表达。

从这一点看,《晋书》记载吕光“不乐读书,唯好鹰马”,并不是说吕光没读过书,而实际上是读过书的,不仅读过书,而且还有一定的文学功底。

吕光自己赋诗言志还不算,当他参观完富丽堂皇的龟兹王宫之后,一方面被宫殿的华美所震撼,一方面也是为了表达征服之后的心情,还命令手下的参军,也就是参谋,名叫段业的,专门写一篇《龟兹宫赋》,来讥讽秋龟兹王的奢靡。

只不过无论是吕光写的诗还是段业写的赋,今天都没有流传下来,所以具体说的什么我们也不得而知。

当然,进入龟兹城后,吕光和他的将士们,很快就发现了大量的葡萄酒。《晋书》记载龟兹的富户人家,藏酒“千斛”,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斛,也就是石(dàn)。

▲  古代的斛 

宋代以前,一斛为十斗,而一斗为十升。东汉的1升为现在的200毫升,那么家里存了上千斛的酒,那就是2吨左右,这个量是在是太大了一点,应该《晋书》的记载只是一个大致形容,表示藏酒之多。

总之,前秦士兵们进入龟兹城后,是钻入人家的酒窖敞开了喝,结果,《晋书》记载:“士卒沦没酒藏者相继矣”,就是说不少士兵直接就喝死在了人家的酒窖中。

今天我们看这些士兵也真是没出息,往死里喝,没喝过葡萄酒吗?

说实话,他们还真是没喝过,而且很可能连见都没见过。别说葡萄酒了,葡萄在那时候的中原,都是珍稀之物。

虽然史前时期,世界多地都有野生葡萄,但现在公认的栽培葡萄发源自西亚到北非的地中海一带。只不过具体是什么地方最先栽培成功葡萄,说法不一,有埃及说、南高加索说、叙利亚说、伊拉克说、土耳其说、格鲁吉亚说、亚美尼亚说等等。

▲  古埃及表现葡萄的壁画 

我们今天看《圣经·旧约》,就多次提到葡萄,比如在《旧约·创世纪》第九章中,就讲到大洪水过后,建造方舟的诺亚“栽了一个葡萄园。他喝了园中的酒便醉了,在帐篷里赤着身子”。最终被儿子盖上衣服。显然诺亚喝的酒就是葡萄酒。

▲  表现《圣经·旧约》诺亚喝醉场景的绘画 

再如《旧约·雅歌》第七章赞美女性的诗歌中说:“愿你的两乳,好像葡萄累累下垂”(下垂?好像古人和今天的人们审美不大一样)等等。

据统计,《圣经》中有521次提到葡萄和葡萄酒。

现在认为早在公元前4600年,希伯来人就开始种植葡萄,不过显然埃及、南高加索、伊拉克等地种植的更早,时间上限是公元前7000年前。

中国古代也有野生葡萄,被称为“葛藟(lěi)”“婴奥”,所谓葛藟,实际上味道酸苦,中国古代只是拿来入药。而婴奥即山葡萄,也一样“细而味酸”不过“亦堪酿酒”,就是也能酿酒。

▲  中国本土的婴奥:山葡萄 

不过中国现在的葡萄和葡萄酒毫无疑问都是从西边引进的,因为“葡萄”二字就是译音。最初写法不一,往往会被写为蒲桃、蒲陶等等,这就像今天我们会将Chocolate译写为巧克力、朱古力、朱古丽一样。

今天的学者们认为“葡萄”来自于希腊语Botrus或者Botrytis,也有学者则认为是来自于波斯语Budawa或者粟特语Butao(蔓藤)。

在吐鲁番的阿斯塔纳古墓群,我便曾看到一幅壁画中画着葡萄园,上面写着“蒲陶”二字。

▲  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中的壁画,清晰可见“蒲陶”二字和绘画的葡萄

中国古人有时候则搞不明白葡萄名字的来历,所以往往会瞎猜一气。比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果部》中就想当然的认为,蒲陶之所以叫蒲陶,是因为“人哺饮之则陶然而醉”,就是说人喝了葡萄酒会陶陶然醉去,所以“故有是名”。其实就是望文生义。

