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

 艳墨林轩 2019-11-16

教学目标:

1.学会旋转三要素,会用三要素描述旋转运动。能在方格纸中画出绕线段一个端点旋转90度后的线段。

2.通过 观察实例、操作想象、语言描述、绘制图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积累几何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的美。

教学重点:学会旋转三要素,会用三要素描述旋转运动。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中画出绕线段一个端点旋转90度后的线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用名字旋转唤醒学生对旋转运动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增强学习兴趣,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从生活中常见的钟面上的指针旋转出发,通过观察,发现无论是时针、分针、秒针都是绕着一点在旋转,都是顺时针在旋转。

2.深入理解

合作学习:观察钟面,说说指针是怎么旋转的?

通过组内成员拨一拨、说一说、写一写的步骤,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在生生互动中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学生方向不明确时,教师及时提示,通过师生互动,明确学习方向。

小组汇报,全班点评,在全班交流中逐步落实旋转中心、方向、角度的教学。

3.巩固提升

再以生活中常见的横杆为例,通过用三要素描述横杆的旋转运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可将刚刚提到的钟面上的指针和横杆的旋转抽象为数学中的一条线段在旋转,为下面学习画旋转后的线段做铺垫。

(1)直接提出问题,简明扼要,通过温馨提示:可先用笔代替线段转一转。实现从实物表征到符号表征的过渡。

(2)及时总结画法,夯实重点,突破难点。

(3)欣赏旋转之美,数学之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是好学的,还是好美的。

三、实践应用,深化理解

用闯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闯关规则的设计是为了有效落实分层作业布置,确保基础目标的实现,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理念。

四、反思回顾,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再次强化重难点知识,总结学习方法,并渗透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