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透过纷繁幻象,细品古玉之美

 gs老张 2019-11-19

玉环A面

玉环B面

旧玉卧蚕纹玉环,直径7.8cm,内径4cm,厚0.55cm,重55g。

此环和田玉质,青白色,玉质细腻,包浆温润。通体琢饰由单个浅浮雕的卧蚕纹组成的龙纹,在环的边缘处,黑沁较重并伴有局部钙化。

玉环在光下的包浆反光,表面反射出近似金属般的光泽,亮而不贼,不刺眼,有种熟旧感(玻璃光包浆亦是如此)。而新仿玉器的包浆,因加工工艺及加工工具的关系,反射出的光泽十分尖锐刺眼,无熟旧感。

玉环边缘处的钙化现象及黑沁,有钙化必有沁。此图也说明钙化及沁,都是由玉器最薄弱的部位影响至玉质内部。

边缘处的黑沁及沁门

灯光下沁色的显现,可以看到黑沁已深入沁至玉质内部,浓淡深浅层次分明,过渡自然。

60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到绺裂穿越阴线,未被阴线间断,可以断定是加工在前,后受坑内环境在后。

此60倍放大图可以清晰看到玉表的橘皮纹及沁色的过渡情况。

阴线观察图一

阴线观察图二

从这两个60倍图上虽然也能隐约看到“扫把尾”的歧出,但纹饰底部的阴线相对比较平整,这是因为做了修磨的缘故。这种阴线修磨的加工工艺,大多出现在琢有浅浮雕纹饰的玉器上,尤其在纹饰繁缛的春秋玉器上,十分盛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