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东方欲晓10 2019-11-17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要看到梅里雪山的全貌,到达与群山相对的飞来寺即可,那里是观梅里雪山的最佳位置。可是这次我云南之行的最终点却是一个叫雨崩的村落。我想,没有了解过梅里雪山的人,恐怕都会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地方。

    雨崩在藏语里是“经书”的意思。相传,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开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曾经把经书藏于此地,雨崩因此得名。雨崩不通公路,村子里一共也就二十来户人家,村民利用水力自行发电,而在雨崩的大多数区域,手机是收不到信号的。就是这么一个地方,让来梅里雪山的人魂牵梦绕,我来这里,因为听说他是“香格里拉”的缩影。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因为不通公路,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雨崩都与世隔绝。要去到雨崩,到达海拔两千多米的西当村之后,还要走二十多公里的山路,翻越海拔三千多米的南宗垭口,历史约六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达。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就是这么一条徒步路线,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太辛苦,所以来到飞来寺之后,可能只有两到三成的人会再去到雨崩。也只有真正寻找心灵快乐,愿意朝圣梅里的有心人才会选择不辞辛劳得翻山越岭。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我们的车到达西当之后,便要开始辛苦的徒步旅程。我早已知道,在雨崩的这三天,会是最最辛苦的路段,所以在到云南之前,一直在锻炼体力。这天是阴天,早晨在飞来寺观赏了浓雾下的梅里雪山的全貌,而对于徒步登山来说,这么一个没太阳不热的阴天,或许是最好的天气了。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本来心里盘算着到了西当,和同伴合租一匹马,帮我们驮包,如果谁走不动了,还可以骑一下。但到了西当之后,我们的向导藏族小伙子达瓦主动要求帮我背我那个近50斤的70升大包。达瓦知道我想在当地买一本藏文字典和手工打的转经筒,他说,省下了租马的钱,我可以买这些东西。感受到了这样的淳朴和友好,谁会不感动?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于是达瓦就背着我的大包,而我背他那几乎空的包,就开始行走通往雨崩的山路。这里虽然也收了80块钱的门票,但景区里是没有什么修缮的,所谓山路,不是名山大川的那些台阶路,这些山路,就是传说中的“走的人多了自然有了路”。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山路很窄很泥泞,有些地方还很陡。一走很陡的山路,在高原上就很喘。而如果骑马进雨崩的话,驴马走的也是这条道,于是路上还会有很多马粪,而那些泥潭,多半是驴马方便的痕迹。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上到南宗垭口之前的路上,树木遮蔽了远处白马雪山的风景。低着头不懈地走着山路,路上偶尔会碰到从雨崩出来的人,大家都会互相鼓励。在到达南宗垭口之前,有两个休息站。所谓休息站,只是一个简陋的木屋,徒步者可以在那坐坐。休息站或许还有当地的藏民卖点水、方便面或者酥油茶、粑粑之类的食品。与名山景区的高价水食相比,虽然这里的东西价格也比外面略贵,但由我看来,还是很合理的。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到达第一个休息站时,已经是中午了。吃了些压缩饼干,喝了点水,小憩片刻,便继续上路了。到达第二个休息站时,喝完了第一瓶水。在休息站里吃了点青稞饼,喝了点酥油茶。我是第一次吃青稞饼和酥油茶,青稞饼味道很淡,但很香,酥油茶咸咸得,入口感觉还好喝,但我不喜欢他的后味,所以在此之后就再没喝酥油茶了。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离南宗垭口不远,路开始平坦起来,比起之前的路,可谓太舒坦了。