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生理病理学:对肾性高血压之中一种的解读和对策

 zyh3080 2019-11-18

        中医能治疗高血压吗?

         毫无疑问是可以的?

         中医每种高血压都能治得好吗?

         毫无疑问不是的,至少现在不是的。

         什么样的高血压中医能治疗?如何用中医的语言去掌握这些确定有把握能治疗的高血压?

         我也很想知道。

         下面就个人认识对逻辑上可能存在的肾性高血压的一种情况做一些肤浅的初步的探讨。

肾脏及其肾小球的解剖结构如下:

      血液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过滤形成尿液的图示如下:

     肾小球滤过血液中的尿酸、尿酸、氨基酸、水分、盐、免疫代谢产物等,然后通过肾小管重吸收后形成尿液。

     肾小球入球动脉近球端存在的球旁细胞是调节血压的结构之一。如下:

    很明显,球旁细胞的特殊位置有其特殊意义。就是能够感受入球动脉的压力,从而通过分泌肾素升高血压,收缩血管,从而调节肾小球中毛细血管的灌注量。同时,球旁细胞还能感受交感神经刺激,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肾素分泌,增高血压。

    当血容量减少,肾小球毛细血管就会松弛,压力降低,灌注失速,这个时候,球旁细胞就能感受到这种变化,从而释放肾素,升高血压,收缩血管,维持一定灌注量。避免肾小球毛细血管囊因灌注量减少产生损伤。

     而当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力大,灌注量也加大,这个时候,球旁细胞也会感受到而释放肾素,从而令肾小球毛细血管收缩,达到减少灌注量的目的。

   下面我们根据这些基本的解剖以及生理学原理。用中医的眼光(当然不是阴阳五行)阐述一种中医治疗效果明确的高血压:水返流性高血压。

      人体血循环中,大部分容量都是水液。水和血液中其他成分正常应当处在一定的容量比例之内。当水容量出现增大,到达一定比例,我们说,通常就会出现中医所说的“饮”病。其症状表现多端,心悸、眩晕、呕吐、下利、小便不利、肌肉瞤动、喘满、肿胀、疼痛等等。而当这个水饮过盛主要存在血液循环系统中,并向动脉流动方向逆流的时候,就会产生:水返流性高血压。

     为什么呢?

    如下图:

      水主要在肾小球中滤过和排出,可知,肾脏是调节水平衡的器官。水容量超出常规,必然首先在肾滤过机制中得到反映。首先就是肾小球球囊中静水压增大,增大到一定程度到形成肾小球球囊和肾小球毛细血管间的水浓度压差逆转的时候,必然就会导致肾小球球囊内水液向肾小球毛细血管逆流,从而形成这个逆流 对球旁细胞的冲击,导致球旁细胞持续释放肾素,形成高血压。这就是水逆流性高血压的形成机理。

       这个水逆流性高血压的中医原理解读就是水饮向血动力方向的逆流。就是所谓的“水心病”。治疗就用五苓散类方加桂枝茯苓丸。判断的依据就是高血压同时存在五苓散证和桂枝茯苓丸证!

       同样的道理,如果有水逆流性高血压,就必然有痰逆流性高血压。治疗就用大柴胡汤加二陈汤加桂枝茯苓丸为基础方。

    申明:  

    以上中医论断内容均为原创,未经作者许可,不得引用、盗用、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