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郑州:这门课坚持了近70年

 我的书海601 2019-11-17

11月14日,六年级学生胡明辉兴奋地走进校园。当天,他要给同学们讲解红色文化知识。

换上红军服,系好红领巾,“红军娃”笔直地站立在学校红色文化墙前。从南湖红船上的革命星火到万里长征的艰辛坎坷,从新中国成立初的百废待兴到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小小讲者投入,小小听者认真。

这里是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解放路小学,又名中国工农红军郑州“二七”红军小学,是全国第135所红军小学。它生长在红色大地,屹立在不远处的二七纪念塔,诉说着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战斗精神;它流淌着红色血液,1950年建校至今虽几经更名,但“解放”二字从未更换,红色教育从未缺席。

在1951级校友王桂花心里,红色教育蕴含在耳熟能详的“红歌”里:“上课前,我打着拍子,大家一起唱队歌、唱国歌,那场面啊,忘不了。”

在1966级校友陈山峰心里,红色教育蕴含在无数英雄故事中,“搬着小板凳,在操场上看《小兵张嘎》《鸡毛信》……这些英雄故事,总在心中激起强烈共鸣。”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用‘红色’为一代代少年儿童绘就鲜明的人生底色,我们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课堂’,已经上了近70年。”解放路小学校长艾怡鑫说。

今天的解放路小学,每一片砖瓦都会“说话”:200米红色文化墙、触手可及的抗战英雄连环画,激发着小小少年的爱国情、报国志;《红色星宝闹彩灯》校本课将红色课程与传统文化课程相融合,学生亲手制作出红色故事主题灯笼;学校还成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红色宣讲团,少年们走入社区、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给大人讲革命精神,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次次动手、动口的实践中,一粒粒红色种子发芽、开花。

冬日暖阳洒向校园,“托起明天的太阳”几个大字熠熠生辉。阵阵歌声从教室传来,“我们是新一代红军小战士,前进的步伐无比坚定……”

(原载于2019年11月17日《河南日报》1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