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唐朝:李白

 拓学苑 2019-11-18

白鸠辞(一作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

唐朝:李白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白鸠之白谁与邻, 
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食不噎,性安驯。 
首农政,鸣阳春。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阙五德,无司晨, 
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注释

1.白鸠辞:指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夷则格,南朝梁舞蹈名。夷则,古十二乐曲之一。《史记·律书》:夷则,言阴气之贼万物也。格,式也。《白鸠》,三国吴舞曲名,拂舞,乐人执拂而拂舞,以指挥节拍。

2.铿鸣钟,考朗鼓:谓敲击钟鼓,发出响亮的声音。铿,撞。考,击。朗,声音响亮。

3.“白鸠”句:谓白鸠毛色的洁白,无物可比。邻,比。

4.食不噎:喻不贪。噎:指咽。

5.首农政:服从农业政令。首,服从。这里用拟人手法。

6.鸣阳春:谓白鸠每到农耕该开始的春天,便鸣啼报时,使农人不忘农事。

7.“天子”二句:言天子为老年人所赐之玉杖,上端雕刻白鸠。《后汉书·立秋》仲秋之月,县道皆按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玉杖,哺之以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咽之鸟也,欲 老人不咽。

8.阙五德:谓白鹭不如鸡有五德。《韩诗外传》:君独不见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阙,通缺。

9.无司晨:谓白鹭不如鸡之能报晓。司,掌管。

10.“胡为”句:质问白鹭何以啄食芦苇下的鱼类,与人类争食。葭,芦苇。紫鳞,指鱼类。

11.鹰鹯雕鹗:四种猛禽。
翻译

  敲响鸣钟,击响朗鼓。高歌《白鸠》,跳起拂舞。

  白鸠毛羽洁白,谁可以与之为邻,霜雪样洁白的衣襟弥感珍贵。

  能平均公道地哺养七个子女,不抢食,食不噎,性情安驯。

  首推农政,鸣贺阳春,催促农耕。

  天子刻玉杖,上镂白鸠之形赐与老年人。

  而白鹭羽毛虽然很白,但不纯真,外型洁白,其心不仁。

  既没有鸡的五种德性,也不司晨而鸣,还胡乱啄我芦苇下的紫鳞鱼。

  鹰鹯雕鹗,这些猛禽,均贪而好杀。

  凤凰虽然具有大圣德行,也不愿与之并列为臣。
赏析

  此诗为舞曲的歌词。这篇歌词,通过对白鸠形象的描绘,歌颂劳动人民品质高尚,表里如一,平和公允,清心寡欲,温顺善良,循政负责;借猛禽与凤凰的形象,批判统治者的表里不一,口实行非,不劳而获,贪婪残忍,高傲不群。诗含抨击李林甫与唐玄宗之意。

  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是全诗的引子。写奏乐、歌唱、舞蹈。其余为第二部分,是全诗的正文,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白鸠品质高洁,公允平和,知足不贪,性情驯顺,循政报时,从而受到人类的尊重,其形象成为天子赐老人玉杖上的雕饰物。第二层,首写白鹭表里不一,无德无功,不劳而食;次写四种猛禽的贪而好杀;再次写凤凰自高,脱离平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