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风水事件

 轻风无意 2019-11-18

“风水”是中国历史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亦称作“天地之气”。“气”有瑞(吉)煞(凶)之分,“王气”是瑞气中最高贵的一种。因风水与一人前程、一国命运联结在一起,因而,古往今来发生了许多挖凿地脉、斩龙脉以泄王气的“风水事件”。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风水事件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有位术士曾告诉秦始皇,“五百年后,金陵(南京)有天子气”。意思是说,500年后,南京将会有新的王朝诞生。秦始皇一听,这还了得,于是,公元前210年10月,秦始皇携丞相李斯出行东游,从西安出发,沿江而下,到达南京后停了下来,让术士给金陵风水“动动手术”。

为了镇压金陵天子气,秦始皇采用了三招:一是让河道改变流向;二是鞭凿藏气大山;三是易名,降低当地名望。

秦始皇的第一板斧,是让秦淮河改变流向,泄金陵地脉。秦淮河本名“藏龙浦”,是南京附近一条重要的内陆河道。本来,秦淮河水并不流经南京城区,但秦始皇令人将方山附近的长陇挖断,让水改向北流,穿过全城,把南京的王气冲泄走。秦淮河水之所以向北流,传说就是秦始皇当年所为。

秦始皇为何选择在方山这个地方下手?这其中也有风水方面的原因。方山,又名天印山,是南京南郊的一座奇山。山体呈方形,孤耸绝立,顶平似削,故名方山;又因其四角方正,宛如一枚天工所作石玺,故称“天印山”。

“玺”是秦以后皇帝印章的专称,与皇帝自称为“朕”一样,独此一份。方山上还有“龙眼”,即“八卦泉”一处,此泉水不受天旱的影响,常年汩汩不断。更奇的是,方山以外的地方都是黑土,唯有此山脚周围是红土,有人称是散落的印泥。因此,方山又是一座“灵山”。秦始皇泄了南京的地气后,还恐断得不彻底,又用神鞭抽打这座灵山,这是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二板斧。

传说,秦始皇命人把山根抽断,岂料,却把方山齐腰抽断。上半截向东南飞去30多里,落入湖中,山呈赤色,此即今“赤山”。还有几块,形成了今东山镇上的“土山”、“竹山”等。很显然,这是民间传说。方山及其周边地貌的形成,是亿万年地质运动的结果,哪是一个秦始皇所为?但从中却透露出,当年秦始皇确实可能到过方山“镇天子气”。

秦始皇凿断南京“天子气”后,为永绝后患,让人们忘记这个地方,又改金陵为“秣陵”。“秣陵”是什么意思?有个成语叫“厉兵秣马”,意思是打仗前喂饱马匹,磨快兵器。秣陵,在秦始皇的眼里就是他喂马的地方。此乃秦始皇“镇王气”的第三板斧—易名糟蹋、侮辱之,以降低南京的名望。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风水事件

中国古都文化有三大类型,即以西安(长安)为代表的黄河流域文化、以北京(大都)为代表的环渤海文化,和以南京(建康)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文化。前两种类型的都城文化,都可以寻找到原始的古迹遗存。以六朝为骄傲的古都南京,却找不到当年的影子。历史上究竟发了什么可怕的事件,导致这一遗存“失踪”?原来,又是风水惹的祸。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在立国后,开始拔除最后一根钉子,进攻南陈。陈军听说隋军就要进攻了,都很紧张,上报朝廷。

当时,隋朝御史大夫杨素率军从长江上游而下,船只全部受阻,南陈皇帝陈叔宝底气十足地对侍臣说,“王气在此,无不摧败。”让大家不要怕。在大兵压境、城破在即的紧急关头,陈叔宝仍是“奏伎、纵酒、赋诗不辍”。公元589年正月,建康失守。陈叔宝被率先攻入宫城的隋将韩擒虎部从井里抓获。

据史载,当时隋军放绳到井底,欲将陈叔宝拖出来,但太沉了,士兵想,陈叔宝到底是真龙之身啊。拖到上面一看,大家笑背了气,陈叔宝竟然与其宠妃张贵妃、孔贵嫔捆在一起。连死时都要左拥右抱,陈叔宝之好色可见一斑!

