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邓艾:放牛娃到名将,成因政长,败因政短

 思明居士 2019-11-18

提到三国名将邓艾,大家可能都会想到“偷渡阴平”,也可能会想到一场场军功,成就了他的名将之名。唯独很少有人想到,邓艾能从一名放牛娃到名将,逆袭路上的重要拐点,并非依靠军功,而是靠治理一方的政绩,这才步步青云。

然而,世人鸣不平的是,一代名将没能于战场上 “马革裹尸”,却惜死“二士争功”的钟会、卫瓘两个小人之手。表面看,似乎如此,但实则却是朝堂政略不足而落下的悲凉结局。

放牛娃的人生逆袭

三国时期(东汉、两晋等朝代),是一个大族门阀横行的时代,士族和寒门之间的界限极为森严,寒门士子想出人头地,何其艰难,只能依附这些大族门阀,通过其举荐、征辟的形式才有出仕的机会。

这一现象,尤以土地高度集中、豪强兼并剧烈的中原地区较为严重,而邓艾就是生活在这个现实时代的一名寒门子弟。

知识改变命运,依靠才学,实现从放牛娃向仕途的本质转变

《三国志·邓艾传》记载: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邓艾出生在寒门,自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1岁那年,曹操占据荆州后,他和母亲被迫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做屯田民。12岁那年,为了赡养母亲,邓艾作了大户人家的放牛娃。并且还 “口吃”,交流困难。相对大数人来说,以邓艾的家庭和自身条件,想要出人头地,难度必然成倍增加。

虽然,史料上很难找到邓艾求学的踪迹,但是邓艾自小丧父,又与母亲相依为命,12岁便能看懂已故太丘长陈寔碑文“文为世范,行为士则”,并因此为自己起名邓范、字士则,后因与族中长辈名字相冲,又改名为邓艾,字士载。以此来看,邓艾识字学文的启蒙教育很有可能是母亲所教。

武汉龟山三国城邓艾雕塑

放牛期间,邓艾抓住各种机会展示自己的学问才识,才学很快就在屯田的百姓间传播。14岁那年,邓艾凭借才学和办事聪慧,受到朝中屯田官员赏识,被举荐为典农都尉学士,隶属典农都尉管理,因口吃被分配看守稻草工作。

据《世说新语》记载,一日司马昭嘲笑邓艾口吃:“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邓艾应答令人惊叹:“凤兮凤兮,故是一凤。”虽说邓艾有口吃的缺陷,但他却有敏捷的反应力,以及厚实的文化功底。因为,邓艾的回答是借用《论语》中“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之门” 的典故。

自此,邓艾实现了由放牛娃向仕途的本质转变,并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自己的出路与发展。虽然,小小的稻草看守工作属于仕途的最底层,和他的远大志向相去甚远,但他并没有“怀才不遇”的沮丧,更没有混日子的自卑,反而“处处留心皆学问”,每见高山大川,都要对地形进行详细勘察,并比划何处利于扎营,何处利于设伏,何处利于防守,何处利于进攻,何处利于屯粮等。见者,无不讥笑邓艾“咸吃萝卜淡操心”。但是,邓艾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

熬得住出彩,熬不住出局,20年的平凡煎熬,依靠政略踏上人生大舞台

就这样,邓艾在小小的稻草看守岗位一熬就是20年,这才有幸混上了典农功曹,也就是典农都尉属下的书佐(秘书),对当年的屯田工作进行了总结。典农都尉看后很满意,便让他到洛阳出差,将屯田的年度工作总结呈报给督办屯田工作的洛阳太尉司马懿。虽然,邓艾依旧口吃,但司马懿看了他写的工作总结后,极为欣赏,立即征召他为太尉府的掾属。相当于从县级机关的科员,一跃成为了国家级的科员。虽然都是科员身份,但人生的舞台可就不一般了。

一年后,邓艾又被司马懿升为尚书郎。(注:尚书郎,东汉始置官名,魏晋以后,尚书省分曹,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职,处理综合政务,通称为“尚书郎”,如同后世机关的党政办工作人员)

遇伯乐赏识,展政略之长,立屯田新功

俗话说:“不怕没机会,就怕没能耐。”所以,有能耐者,一但机会到来便能“一遇风云变化龙”,或者也称“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邓艾便是如此。

公元240年,魏国为了更好地应对东吴边患,在东南一带大力推行屯田积粮国策。期间,司马懿派邓艾到陈县(今河南淮阳)、项县(今河南沈丘)以及寿春等重点屯田地区进行视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各地屯田的具体情况。

人们常说:“能发现问题,又能解决问题的才是高手。” 显然,邓艾就是那个高手。邓艾不但对各地的屯田情况汇报的极为翔实,而且就发现的问题,还提出了颇具建设性的意见。

  • 问题:优势是土地肥沃,可惜水源不足,从而极大影响了土地的利用率。

  • 建议:兴修水利,开凿河渠,引水灌溉。同时,漕运水路开通至屯田地区,以方便军粮的转运。

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邓艾:放牛娃到名将,成因政长,败因政短

邓艾屯田

特别是在邓艾的《济河论》一文中,对于屯田的兵力、收成、消耗、运输、劳役等方面,尽皆列出了详细的数据分析。因此,司马懿对邓艾的建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而朝廷也采纳并实施了他的建议。

《三国志·邓艾传》记载: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因此,史学家认为,三国后期,曹魏国力能够始终稳居三国之首,与邓艾的许多政治主张是分不开的。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46岁的邓艾被朝廷任命为参征西军事,从此踏上了名将的成长之路。

将星陨落背后的迷踪

正所谓:“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邓艾经过30余年对军事的不断钻研,从踏上名将之路的20年中,屡立功勋,特别是“偷渡阴平”灭蜀之战,更是被后世称为“奇袭战中的经典案例”。

