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然画】第002期:红黄蓝不是三原色吗?——探索色彩的本质

 rwm1110 2019-11-19

感谢各位看官能坚持到第二期。收到了很多热情的建议,感谢大家,浩然定不负期望,继续努力。上一期粗浅的聊了聊色彩的认知,挺敷衍的,这回就说点具体的吧。


不论你是什么民族,操持何种语言,终归我们是能认识到千千万万的色彩的。并且很多人都知道色彩诸如色相、明度和纯度的一类属性,从视觉上能够认知它的成分,从语言逻辑上能够叫出它的名字。

可是,色彩究竟是什么?


1666年

在这个非常好记的年份:1666年,牛顿第一次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了七色光,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色彩,不再神秘。

牛顿和他的三棱镜实验


光的色散实验

很多朋友在上学的时候,都做过这个实验,三棱镜把阳光红、橙、黄、绿、蓝、靛、七种颜色。就好像人的耳朵是靠频率来区分声音的高低一样,不同波长的光,在眼睛里,被识别成了不同的颜色。光色的区别,就是波长的区别,波长不一样速度也不一样,折射时候的角度也就不一样,所以在三棱镜里,不同的颜色就被分开了,就是色散。其实日光里还有很多眼睛无法辨别的波长,比如紫外光UV、红外光IR等等。那它们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呢?并没有什么样,因为辨别不了,就看不到。人总之,有了光谱,颜色就可以被量化了。

光谱


三原色

白光既然能分成七色光,反过来七色光叠加在一起,就成了白光。这倒是很讲道理嘛。

所以就可以玩一下了,不同颜色的光叠加在一起,会产生别的颜色。很快就能发现,红光(Red)绿光(Green)蓝光(Blue)可以叠加出别的颜色,但是它们自己不能被叠加出来,这就是三原色了。术语的话,叫色光三原色。“原色”就是取原本的,不能叠加得到的意思。

三色光的叠加

红光绿光叠加在一起会得到(Yellow)红光蓝光会得到一种紫红色的光,我们叫洋红色(magenta)蓝光绿光叠加呢,会得到一种青色(cyan)。这就是光的间色。依此类推,就能混合出所有颜色的光。最常见的,就是显示屏了。显示屏是发光的,所以用的就是RGB(红绿蓝)三原色原理显示彩色了。

显示器放大


小学加减法却难倒了很多人

在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更多的是不发光的。它不发光,还要看到它们,就要靠反射。红的苹果吸收太阳光,却惟独把红光排除在外,红色就被我们看到了。颜色的本质,其实就是

莫奈和他画的鲁昂大教堂(其实并不是画教堂,而是画不同时间投在教堂上的光)

所以说,不发光的事物本身的颜色,就是说它的表面对白色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它吸收了何种色的光,它就不呈现什么颜色。印象派的绘画,一段时期排斥固有色,主张到户外去,看光线的变化,就受此影响颇深(说起来印象派并不是画“印象”的意思,这我们以后可以聊)。

再说回三原色。

这就是理解起来最难的地方了。当然如果知道了色彩是反射的,就容易些了。来做个逻辑题吧:

第一个提问:青色颜料是吸收、反射了什么光?=绿光+蓝光,所以青颜料吸收红光,反射绿蓝光

第二个提问:黄色颜料是吸收、反射了什么光?黄光=红光+绿光,所以黄颜料吸收蓝光,反射绿光

第三个问题;绿色颜料是吸收、反射了什么光?绿光是原色,绿色颜料吸收蓝光,反射绿光

黄色颜料(吸蓝光,反红绿)+青色颜料(吸红光,反射蓝绿)=绿色颜料(红蓝都被吸收,只有绿光反射)。

同样的,青色颜料+洋红色颜料=蓝色颜料洋红色颜料+黄色颜料=红色颜料

如果你是理科出身,习惯看抽象的,就看下面这个图:

算明白了么?我知道蛮多画画的人都想不明白的。

光越是叠加,光亮就越强,明度就越高,所以是一直在做加法,而物体是吸收光的,物体颜色越是混合,吸收的就越多,反射的光就越弱,明度就越低。

所以红光+蓝光=洋红光,蓝光+绿光=青光,绿光+红光=黄光,红绿蓝光加起来,就是白光。所以红绿蓝叫色光三原色,也叫加法三原色。就是所谓的RGB。

而洋红色料+青色料=蓝色料,青色料+黄色料=绿色料,黄色料+洋红色料=红色料,洋红青黄加起来就是黑色了。所以洋红色(magent)、黄色(yellow)和青色(cyan)就是色料三原色,也就是减法三原色。

加法三原色和减法三原色

熟悉设计和印刷的朋友常说的CMYK(多了一个关键色K,一般都是黑色)就是这个。印刷的时候,用这四色就是能印刷所有的色彩了。

打印油墨

所以,颜色的本质,就是眼睛看到的光。光的自身和光的反射。


约翰伊顿

不对吧?

上次说的三原色明明就是

这就是个有点麻烦的历史问题了。但也不难理解。首先要说的就是伊顿这个人。

约翰伊顿

瑞士艺术家伊顿是包豪斯的重要成员,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在艺术教育中会使用很多其他文明的知识,会让学生临摹中国画。他自己甚至信仰琐罗亚斯德教,也就是祆教,就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他有很多独创的艺术理论。国内的色彩学习,多数是来自他的理论知识,其中之一就是作为三原色,调和得到绿作为三间色。由此我们得到了伊顿三原色和伊顿色相环

伊顿的色环

标准色环和伊顿色对比

时至今日,国内的色彩教学,还是在用的。这里面的红,实际上就是大红色,是洋红色加上黄色得到的,而就是青色加上洋红色得到的。由此得出的色,其实是颜色更加偏暖的。

再有,就是现实问题。、

比如,大红色自古以来在中国都是正色,在中国画颜料里是常用色之一,红色red也比洋红色magenta更容易从自然中得到。而在实际绘画调色的时候,青色洋红用起来更方便。

中国画常见的颜色

油画颜料

于是,种种的历史遗留的绘画习惯,让红黄蓝固定作为色彩入门的原色了。


ccs十六色

市面上的颜料,多是从红色开始排序的,其实是ccs色相环的排列。

ccs十六色色环

ccs色彩体系是把绿作为基本色,然后排列出不同于12、24、48这种3的倍数的颜色体系,而是4的倍数的色彩体系,在设计里很常用。

其实这跟用色彩的习惯有关,真正的基色在颜料里并不常见。在绘画里这个事情不突出。因为颜色的混合是非线性的,用红黄蓝绿似乎比例更好把握一些。而实际上,画画的时候并不是用原色去画的,很多颜料都是调制好的、复合的颜色,更方便用。所以基色也没有那么干扰实际的绘画。相反的,印刷的时候是用四色叠压的,就用cmyk效果更好了。


拨云见日

所以,有人说颜料三原色和印刷基色分属不同的系统,不一样,这是一知半解的,既然四色能印刷所有颜色,那就不存在另一个体系。原理是相同的,系统自然也是一致的,只是在应用上略有差异。也曾经看过一些文章,怒斥红黄蓝原色教学的谬误,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的。毕竟我们有形形色色的颜料,并不是用基色去画,理解原理和构成才是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