▲  《本草纲目》里的很多说法都不可信 

葡萄和葡萄酒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始为中原所知,后来李广利出征大宛,虽然是为了汗血马,但搂草打兔子,顺手也带回了葡萄和葡萄的种植技术,因此东汉末期,中原已经可以自己酿造葡萄酒了,但通过史料,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如此,葡萄与葡萄酒在中原还是异常珍贵的稀罕物。

在东汉成书的《三辅决录》中,就记载有当时的一则行贿记录,说的是汉灵帝时期,一个叫孟佗的人,为了升官,贿赂张让。张让是什么人呢?是个大太监,即所谓“十常侍”之一,“常侍”则是皇帝身边的侍从官,而十常侍实际上是十二个宦官。其中张让则为十常侍之首,把持朝政,祸乱朝纲。

如果我们还记得《三国演义》的开篇,就会对这个“十常侍”有印象,最终这十个或者十二个宦官乱刀杀死入宫的大将军何进,被袁绍和曹操二人追杀,最终大都投河自尽。而董卓也因此从凉州带兵入京,拉开了群雄并立的三国时代。

▲  表现“十常侍”的连环画和影视作品形象 

那么当时那个孟佗,为了升官,给张让贿赂的是什么东西呢?竟然就是一斗葡萄酒,“以蒲陶酒一斗遗(wèi,赠送之意)让,让即拜佗为凉州刺史。”

就是说两公斤葡萄酒,就换来了凉州刺史,一个省长的位置。

你说像张让这样权倾朝野的大太监什么东西没见过?却能因为一斗葡萄酒而给人一个省长的位置,由此可见当时葡萄酒的珍稀。

所以直到宋代,刘敞在还在《蒲萄》这样一首诗中提到这件事儿:“汉时曾用酒一斛,便能用得凉州牧”。

到了唐代,葡萄和葡萄酒一样珍稀,哪怕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也难得一吃。

《旧唐书》就记载了一个关于陈叔达和葡萄的故事。

陈叔达,是南陈政权的皇族,陈后主的弟弟。陈被隋亡后投降,后来跟了唐高祖李渊,一路做到了李渊的宰相,而且在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属于李世民派,所以后来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陈叔达虽然出现过错,但李世民却一直袒护着他。

在《旧唐书·陈叔达传》中,记载有一次李渊大摆御宴,赏赐众位爱卿,上了葡萄。而陈叔达见了葡萄后,却没吃,而是“执而不食”。就是抓在手里。

李渊很奇怪,就问陈叔达为什么不吃。陈叔达说:“臣母患口干,求之不能致,欲归以遗母。”

就是说我的老娘口干,想吃葡萄吃不上,所以我准备带回去给俺娘吃。

李渊听了后不仅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卿有母遗乎”。就是说你还有老娘可以给啊。意思是自己已经是没娘的孩儿了,想尽孝都没地方去尽。

这则故事虽然说的是孝道,但是我们由此可知,一个唐朝的宰相都是很难吃到葡萄的,就更别说喝葡萄酒了。

▲  舍不得吃葡萄的陈叔达 

直到唐太宗破高昌国,中原才真正实现了葡萄的普及。

《册府元龟》、《太平御览》均记载了李世民“及破高昌,取马乳蒲桃实于苑中种之,并得其酒法,帝自损益,造酒成,凡有八色,芳辛酷烈,味兼缇盎(tí àng,皆为酒的别称),既颁赐群臣,京师始识其味。”

也就是说李世民得到了高昌的马奶子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方法,然后经李世民亲自操作,确定了8种葡萄酒的酿造方法,味道非常不错,是芳香浓烈,滋味超过其他的酒,于是赐予群臣,长安城里才第一次知道了真正葡萄酒的味道。

但即使如此,葡萄酒一样也是奢侈品,直到唐玄宗李隆基时期,葡萄酒还基本上是皇家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比如在乐史所著的《杨太真外传》中,就记载有杨贵妃因为李白书写了《清平乐三首》之后,十分开心,以玻璃七宝杯饮葡萄酒的情节。

▲  今天西安市在唐代兴庆宫原址上修建的兴庆公园以及其中的沉香亭,据说李白就是在这里写下了《清平乐》三首,只不过这个建筑怎么看也不是唐代的风格,而是明清的

乐史是唐末宋初人,当然距离唐玄宗时期有了一百多年,而且《杨太真外传》也是属于传奇类,不能作为信史,但至少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还是认为葡萄酒为奢侈的饮料。