路的两旁也开始出现藏民挂着的五颜六色的经幡。达瓦告诉我,经幡每种颜色都代表着一样事物,蓝色代表蓝天,白色是白云,红色是大地,黄色是人类,橙色是动物,绿色是植物。写着不同内容的经幡也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是平安符,有些是为纪念死去的人。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到达南宗垭口,我也不知道走了多少时间,走完着段上坡路,很累很喘,可在脚力上比想象中要轻松些,只是在高原上爬山还不适应,这算是爬了垂直高度一千多米的山了。在南宗垭口可以近距离得看到神女峰和五方佛,比之前飞来寺看近了那么多,感觉很壮观很神圣。逗留了片刻,开始走下山的路。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下山的路途比上山的路途短,当然也不用很费体力,只是一直走崎岖得斜坡,脚趾会痛,又怕崴脚受伤,走得也要小心翼翼。最让人欣喜的是,下山的路上没有树木遮挡,几乎一直能看到雪山,仿佛我们正奔向雪山,一边走一边拍照,感觉离雪山越来越近了。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到达雨崩村已经五点多了,我们当晚住在上雨崩村的一家客栈里。雨崩村分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以河为界,上雨崩村都在山上,下雨崩则在山间的平地之中。到这里来之前听说雨崩的条件很简陋,我们住的地方据达瓦说是雨崩条件最好的一家客栈了。这里比我想象中好太多,藏族的木质民居,有电,还有台电视机,但果然手机是没有信号的。不过就这样的条件已近大大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感觉怪怪的,带着一种准备过原始生活的心理来到这里,然后发现其实还不赖,是该庆幸还是可惜呢?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雨崩的两晚,我们都住在这里。打开门,便能看到神女峰。在《消失的地平线》中,那座卡拉卡尔,据说原型是卡瓦博格,可我说,为何不是神女峰呢?同样锥形的雪山,而雨崩这里与《消失的地平线》中描绘的“香格里拉”是何其相似。山下有村落,河谷,要穿越峡谷才能出去,而《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那座喇嘛庙,应该就是盖在我们所住客栈的这座山上。很多人说雨崩是“香格里拉”的原型,我说,雨崩在地形环境上,完全就是詹姆斯希尔顿笔下的那个“香格里拉”。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晚上在客栈简单吃了饭以后,老板和几个藏族人与我们及其他一行客人举行了篝火晚会。三个阵营轮流着唱歌,藏族同胞能歌善舞,唱歌当然难不倒他们,还是我们汉族两个阵营,会唱歌的都不记歌词的。我唱了一首歌因为歌词没记熟,被罚了一杯青稞酒,青稞酒很烈,但我觉得挺好喝的。当晚的酒,老板都免费提供,藏民真的都很善良淳朴,热情好客。在很欢乐的气氛下,结束了篝火晚会。第一天晚上没有睡熟,可能因为在高原的关系,晚上睡觉前,看到了满天的繁星,觉得明天一定是一个好天气,于是带着一个很好的心情结束了疲累的这一天。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到雨崩的第二天,我们要去雨崩神瀑。早上六点我就起床,看到了神女峰的日照金山。这天天气很好,蓝天终于露脸。休息了一晚,第二天精神还算不错。于是我们就跟着达瓦开始了去到雨崩神瀑的旅程。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从我们的客栈下山走到下雨崩村,着实也不太轻松,走到下雨崩,发现手机竟然有点信号了。达瓦说,之后的一段路将基本上都是平路。穿过下雨崩村之后,我们便进入了梅里雪山下的原始森林。达瓦给我们讲着莲花生大师的传说。我对莲花生大师不太熟悉,因为他是藏传佛教里类似与禅宗里的达摩之类的开派祖师。莲花生大师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曾到西藏弘法,并一手创立了密宗的宁玛派。卡瓦格博便是宁玛派的神山,而雨崩村中也到处流传着莲花生大师的传说。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原始森林的河边,藏民们用石块堆起石堆,藏民叫这种石堆作玛尼堆,是用来祈福的。在一个河滩上,玛尼堆堆了整整一片,而在路边,也总有大大小小得玛尼堆堆着。在森林里走得这段路,路还算平坦,又有树遮阳,还算轻松。不过也花了两三个小时才走出森林。森林的背后,是雨崩村民放牧的牧场,而这里,已经到了神女峰和五方佛的山脚之下。