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青年画家张绿萍

 泊木沐 2019-11-17

画家:张绿萍

在广州大学城及生物岛的珠江对岸,有一座叫小洲的古村庄。这里水网纵横,村子就位于三环河水的中间。四周是万亩果园湿地公园,四季常绿,花果飘香,真是藏风聚气的好地方。近几十年来,这里不断聚集了大批本地和南漂以及国外的艺术家和文化人,形成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张绿萍就是这村中的一位艺术家。

张绿萍出生在潮汕地区的一个中医世家,从小受传统文化的熏陶。爷爷及父亲都想他继承祖业,但他却喜欢画画。当初他看到赖少其的画时,心灵受到震撼,爱上了国画艺术,常在家中写写画画。堂弟见他爱画画,就介绍他认识了著名的画家陈政明老师。在陈政明老师的教导下,他走上了从事艺术的道路。 1998年,他考上了汕头工艺美术学院,并以优异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继续去陈政明老师处学习,陈政明老师告诫他,要画好国画,一定要从传统基础上吸取经验,练好线条和笔墨。为了夯实其传统功力,陈老师介绍他到上海向有深厚传统功力的林曦明老师学习仿古画。

宁静安祥

在上海,他虚心向林曦明老师学习,认真阅读并临摹大量的历代传统国画。从线条、笔墨、构图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严格训练。结果,在上海一呆就是四年,练就了过硬的传统国画基本功。

回广东后,他在广州开始以绘画为生。一次,他接到一项仿制《清明上河图》的订单。他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但结果对方塌订。这对他的精神及生活上都是个打击,但他没有气馁,决心更加努力工作。

这期间,他认识了广东画院的陈迹老师。陈迹老师是著名的美术理论研究学者,张绿萍虚心向陈迹老师请教。陈迹老师见过他的画后认为,他的画传统功力深厚,但要更上一层楼,必须从传统中跳出来,发挥自己的个性及增加自己的思想内容。并建议他画更能展现个性的写意文人画。受到 陈迹老师启发后,他 豁然开朗,决心找个安静的地方潜心画画研究。之后,他找到了小洲这个孕育了无数艺术家的温床。

小洲这片肥沃秀丽的珠江冲积平原,不但养育了富饶的村庄,也萌发了这里众多艺术家的创作灵感。张绿萍一到这里,就被这里古朴、宁静、美丽的环境吸引住了。他租了一间朝东的农舍做画室。面对满眼是荔枝、龙哏、石榴、番木瓜的果园,两边是静静流淌的小河。每天沉浸在小桥流水,古榕翠竹间。清晨被鸟儿的大合唱唤醒,从地平线升起的阳光穿过果树照进画室,饱含清香花果味的空气扑面而来,使人精神一振。到果园去走走,领略大自然的气息,然后开始又一天的创作。在这里,他如鱼得水,如萍遇绿洲。他尽量吸收这里的艺术气息及养分。有空,他还常去游览名山大川,通过大量的写生,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

暮春

艺术创作经常是没有时间观念的,只要灵感一来,就没日没夜的画,经常废寝忘食。这期间创作了大批作品。 经过多年严格的创作实践,张绿萍的创作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既有传统的笔墨线条,又有现代感的大写意拨墨拨彩;有对大自然的细致描述,也有内心情感的表露;有淡雅的素描,也带狂野的色彩表达。充分表达了他精神上追求善良,正义,率真的性格。

他的山水画用笔古拙轻快,是他临摹古画练就的;他的用色强烈,泼辣大胆,是他个性的流露;他的构图严谨分明,是他对大自然感受的结果。在鸟画方面,他也下了很大功夫,喜欢画写意牡丹草虫。其用笔轻松活泼,用色浓厚,给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之感。他还喜欢画佛像观音等,边画边听经,使心情更安静。其工笔佛像线条精致流畅,用色古雅,面相庄严,有书卷气息,也带敦煌艺术的风格。

他创作的作品得到了老师的赞许和社会的认同。他创作的山水画《鸿运当头》挂在国务院贵宾厅,山水画《东方红》挂在人民大会堂办公厅等。他的画还被很多名人名家收藏。他觉得最有意义的是多次把自己的字画捐出作慈善义卖,扶助贫困地区,帮助老人及有需要的人。他还把自己作品捐给多间著名寺庙收藏。

现在正是张绿萍创作的旺盛期,望着绿萍扎根沃土,在小洲这片肥沃的艺术绿洲生长更加旺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