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经络,经络组成及走形规律

 金陵醉别十余春 2019-11-18

引言

经络是学习针灸的一个前提,是针灸学习的一个理论基础。中医将人看做一个整体,五脏六腑、经络、筋骨皮肉、五官九窍等都是人体的组成部分。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大家在学习中医之前,一定要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去理解,我们要把针灸经络学说当做一个工具,掌握并应用,不要掉进所谓是否科学的争论中,是否科学后人自有评判,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理解,并且应用到实际中。

什么是经络

经络包括经脉络脉,你需要按照中医的思维指导,经络是运动人体气血的通道,联通五脏六腑、沟通表里的径路。大白话来说,经络中的经是主干道,络是经脉的分支。那城市道路来理解,经就是主路,络就是国道分出来的小道。经络在人体中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的。经络这些道路将人体联系为一个整体,理解上就好比,经就是国道,络就是其他道路,将我们各个城市连接为中国这一国家。

我尽量用大白话,方便大家理解。大家只要理解中医上,经络主要功能就是“行气血”和“相互连接人体其他部位”就可以。

中医在经络概念上又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中经脉又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十二经脉所管辖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又分为十五络脉和无数的浮络、孙络(这个是概念的东西,大家知道就行,浮络和孙络就好比人体的毛细血管)。针灸学习的重点是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之后的课程,也主要围绕这个展开。

十二经脉组成

十二经脉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经、手少阴经、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三阳经(足阳明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经)、足三阴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厥阴经)。

上述三阴三阳配合手足形成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在配合五脏六腑形成十二经络。

十二经络走形和交接规律

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这四个之间的大致顺序规律。这个在《灵枢》中最早记载: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足走头,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手上的三个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都是从胸部开始,沿着一定的路线,到手的之间末端停止;

手上的三个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都是从手指端开始(延续着手三阴经),沿着一定路线,到头部停止;

足上的三个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都是从头部开始(延续着手三阳经),沿着一定路线,到足趾末端停止;

足上的三个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都是从足趾末端开始,沿着一定路线,到腹部,然后和手三阴起始部位的胸部像连接,形成一个循环。

十二经脉走形规律,用图请注明出处

五脏六腑表里关系

这个是中医的基础理论,五脏六腑表里互相配合,五脏属阴为里,六腑属阳为表。因为中医上任何事物都是分阴阳的,这个是阴阳学说内容,表为阳、里为阴。大家先记住就行,回头专门讲讲中医五脏六腑。五脏和六腑,一个阴,一个阳互相配合。简单来说,就是五脏六腑,除了其他的连接意外,通过经脉,心经连接着小肠,脾经连着胃等。大家记住互为表里,就是他们两者的关系更紧密。

五脏:心、肝、脾、肺、肾、心包(五脏其实不包括心包,古人为了对应,将心包纳入十二经络,大家不用较真,学会将来能应用为目的)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中医上:小肠互为表里,互为表里,互为表里,大肠互为表里,膀胱互为表里,心包三焦互为表里。

上面这段十二经脉的知识中。

阴气最盛者为太阴,其次为少阴、最后为厥阴。

阳气最盛者为阳明,其次为太阳、最后为少阳。

这个是需要大家记住的,可能比较绕,大家一定要理解并记住,方便大家记忆,我给大家做了一个图,大家学习经络一定要记住的。

十二经脉组成及阴阳强盛规律

十二经络在人体体表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为:

手三阴经分布在上肢的内侧(医学基本概念,内侧就是手掌那侧,外侧就是手背一侧),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