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qyphhh 2019-11-17

目前的中国社会,正在逐渐进入老龄化状态,养老问题正在成为越来越尖锐的社会问题。“抱团养老”也成了中老年人茶余饭后常常谈论的话题。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在我国,最常见的养老方式是居家养老,就是老人们在自己家里或子女家里,能自理的自己照顾自己,不能自理的就由子女或者雇保姆照顾。居家养老好处很多,因为是在自己家里,环境熟悉,吃喝行动都比较方便。但是,居家养老的前提是家里得有足够的人手,而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已经不具备这种条件了,一个孩子又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甚至三四个老人,难度可想而知。以我家为例,我们兄弟姐妹五个,都是50后和60后,轮流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因为她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特别闹人,几年来我们个个心力交瘁,苦不堪言。试想,独生子女们从小娇生惯养,怎能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再有老人在家里就算有人照顾,也难免孤单寂寞,所以居家养老越来越变得不现实。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还有一种是机构养老。随着独生子女家长的逐渐变老,很多老人会考虑到养老院,但独生子女家长这个群体太过庞大,我国现有的公办养老机构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很多私立的老年公寓资质不够,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加上中国人固有的传统观念,很多老人不选择机构养老。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在这种社会现实下,“抱团养老”才应运而生。谓“抱团养老”,就是几个或多个老人自愿组合在一起,选择合适的地方,共同生活,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共度晚年。这种互助式的养老方式听起来好像很不错,老人们在一起,说说话聊聊天,相互陪伴,不孤单不寂寞。老人们互相照应,解除了子女们的后顾之忧,所以很另老年人们向往。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抱团养老”真的这么好吗?有些老人参与实践了这种养老方式。“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个道理再一次得到了印证。

有关部门调查了解了一部分参与“抱团养老”的老人,发现很多怀着美好愿望的老人,走到了一起,但不久又无奈的分别。原因很多,主要是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消费观念,文化素质,性格脾气等的差异,让老人们之间状况频发,矛盾重重。平时多年的老朋友老同事在一起觉得很融洽,一旦共同生活,才发觉有那么多的不同,到了这个年纪彼此互相适应真的太难。

我觉得,“抱团养老”不现实,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原因。老人生活能自理时,可以互相照顾,“抱团”解决的主要是心里精神方面的需求,“抱团”只针对身体好,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而身体好能自理的往往会选择居家养老。在生活方面,一旦高龄或失能,就不可能互相照顾,最后还得回归家庭,“抱团养老”就成了海市蜃楼。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现在,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家长,到了一起,常常会谈论起将来养老的问题,都觉得老境堪忧,即使不差钱,单纯依靠子女恐怕很难解决养老问题。

只盼望政府重视这个问题,给未来的老年人一个幸福安宁的晚年。

谢谢阅读,请多关注。

别再幻想“抱团养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