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世界十大医疗创新技术,人工智能仍是头号热门

 智汇百川 2019-11-16

#VB动观专题Pro#

2019世界十大医疗创新技术,人工智能仍是头号热门

克利夫兰医院去年预测的这些2019年医疗创新技术,今年发展得怎么样了?

克利夫兰一年一榜

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是世界最著名医疗机构之一,机构集合医疗、研究和教育三位一体,提供专业医疗和最新治疗方案的非营利性机构。

该机构每年年末都会发布下一年医疗领域十大新技术的预测排行榜。2018年底,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同样也发布了医疗十大新技术。动脉网试图就这十大技术,追踪每个领域在2019年的动态和最新进展。

总体来说,2019年这十大新技术的确在进一步推进。动脉网动观从投融资、科研进展、政策、新品发布、产品获批等十个维度统计了这十大技术在2019年的进展情况,数据显示,医疗人工智能以309条进展排名第一、医疗3D打印则远落后前者,以56条进展排名第二,癌症免疫疗法以53条进展紧随其后。

十大创新技术中,虽然二尖瓣和三尖瓣置换术的进展最少,但2019年我国在该领域已走进世界前列,不断有重大突破诞生。

另外,从技术成熟度来看,癌症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二尖瓣置换术等生物技术方面的突破和临床进展较多,资本也更为关注;而经历了前几年热潮和低谷后的人工智能、VR等这类新兴科技的技术成熟度目前还在积累中,虽然热度不减,但假日时日才能迎来真正商业化的突破性进展。

特此,动脉网整理了2019克利夫兰十大创新技术,以下具体展示疼痛替代疗法、医疗人工智能、延长急性脑卒中干预时间窗 、癌症免疫疗法 、和医疗3D打印5项创新技术,以供阅读。

TOP 1 疼痛替代疗法 对抗阿片危机

据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统计,目前全美有14000多个机构被查证滥用阿片类药物,每天有116个美国人死于阿片类药物滥用,近80%的海洛因成瘾者在吸食海洛因之前曾使用过处方阿片类药物。

当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和成瘾已经发展成一场公共健康危机,解决措施已经迫在眉睫。克利夫兰的预测报告中称,随着基因检测的普及,药物基因组学有望在精准医学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并结束这场危机。

通过梳理今年解决阿片类药物危机的相关事件,动脉网发现2019年生物制药公司对抗阿片类危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研发疼痛替代治疗药物;二是开发治疗或缓解阿片成瘾的药物。前者可能是更具革命意义的突破,而后者从改良的角度试图缓解或解决阿片成瘾的危机。

疼痛代替疗法

2019年,对抗阿片危机的战争进一步打响,疼痛代替疗法进展颇有成效。

其中最大的突破应该是在研发进展方面,Heron公司研发的新型非阿片类止痛药HTX-011(布比卡因/美洛昔康)上市申请已获EMA受理,并且已经向FDA提出上市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HTX-011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III期临床研究中与标准护理药物布比卡因溶液相比在术后72小时内显著减少剧烈疼痛并显著降低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患者比例的非阿片类、长效局部麻醉剂。HTX-011的总体安全性与布比卡因溶液的安全性相似,无美洛昔康相关的毒性。

投融资方面,Concentric Analgesics、Nocion Therapeutics等研发非阿片类镇痛剂的制药公司先后获得数千万美元融资。

收购方面,礼来公司以9.97亿美元获Centrexion非阿片类药物授权;医药公司Pacira以2.2亿美元收购医疗器械公司Myoscience,开发阿片类药物替代品。

阿片成瘾治疗药物

成瘾是一种强大的疾病,仅在美国就有超过2300万人受到影响。每年成瘾成本估计为7000亿美元。对抗阿片类危机,其中一种办法就是开发治疗或缓解阿片成瘾的药物。

近日,生物制药公司Teva Pharmaceuticals开发的纳洛酮鼻喷雾剂仿制药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管局(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服用过量。这是首个获FDA批准的纳洛酮仿制药。除此之外,球制药公司Mylan NV宣布,在美国推出丁丙诺啡和纳洛酮舌下含片。该产品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目前,Mylan有173个此类药物待FDA批准,每年的品牌销售额约为858亿美元。