如此军功卓著的一代名将,却不幸死于“二士争功”的小人之手,落了个与子邓忠被杀,家族被灭,妻子被流放西域的悲惨结局。因此,颇受世人欷吁嗟叹,甚至鸣冤叫屈。

然而,邓艾的真实死因并非死于“二士争功”,而是他的所言所行触犯了“政治暗礁”,进而成为司马昭猜忌下的牺牲品。

当初,司马昭杀害曹魏第四位君主曹髦后,引发诸多忠于曹魏的大臣不满,司马昭也心中不安。事后,司马昭对仆射陈泰说:“玄伯,天下人会怎样看待我呢?”陈泰说:“只有腰斩罪魁祸首贾充,才能向天下略表歉意。”司马昭不忍治罪宠臣贾充,问他能不能退而求其次,但是陈泰说:“杀贾充是最次的对策,没有再退的办法了。”但是,司马昭只杀了“替罪羊”成济。据《魏氏春秋》记载,成济的弟弟知道后,大为愤怒,光着身子跑到屋顶,大骂司马昭“过河拆桥”。

因此,司马昭的名声多受非议,极需一场树立威望的大胜,来巩固司马氏的朝中根基与人望,而这场大胜的对象便是伐蜀。

然而,在伐蜀期间,邓艾又做了哪些引发司马昭猜忌与不满的事情呢?

  • 据《晋书·文帝纪》载,当司马昭在朝堂表明伐蜀的提议时,而邓艾却是“为未有衅,屡陈异议”。因此,引发司马昭不满,将师纂安排到邓艾的军中任司马,用以监督邓艾作战。同时,邓艾的爵位是征西将军,明显高于钟会的镇西将军,而伐蜀的统帅却是钟会,邓艾只能充当偏师。显然,在伐蜀之前,司马昭已对邓艾极为不满,因此才有以钟会为统帅的“诏诸军伐蜀,皆指授节度”的指令。

  • 刘禅投降邓艾后,邓艾在没有禀报司马昭的情况下,即以朝廷的名义赐封刘禅为扶风王、其子为公侯。封王、封公侯这样的决定,无论什么理由,显然不应该出自邓艾之口,更不应该以朝廷的名义封赏,而是应该由司马昭来进行封赏。对此,司马昭传信监军卫瓘带话给邓艾:“事当须报,不宜辄行。”但是,邓艾却以“事宜从权,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之意来应对,自然引发司马昭怨恨。

  • 为了安抚邓艾,司马昭立即颁诏:“其以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千户。” 太尉之职,虽贵为三公,但却并无实权。司马昭此举就是想让邓艾功成身退,享受高官厚禄。谁知,邓艾不但没有“解甲回朝”的意识,反而提出趁势讨伐东吴。就算要讨伐东吴,这个决定也应该由司马昭来下,而不是邓艾来做决定。如果灭蜀、灭吴的功劳都被邓艾全占了,司马昭何以自处。万一伐吴失败了,岂不是虎头蛇尾。如此以来,司马昭心中又岂能不怒。

  • 据《三国志·姜维传》记载,钟会的伐蜀大军被姜维阻于剑阁,“会不能克,粮运县远,将议还归。”打算退兵之时,作为偏师的邓艾却立下灭蜀奇功。这样的结果,犹如打了司马昭用人不当的脸,更打了伐蜀主帅钟会的脸。这个时候,已惹下“众怒”的邓艾不但没有分功于伐蜀诸将,反而独揽大功,居功自傲,并对蜀地士大夫进行笼络:“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特别是对宿命对手姜维的贬损“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引发闻之者暗中讥笑。想想同为宿命对手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当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前去察看其扎营痕迹,还要来一句:“孔明真奇人也!”可见,司马懿比邓艾的格局高出太多,而此时的邓艾明显已有点飘飘然的趋势。因此,虽说邓艾立下灭蜀大功,反而遭到诸多将领奏报 “专擅”的暗算,特别是在钟会、姜维、卫瓘等人的算计下,直接葬送了邓艾的性命。

  • 钟会反叛事发后,按理来说,邓艾已证清白。结果,监车中的邓艾和儿子邓忠还是被卫瓘安排的田续斩杀于绵竹县西,司马昭不但未治两人之罪,反而下令“余子在洛阳者悉诛,缇艾妻子及孙于。”相对于反叛的钟会来说,司马昭只是将其养子钟毅(因无子)以及参与谋反的钟邕子息尽皆处死,而对于钟繇、钟毓等钟氏族人则尽皆赦免,而且官爵如故。显然,司马昭在对待邓艾的问题上,有失偏颇,也表明了他对大族门阀与寒门的不同态度。因此,也足以证明邓艾的死,和出身寒门有着莫大的关系。

虽然,到了司马炎时期,在议郎段灼、蜀汉降臣樊建等人的进言下,司马炎这才下诏为邓艾平反,但平反的诏文却令人心中发凉:“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今大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邓艾的罪名依旧,只是赦免了其后人的罪过。

误解千年三国名将系列之邓艾:放牛娃到名将,成因政长,败因政短

邓艾剧照

不过,晋朝大将王浚灭吴后,便明智地以邓艾为“前车之鉴”,天天作汇报,常常诉说“苦劳”而不是“功劳”,因而颇受司马炎的好感。

正如马云所讲:“或许你有管理一个集团的才华,关键你要有管理一个集团的机会。”而放牛娃邓艾却能通过文政之道,生生踩出一条名将的起航之路,确实令人惊叹。然而,令人遗憾的则是,最后又因政略不足,却落下一个悲惨的结局。明明主谋是司马昭,却因“二士争功”之故,相对于姜维死于国事的赞誉,而邓艾却落下了死于内斗的诟病。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