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黄又称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通常有淡黄色和橘黄色两种不同成分的矿石混生。橘黄者称为雄黄,淡黄者称为雌黄。并常与辉锑矿、辰砂(即朱砂)共生。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和砷华,所以保存应避光以免受风化。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 雄黄原矿石 石黄是一味传统中药,用途广泛。在传统中国画中,石黄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矿物颜料。其色泽金黄,有光,又比植物颜料中的藤黄来得厚重沉着。制作石黄的原料,用的是纯净的雌黄,因雄黄遇热或暴晒会分解为雌黄和剧毒的砒霜,故一般不用雄黄。 雌黄研磨制成的石黄颜料 真实蝴蝶上的石黄色 石黄在中国画中的使用,从现存的考古发现看,基本是和朱砂同时的。在早期的一些墓室壁画中都能零星的见到石黄的使用痕迹。 辽阳北园汉墓壁画 洛阳汉墓壁画 对于矿物颜颜料而言,敦煌壁画是个永远绕不开的重点。那里有太多历朝历代佛教绘画精品,更是关于矿物颜料使用的巨大的资料库。但凡后世中国画中用到的矿物颜料,在敦煌壁画中都能找到。 北魏时期敦煌壁画中石黄与其他矿物颜料的混合使用 唐五代是中国画的成熟期,各类颜料的使用方法也逐步被改进,比如从几乎平涂到有浓淡的分染。 唐韩滉《五牛图》中的黄牛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中主人的黄色衣袍 中国画的各种技巧在两宋可以说都达到的了顶峰,宋人高超的写生技巧和细腻的处理手法,将各类颜料的性能完美地和绘画对象融为一体,真可谓“随类赋彩”。 北宋赵昌《写生蛱蝶图》中的石黄 李安忠《晴春蝶戏图》的石黄蝴蝶
元以后,中国画在工笔一路基本是一个沿袭的状态,所有的突破几乎都来自写意画。因此矿物颜料的运用在工笔画上并无什么创新。而在写意画上,有相当一些画家做了不少大胆的尝试。 沈周《柿子图》中的石黄 恽寿平《五色菊》中的石黄色 赵之谦《秋菊图》的石黄 白石老人爱用石黄,求其厚重沉稳。是大写意画中石黄运用的代表。 齐白石《葫芦图》 彼岸花 老少年 腊梅 油菜花 黄粉蝶 秋叶 柿子 虎斑蝶 笔者自制的石黄及石黄墨 笔者收藏的清代胡开文制石黄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