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儒

 悟性就在脚下 2019-11-18

王充把"鸿儒"当作理想的培养目标。他的培养目标:第一是"鸿儒",因为"鸿儒"能独立思考、著书立说;第二是"文人",能掌握知识、从事政治工作;第三是"通人",能博览古今;第四是"儒生",仅有一部分知识,只比俗人稍高明一点,既没有"尽才",又不能"成德"。他认为"儒生"是不受社会所欢迎的。

他也不满足于培养"通人"和"文人",而主张培养"鸿儒"。这是他对当时经学教育不满的反映。他认为死守章句,只能培章句之生",对社会没有用处;只有培养博通古今、著书立说的"鸿儒",才对社会有好处。这种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主张是很有见地的。王充 《论衡·本性》:"能说一经者为儒生;博览古今者为通人;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能精思著文连结篇章者为鸿儒。故儒生过俗人,通人胜儒生,文人逾通人,鸿儒超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