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五帝本纪》五帝说——兼论先秦时代产生的两种五帝说

 象牙文 2019-11-19

畅游记 昨天19:00

《史记》中的《五帝本纪》

“五帝说”是学者对历史上的五帝构成及其排序的观点。“五帝”《逸周书·尝麦解》中:

“赤(炎)帝未摄,乃说于黄帝,执虽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太常),用名之曰绝鲁之野乃命少吴,请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说

这是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一种五帝说《礼记·祭法》、《古乐》、《尊师》等。《史记·五帝本纪》也同样采用了这种五帝说,这使得这一五帝说在我们国得到了巩固地位。

2、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五帝说

。这种五帝说与上一种五帝说是两种先秦时代最重要的五帝说,也是之后各种五帝说的基础。

3、少昊、颛顼、喾、唐尧、虞舜五帝说。

等。

4、黄帝、少昊、颛顼、喾、尧、舜五帝说

这种五帝说成为“六人五帝说”,是上一种五帝说加上黄帝为首而来,记载在郑玄的《中候敕省图》中。

5、喾、尧、舜、禹、汤五帝说

这种五帝说是王莽时期所创,并定位了国家典制,后随着新朝的灭亡而被废除,记载在《汉书·王莽传》中。

6、黄帝、少昊、颛顼、喾、尧五帝说。

这种五帝说出现在《资治通鉴·外纪》以及《梁书·武帝本纪》当中。

二、各种“五帝”说产生的原因

《世经》。

在我国古代,帝与王的名号有时候是可以互换的。到周朝以后,帝与王的称号才开始有分开使用。关于“五帝”的各种不同的说法,在战国末期才开始流行起来,而春秋、战国前期也还不是很多。除此之外,人们关于五帝的性质也说法不一。有人认为五帝是神帝,有人认为五帝是人帝。也有人有着神帝起源、人帝形成等观点。

然而,在上古传说及《山海经》等书中的上古人物还有很多,例如太碑和少碑。但《五帝德》、《世本》及《史记·五帝本纪》却略而不谈。我们认为,第一个五帝说是属于华夏的五帝说,而太眸、少睁却起源于东夷。因此华夏的五帝当中没有他们的位置。但《吕氏春秋·十二纪》当中的记载却是他们登上了帝位。

按照《吕氏春秋·孟春纪》、《淮南子·时则训》、《礼记·月令》

太晖,少牌为东方明神,秦人做畴祠之理所当然,就如同商人棉舜,周人楠替一样,而且在此后二百多年,西人祠西神,东人祠东帝各守疆域,互不侵越,但是随着战争的延续,国家在不断地壮大,人民也一天天不断增多,对于被征服的人民的信仰,统治者们也仍然给予了重视。在战国初年,秦灵公三年(前 422 年)“作吴阳上畴,祭黄帝,作下畴,祭炎帝”。

随着秦国的势力大增,曾在献公时“作哇畴标阳而祀白帝”。到此时,秦人做畴有六:三个祭白帝,其余三个祭青帝、黄帝、炎帝。祭黄帝、炎帝比立西畴晚 348 年,比立密畴晚 250 年,白帝少悍的祀典最隆重,因为他是秦人所自出,青帝太睁同样受到尊崇是因为他是东夷集团的明神。在二三百年后,并祭黄、炎,是因为被统治者的信仰所致。徐旭生先生认为:“这个次序是很清楚的”。

秦人崇奉四帝是出于信仰和政治上的必需,但到了吕不韦的宾客著书的时候,五行学说正如赤日中天,帝不足五,似有遗憾,少悍、太蝉‘黄帝、炎帝之外,还须再添一位。出于东夷秦人的观点,这一时期的人物,有人选资格的,不出两位,一为顿项,一为帝舜,因为他们二位同此集团有密切的联系。

但是有虞氏出于高阳(顿项),帝制项比帝舜早,而且顿顿具有宗教主的人格,所以相硕理所当然成为这位待选的五帝之一。到这里,东夷集团的五帝说也确立了,虽然在《五帝本纪》中并没有采用这一五帝说,但它也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十二纪》和《月令》

三、先秦五帝说可以并存

《史记·五帝本纪》

田延峰. (2011). 论秦的畤祭与五帝说的形成. 前沿(6), 144-147.

李衡眉. (1997). 三皇五帝传说及其在中国史前史中的定位. 中国社会科学(2), 178-189.

牟钟鉴. (1984). 《吕氏春秋》与《淮南子》的比较分析——兼论秦汉之际的学术思潮. 哲学研究(1), 45-5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