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已经身在雪山之中又是另一番感受,要到雨崩神瀑,必须要爬雪山。雨崩神瀑在五方佛雪山上,在雪山之下看雪山山顶,似乎近在咫尺,可殊不知,这样的高度竟然还有近三千米的海拔差。在雪山下的休息站吃了饼干当中饭之后,便开始了登雪山的路途。一个在南方长大的孩子,在五月间,竟然在雪地里,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奇的体验。但在雪山上走了一段时间,路滑,气喘,开始不轻松了,自然也顾不上什么新奇感了。这时候已经中午,时不时就听到头顶有打雷的轰轰声,放眼望去,在很高的山头发生了雪崩。达瓦说,中午的时候雪崩很多,我们到了雨崩神瀑不一定能走近神瀑,因为神瀑上也随时可能会雪崩,所以可能只能远远看看神瀑了。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雪地里延着经幡,终于到达了神瀑。最终我们还是很快速得按照藏族的习俗绕了神瀑一圈,淋沐了神瀑从天而降的神水。佛祖保佑,我们可以冒着雪崩的危险,朝拜的神瀑,幸亏没事。在神瀑小留片刻,便要下山。雨崩神瀑在人们眼里不见得有多少美丽和气势,但他的宗教意义远远大于视觉的感受。绕转神瀑,便是洗净了烦恼,洗净了罪恶。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在雪山之中,不戴墨镜几乎张不开眼睛。下雪山时,有很大一段路,我都是坐在雪地里滑下来的。幸好带着登山杖和手套,滑雪下来也不至于很危险。离开雪地的范围,回望雪山,觉得此行好梦幻,而到了神山之下,真的没有了太多的杂念,只剩下了对神山的敬畏。望着山上的雪崩,突然想到一句话,“生命,只是神的怜悯”。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连续徒步了两天,说不累是假的。回到客栈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客栈的沙发上喝着茶,对着雪山发呆,达瓦还以为我想家了。我总想,在这里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生活,面对美丽神圣的雪山,舍弃外面的花花世界,然而舍弃外面多彩生活的同时,似乎也丢掉了烦恼,丢掉了悲伤。这就是佛经中所描绘的“香巴拉”吗?我想,离开后,我会想念这里。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到了梅里雪山之后,我每天基本上都是六点起床,为的是看日照金山。每天走很多路,晚上又睡不太好,还起得很早,吃得也不多,我真不知道我哪来那么多体力渡过着三天的辛苦的徒步。在雪山时,我曾想我怕是在很本能的以求生的反应在爬山吧。第三天要离开雨崩了,延着溪谷,从尼农大峡谷,离开这个香格里拉。走得时候很不舍,在视线能触及的地方,一直望着美丽的雪山。这天的路依旧不好走,山路的艰难程度甚至比之前两天更加艰难危险。但我知道,走完这一段,我就结束了此行最艰苦的旅程了。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得在悬崖上行走时,我忽然很害怕。因为回想起了这三天一路来的艰险,我竟然后怕了,总以为自己是个胆量挺大的人,可从雪山下来以后,我已经感到了人类的微不足道。人类为什么总想着去征服高山,为什么不像藏民一样,只是绕着山转,那样不比登山轻松,可却是一种对圣地的虔诚的崇敬。这样的信仰,或许才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表现吧。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走下尼农大峡谷,来到尼农村,比原先预想的竟然快了近两个小时。但并不是因为我走得快,完全是因为同伴都是徒步的高手。在尼农村的白塔下缓缓坐下,我想,我是真的离开了雨崩,是欣喜还是不舍?那里像一个我又怕又爱的梦,是的,雨崩对我来说,真的只是梦,因为我真的不属于那里,即使我在那里很开心,感悟到了很多,但我真的无法去很亲近他,这就像人们理想中的香格里拉,遥不可及,但人们寻找他的脚步不会停歇,因为那里有人类终极美好的梦想。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2011年5月4日-6日于德钦县雨崩村
在云端·雨崩·现世中的香巴拉
(特别感谢在雨崩徒步行程中帮我背包的藏族小伙子达瓦,可以看到我的包真的很大很重,没有你,我想我可能到不了雨崩。达瓦,真的很感谢你一路上的照顾。对你的淳朴和热情,我终生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