杨坚在将南陈灭掉后,担心东南“天子气”再起,决定大破建康风水,打算彻底镇压一下。杨坚为什么会想到这事?根本的原因自然是南京系帝王之宅,自东晋在此立国起,到陈灭亡,共有269年的都城历史。

杨坚镇压建康“王气”的手法与秦始皇差不多,但更为惨重。秦始皇仅将方山地脉凿断,杨坚则把整个建康城毁了。他下诏将建康城内陆面上所有建筑拆毁,推成平地,开垦成田,供农民栽菜耕种,此即史称的“平荡耕垦”。

当时的建康城,经东吴大帝孙权苦心经营,到南陈时,不论城市的规模、建筑的豪华,还是财富的聚集,都堪称当时中国甚至世界量繁华的都市之一。堂堂一国都城,竟然成了农民菜地。不要说中国了,在世界都城史上,也是罕见的。接着,杨坚废“建康”一名,恢复了秦始皇讥辱南京的“秣陵”。

如此一来,南京的“帝王之宅”,变成了农家小屋,风水尽失。六朝建筑,从此基本荡然无存。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风水事件

帝王打下天下后,首先要考虑的是都城选在哪儿?而一个城市能成为“帝王都”,因素很多。除了地理位置这一要素之外,风水好不好,是否能养万年龙脉,保万年基业,这是很关键的。

朱元璋在安徽随郭子兴起兵后,最终灭蒙元夺得天下,于1368年正月称帝于应天(南京的又一古称)。朱元璋之所以选择南京作为都城,跟一幅对联有关。据《明史》记载,有一次,朱元璋来了兴致,命儒士们以钟山为题作对子。有个叫邓伯言的说道,“鳌足立四极,钟山一蟠龙。”朱元璋听了,一下子激动了起来,拍案叫绝,遂将南京定位都城。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对四郊的名山很感兴趣,经常带着一班臣僚观山川形胜,探风水奥秘。他发现,南京周边所有山都面向都城,呈朝拱状,独牛首山“不太听话”,背主南望,不向北顾。这让朱元璋很不满意。

怎么办?朱元璋决定“乃特定其罪,杖之百下”。当年秦始皇为断东南天子气,鞭打了方山,1500年后,朱元璋故伎重演,鞭起了相距并不太遥远的牛首山,治它的罪,又打了它100大鞭。

朱元璋鞭了牛首山100下之后,心里觉得还不解恨,再命令有关人员给牛首山“加刑”戴刑具,在主峰上“牛鼻子”处凿一洞孔,用铁索穿孔锁起来,将“牛头”硬拉过来,向北俯首称臣,甘拜下风。

据说,朱元璋对离他住处不远,皇宫后面的花山,也不满意。此山在钟山西南麓,在今贵山附近。朱元璋为什么对花山不满?原来,“钟山西南一冈,势若飞走,每视即与旧形不同”,朱元璋认为花山“不听话”,有作祟之嫌。

对付花山,朱元璋也采用了厌胜的手法,用数丈长的铜钉埋到山中,然后凿去山头,把城墙砌在上面。这是把城墙当铁索,用绳子把山的手脚捆住,让其无法作祟。

南京周边的名山,朱元璋是严禁老百姓随意践踏的,为了惩治此山,朱元璋破例允许老百姓肆意在花山采樵、砍伐林木。此山现已不在,当年此山与钟山是相连的,朱元璋为了建造城墙,把此段山凿开了。又因花山在明皇宫后面的“龙尾坡”附近,民间因此戏言,说朱元璋这是“斩龙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