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冯玉祥为什么对郭松龄见死不救?

 癸福申功 2019-11-16

简单的说,冯玉祥最开始想利用郭松龄吞并东北,但后来战局逆转,张作霖迫于无奈,请日本人出兵相救,冯玉祥一看苗头不对,转而倒戈。这是见死不救的一种原因。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郭松龄不识人,正应了那句话,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对友。

在这方面张学良就很有眼光,他曾说: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几乎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

我们翻开历史,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巢县。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他看起来方面大眼,一副坦率、心直口快的样子,其实是个“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对于盟友,经常翻脸不认人,还反咬一口。是典型的倒戈将军。他的倒戈共有八次:滦州起义倒清廷;护国运动倒袁世凯;武穴停兵倒段祺瑞;北京政变倒吴佩孚;拉郭松龄倒张作霖;五原誓师倒北洋;国共分裂倒共;中原大战倒蒋介石。

一、违公约撵溥仪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冯玉祥参加滦州起义,任陕西督军,后一跃升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掌控国家大权,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溥仪虽然不是皇帝了,但依据民国与清廷签订的《清室优待条约》,他依旧可以享受皇帝的待遇,居住在皇宫里面,有太监和宫女伺候,民国政府每年还会拨400万元给他作为经费开支。袁世凯毕竟是清朝遗老,见了溥仪还会毕恭毕敬的称一声“皇帝陛下”。可冯玉祥却“誓将革命进行到底”,公然违背条约,于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逼迫年仅6岁的溥仪退位,并派得力手下鹿钟麟蛮横地将溥仪从皇宫中赶了出去,引起当时许多人的不满。

二、倒戈吴佩孚

如果说赶走小皇帝尚有情可缘,那么第二次直奉大战的突然反水,充分暴露了冯玉祥的野心,为达到个人目地完全可以不择手段背后捅刀。

在直奉大战的高潮时期,身为直系大将的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迎战热河方向的奉军。然而,冯玉祥却放手防御古北口,秘密同奉军张作霖联络,突然杀个回马枪,离开前线返回北京,里应外合,囚禁了直系大总统曹锟。而此时直系吴佩孚的主力正在北方同奉军激战,突然发现后方老巢被抄,士气很快崩溃,最终仅仅率数千人逃走。从此直系因冯玉祥倒戈而失去中国头号军阀地位。

三、出尔反尔坑死郭松龄

如果说老冯在这次倒戈中尝到了甜头,那么反水郭松龄是公认的背信弃义。

冯玉祥策动郭松龄反叛张作霖,并联合河北军阀头子李景林一同对付奉系。奉系第一悍将郭松龄手握奉军精锐部队,如果李景林、冯玉祥能够给与援助,哪怕只是帮忙稳住后方,郭松龄就很有把握打垮张作霖,更何况郭松龄深得张作霖的赏识,张作霖对他没有丝毫防范。在这种情况下,郭军势如破竹,接连攻下山海关、锦州、新民,差点打下张作霖老巢沈阳。可最关键时刻,冯玉祥突然撕毁盟约。他再次食言不帮郭松龄出兵,却率军偷袭盟友李景林。把李景林打个措手不及,结果孤军作战的郭松龄最终兵败被俘,郭松龄夫妇也在奉天省辽中县被枪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