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变迁(三)广陵潮声

 闻理书屋 2019-11-18

三广陵潮声

5000年前,由于西北部冰川大量消融,长江、黄河、淮河洪水泛滥,海潮侵袭,古扬州成为海湾的一部分。

潮起潮落,形成历史上有名的广陵潮,我们从古人许多传世的文字诗篇中还可以倾听到波澜壮阔、荡气回肠的广陵潮声。

西汉初年著名辞赋家枚乘在广陵时,所写的大赋《七发》,就写到广陵观潮场景。观涛的日期,是在月圆之日的农历八月十五。观涛的地点,是在广陵的曲江。“曲江”,顾名思义,这是长江岸线由直变曲,江流由窄变宽,江口由束狭渐开放的地方,今天扬州江阳路还遗留有曲江地名。

在《七发》里,枚乘具体描绘了海湾涌潮的始生、渐盛和高潮阶段的景况。

先说江涛海潮欲起未起情形。这是涌潮的前奏或序曲。涌潮初起的时候,海面雪浪花逐渐增多,看上去,很像是千千万万只白鹭,在蓝天之下、海面之上一起飞翔。涌潮渐盛,由海向江渐次推进,水势广阔,浪花洁白,有点像是众多的白马,拉着一排排张设了用素丝做成白色顶盖和帷帐的车队。波涛奔涌时,激起的水汽如同翻滚的白云,那纷扰的样子,好像是三军将士在整理着装,准备出发。

涌潮大作时,潮头由中央向两旁扩展,略呈弓背向后的弯曲的弧线,向着长江上游猛烈地腾起飞奔。那种飘然飞越的样子,很像是军队的统帅站在轻快迅疾的战车里,部署和统领他的千军万马,奔向战场去对敌作战。涌潮的统帅是东海龙王,也就是海神。他驾驭着由六条蛟龙牵拉的帅车,裹挟了江神与河神,后面跟着他的龙子龙孙,队伍连绵络绎而进。

洪涛的那个高啊,那个多啊,前后左右相挨的那个紧密啊,既好像是构筑坚固的军营壁垒,又好像是络绎杂沓的士兵行伍。那种波涛间互相撞击引起的闷雷般巨响,那种在广阔无际空间里泛涌奔进的磅礴气势,真有万夫不当之概啊!

最后,枚乘归纳长江涌潮是“天下怪异诡观”的罕见奇观,“神物怪疑,不可胜言”,即使像他这样的文章大家,要更加形象、逼真地再现出来,也不能意想笔到、曲尽文思。

现代学者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认为,几千年前,扬州位于长江和大海的交汇处,“襟江带海”,地理位置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杭州。长江入海口也是“喇叭口”形,扬州蜀冈与江对面的镇江焦山形若双阙,亦称“海门山”,江面比较狭窄,形成“陵山触岸,从直赴曲”的地理态势。扬州以下骤然开阔,散布沙洲,海潮上溯到此处,江的宽度和深度都向上游急骤减小,成为漏斗状,能量与水量聚集,水体急速上涨,于是形成奔腾澎湃的潮涌,与今天的钱塘大潮相似。

西汉枚乘的《七发》约写于公元前二世纪中叶,正是广陵涛全盛之时,也是扬子江地形最适合潮涌发育形成的时期。

到了唐朝,广陵潮还存在,不过已变得温柔多了。

 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中就描绘了这多情的潮水,“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赋予了潮水生命,潮水中“生”起明月,让人感觉到潮水的温柔多情。

到中唐以后,由于长江挟带泥沙在入海口日益淤积,泰州、南通沙洲先后“长”起,大海远离了扬州,广陵潮也逐渐消失,直到无声无息。

民国时期出现的“广陵潮”,属于当时的“鸳鸯蝴蝶流派”文学,就另当别论了。

虽然大海早已远去,然而我们的胸中依然澎湃着广陵潮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