在这样的背景下,前秦的将士们自然是见了葡萄酒便开花畅饮。而当时内陆的酒则都是采用发酵法酿制的米酒,度数很低,也就七八度到十几度,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张飞、武松、鲁智深成桶喝酒的情节。有人考证,《水浒传》中武松过景阳冈所喝的三碗不过岗的透瓶香,也就是18度。其实这个考证也不难,因为按照当时的工艺,酵母菌在酒精度20度以上便停止发酵,所以顶到头也就是18度左右。

而当时的葡萄酒,度数则普遍能达到18到20度,可以说都是“三碗不过岗”。因而前秦的士卒才会有喝死在酒窖中的情况发生,因为不知道葡萄酒的厉害,还是当做七八度的米酒来喝。

而中国今天的高度烧酒,也就是蒸馏酒,事实上也是从西边传入的,传入时间为元代,蒙古人在横跨欧亚大陆后,顺便也将蒸馏酒技术带入了内陆,当时被称为阿剌吉。一般认为,“阿剌吉”来自于阿拉伯语。所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

▲  元代传入中国的蒸馏酒制作器具 

那么在攻下龟兹城之后,吕光没忘了另外一件事儿,就是按照苻坚的嘱托,寻找鸠摩罗什。

早在吕光进军西域之前,苻坚就已经知道了鸠摩罗什的存在。

当时的鸠摩罗什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已经是名满西域的高僧,所谓“西域诸国咸伏罗什神俊,每至讲说,诸王皆长跪坐侧,令罗什践而登焉。”

就是说西域诸城邦国都对鸠摩罗什是五体投地。只要是鸠摩罗什讲经说法,不管你是什么王,都是跪在讲经的台阶下,让鸠摩罗什踩着背登上讲经台。

这个画面,后来在玄奘取经,路过高昌时又再次出现,当时的高昌王麹文泰就是这样跪在台阶下,让玄奘踩着背上讲台的。这个习俗来自于当时的印度。总之对待高僧,世俗之王都是甘当人肉台阶,并以此为荣。

正因为如此,苻坚是对这个远在万里之外的鸠摩罗什早已如雷贯耳。因此一直就有将鸠摩罗什请到长安传教的念头。恰巧当时前秦的太史奏报,说是夜观星象,“有星见外国分野,当有大智入辅中国”。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先说太史是个什么官。

很多人知道,太史就是写史的官的啊,相当于今天的史志办干部。司马迁当年的官职就是太史令,则是众多太史的领导,相当于今天的史志办主任。这个官职虽然不高,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县处级,但是很重要,因为这些人是记录历史,编写史书的,所以古人才会有畏史官之笔的说法,千秋功罪,就看史官下笔怎么说。

太史除了记载每天发生的历史,也会记载天象,兼管天文历法等等。而古人又是认为天象直接关系到人间,所以就会以天象的变化来占卜预测。这样到了魏晋时期,太史就专管天文历法,到了唐代中期干脆连名字也改了,将太史监改为了司天监、司天台、天文院等等,明清则为钦天监。而写史这一块工作则给了著作郎,也就是秘书。明清时期则把职责划给了翰林,所以明清时期,也会将翰林雅称为太史。

魏晋时期的太史主要工作是夜观天象,制定历法,预测吉凶,所以前秦的太史才会向苻坚汇报天象的变化。而所谓“有星见外国分野”就是说有一颗特别的星星出现在了外国的地盘。

“分野”这个词我们很多人都常会看到、用到,但往往不知其所以然。简单地说,就是古人将天上的星座按照国与国划分为各个区,每个区代表特定的方位和国家,换句话说就是对应着地下的“天上人间”。

▲  这就是星象的“分野”,看一下就好 

而古人又认为大人物都是对应着天上的星,也预示着吉凶,所以我们今天语言中还有凶星、扫把星、吉星高照这样的词汇,便是这一文化的残留。

而“当有大智入辅中国”则是说这个星星代表的人是个有大智慧的高人,将会来中原辅助天下。

当太史给苻坚汇报了星象之后,苻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鸠摩罗什,因此问太史:朕听说西域有个鸠摩罗什,那么这个星应该就是他吧?