投融资方面,BioCorRx获NIH/NIDA560万美元拨款研发BICX102,以推进酒精和阿片类成瘾治疗。

TOP 2 医疗人工智能

曾经被认为是人类对手的AI,如今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医疗行业,AI在决策支持、影像分析和患者分诊方面的应用,正在改变游戏规则。现在的AI可帮助医生在诊疗中做出更好的决策,让他们可以更方便、更准确地分析患者扫描结果,还可减少过劳。例如,机器学习算法就有能力指出影像中有问题的部位,甚至帮助完善扫描过程,迅速从电子病历系统,成山的数据中找出原因。随着AI被整合进医疗,医疗服务将转型为追求更智能。

近日,围绕现在AI的定位、未来AI的发展状况、如何抵达未来三个话题,老牌信息技术研究分析公司Gartner发布了最新版的AI技术成熟度曲线。Robitic Process Automation Software(机器人自动化运行软件)、GPU Accelerators(GPU加速器)、Speech Recognition(语音识别)或将成为最快落地的AI项目。

2019年,除了一直火热的大数据挖掘,药物研发、疾病预测与识别的医疗人工智能公司的融资项目较多,机器学习成为技术支撑的高频词,人工智能技术与生物技术的交叉也越来越频繁。

虽然2019年对AI的关注度仍然不减,但从产品设计到落地,AI医疗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产品设计上需要面临影像数据的获取与处理难度和算法问题;落地上,大多数人工智能平台与医生的真实需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TOP 3 延长急性脑卒中干预时间窗

在脑卒中抢救方面,快捷及时的反应至关重要。中风后长时间缺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身体损坏,通常会导致残疾。在许多中风病例中,医生们会采用一些干预方法来保护机体组织。但到目前为止,这些干预措施仅在有限的时间段内推荐使用。

最新发布的新指南建议扩大治疗时间范围到发病后24小时。预计这种加长时间段的干预可降低致残的风险,并为未来的脑卒中患者提供更多的恢复机会。

2019年,国内公司在对抗脑卒中的进展加快。深睿医疗、清影华康和强联智创等公司均推出了诊断脑卒的平台,其产品以人工智能和先进的影像分析技术为支撑。

TOP 4 癌症免疫疗法

自从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詹姆斯·艾利森与本庶佑的“负向免疫调节治疗癌症新疗法”起,全球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就变得愈发火热,癌症在2019年仍然是各大生物技术公司关注的焦点,免疫疗法就是一项重要的抗癌技术。

癌症免疫疗法或生物疗法是一种利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技术。尽管癌症的免疫疗法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但在全世界攻克癌症的领域里, 新的甚至前所未有的免疫治疗靶点依然不断闪现。通过联合药物治疗和工程化T细胞, 科学家们正在创造改变生命的新的癌症疗法。

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2日,2019年国内外已经有30家开发癌症免疫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获得投融资,金额从数千万美元到数亿美元不等。投资方更是大佬云集,谷歌、诺华、拜耳等公司纷纷向开发免疫疗法的公司伸出橄榄枝。

其中,NextCure、Hookipa Pharama已经完成IPO,Zymeworks完成约2亿美元二次公开发行,Adaptive也计划通过IPO融资2.3亿美元开发癌症免疫疗法。

TOP 5 医疗3D打印

利用3D打印技术,医疗设备可以与患者完美匹配。依据每个人的自然解剖结构而设计,从患者特定尺寸建模而成的医疗设备显示出更好的身体接受度,更高的舒适感和更好的功效。 3D打印的多功能性,使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最先进的治疗,同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2019年,医疗3D打印捷报频传:世界首个人体组织3D打印心脏问世;美科学家开发出三维打印人体血液网络新型开源生物技术;全球首例3D打印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在陕西成功实施;三维打印活性仿生骨可在生物体内“发育”。从理论设想到临床场景验证,医疗3D打印正迎来产品落地时刻。

专题Pro《3D打印心脏,血管,仿生骨......距离“打印人”还有多远?》从医疗3D打印简史、产品图谱、业界玩家和国内外相关政策红利四个方面对医疗3D打印进行梳理,点击进入下方专题即可了解医疗3D打印的前世今生及2019年的最新进展。

以上内容为部分专题节选,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该专题,请点击文末左下方“扩展链接”,或移步:https://dynview./specialDetail/ea2b339ff52cd7cfc7ce18e37c6d667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