正因为如此,在派遣吕光西征之前,苻坚还专门给吕光交待了一句“若获罗什,即驰驿送之”。就是只要得到了鸠摩罗什,赶紧加急送到长安来。

那么鸠摩罗什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史书记载,鸠摩罗什祖上为天竺人,“世为国相”。

天竺我们知道是今天的印度,所谓“世为国相”也就是说他们家族世代为高官,不一定是类似宰相的官职。

鸠摩罗什的父亲名叫鸠摩罗炎,《高僧传》则写为鸠摩炎。据说这位鸠摩罗炎或者鸠摩炎德才兼备,而且还能够听懂鸟语,但是他不愿意做官,因而拒绝继承官位,离家出走。

不过我们今天来看,也有可能鸠摩罗什的父亲是因为在天竺政治失意或者斗争失败而离开的。这样,鸠摩罗炎便“东渡葱岭”,越过帕米尔高原,来到了龟兹。当时的龟兹王早闻鸠摩罗炎的大名,十分仰慕,于是亲自前往迎接,任命其为国师。

龟兹王有一个妹妹,年方二十,非常聪慧,读书是过目不忘,而且这位王妹“体有赤黶(yǎn)”,也就是身体上生有红色的痣。按照古代相学来说,体生红痣是吉相,为心存善念的慈悲之人才会有,而女子生有红痣,则必定会生出智慧的儿子。所以当时的西域各国都想与龟兹结亲,娶这位妹子,但是这位王妹却一个都看不上,一直是待字闺中。而等到这位王妹一见到鸠摩罗炎后,却顿时一见倾心,死活要嫁给他。

龟兹王了解这一情况后,也没客气,是强令鸠摩罗炎娶了自己的妹妹。这样,鸠摩罗炎便成了龟兹王的小舅子,随即不久便有了鸠摩罗什。

而鸠摩罗什的母亲在怀鸠摩罗什的时候,“自觉神悟超常,有倍常日”,就是说自打怀上鸠摩罗什后,突然就觉得比往常聪慧了好几倍,简直就像加了内存,软件整体升级,更神奇的是,鸠摩罗什的母亲在怀着他时,还无师自通,会了天竺语。

当时有位名叫达摩瞿沙的高僧见到怀孕的鸠摩罗什之母后,说:“此必怀智子,为说舍利弗在胎之证”。

就是说这怀的是一个大智慧的儿子,为舍利弗转世。

舍利弗是谁呢?

舍利弗,又译为舍利弗多、舍利弗罗、舍利弗怛罗、舍利弗多罗、奢利富多罗、奢利弗多罗、奢唎补怛罗等等,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据记载是八岁时就通解一切书籍,是国王的座上宾,在国王的宴会上坐在上师的位置。而国王手下的大臣以及其他大师最初对这样一个八岁的孩子,旁若无人坐在上师之位完全不服,因而与之辩论,谁料却无一例外都败下阵来,因而对其是赞叹不已。

▲  各种舍利弗的造像 

舍利弗在二十岁时,离别家乡求师问道,拜了当时一个著名的婆罗门删阇(shé)耶为师,但是学习了一阵后觉得满足不了自己,便有了离开的念头。

而当时舍利弗还有个一起学习的同学名叫目犍连,在所有同学中,也就是目犍连能与舍利弗才智相当,在所有同学中,也就他俩能谈到一起,而目犍连也是觉得老师教的东西已经满足不了自己,二人于是决定自立门户。

目犍连可能很多中国人就熟悉一点了,这个人在中文里也被译为目连,如果你不知道目连,可以查一下目连救母、盂兰盆节。

▲  表现目连救母的连环画和戏曲 

舍利弗与目犍连自立门户后,傲视一切,后来在偶然的一个机会中,舍利弗得知了释迦牟尼的思想,顿时有了石破天惊的感觉,于是便与目犍连一起皈依了释迦牟尼。均成为十大弟子。

而在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中,舍利弗是智慧第一,而目犍连是神通第一、孝行第一。也就是说,在十大弟子中,最智慧的是舍利弗,而最神通和孝顺的是目犍连。

了解了舍利弗,我们就会明白鸠摩罗什后来的成长经历,基本和舍利弗一样,是少年之时便聪慧异常了。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