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加强学术规范 促进学术创新

 skysun000001 2019-11-19

健全的学术规范有助于保证学界的平等对话,有利于促进学术环境的健康运行,形成学术共同体,对于维护创新、促进创新和实现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学术规范不仅仅与学术道德有关,还与学术研究的质量有关。好的期刊应当发挥引领导向作用。

近日,在扬州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学术规范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研讨会暨第四届校—刊融合发展论坛上,与会代表围绕学术规范的意义、学术规范与学术创新、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机制及影响、期刊发展与高校学术队伍互动等议题展开研讨。

学术规范是学术创新的基石

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军表示,学术规范是学术创新的基石,离开学术规范谈学术创新、学术繁荣是非常危险的事。但反过来说,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了解学术规范的深层次含义,有利于学者更扎实地开展研究,更关注如何去进行学术创新,也更有助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与会学者表示,引文体现一个人的治学态度,准确无误的引文可以看出其作者治学严谨。参考文献也显示了一个人的阅读视野。在引用著作和编著时,要选取权威性的版本,避免选读类作品;在刊物的选择上,尽量选择权威的专业性刊物。格式则体现了作者对刊物和编辑的尊重。但学术规范不仅仅指引文、摘要、文献等单纯形式上的规范,还有很多深层次的内容。任何一种学术研究成果,如果不包含着对前人和同时代人的代表性研究成果的必要的回应,是不符合学术规范的。

“对既有学术研究的梳理不全面,造成研究的低水平重复;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导致观点平庸;采用学科史教材的写法,导致介绍性内容过多,而缺乏论证过程和新观点;只有总结、没有预见性,导致研究流于‘后见之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王秀涛列举了一系列学术规范问题。

王秀涛以史料运用中的误区为例,指出一些学者没有注意到史料自身等级和相对性的问题。按照是否存在主观性和目的性,史料可以分为有益史料和无益史料。有益史料蕴含特定的目的,其内容会偏向于某一利益集团。无益的史料是指在自然中产生的没有目的性的史料,如日记、账本、契约等,客观性更强一些。但即使是在运用无益史料的过程中,依然要区别对待。例如档案的客观性在史料中是较强的,但是档案中的很多报告、总结会有夸大的部分,若在研究中完全依赖这种史料就会陷入资料的陷阱。所以,史料的判断需要根据研究的对象和课题进行区分。

南通大学杂志社社长顾金春表示,从一篇论文的格式、题目、摘要、引言和文献就可以初步了解这篇论文作者的态度和做学术的功力。所以遵守学术规范和推进学术创新可以先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题目要短小精练,不仅要追求表达的准确性,还要追求内容的精练;二是摘要部分须将内容的主体部分概括出来,而非仅介绍选题背景和意义;三是绪论部分要做好文献综述工作,通过对该选题研究现状梳理,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四是结论部分不仅是总结概括,更是文章主旨大意的升华之处;五是参考文献格式要根据不同期刊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操作。

交叉融合开展学术创新

在严守学术规范的基础上,如何做到论文的选题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图书馆杂志》常务副主编金晓明认为,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突破既有学术研究范式。要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方法和范式去开展人文研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传统文学研究有很多可以突破的领域,如莎士比亚文学传播的路径研究,借助当代数字技术,可以描绘出莎士比亚文学在全球影响的数字地图。二是突破学科壁垒。要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术领域的融合研究。例如,莎士比亚文学影响力的数字地图就是将传播学理念与文学研究相结合。三是突破小圈子视角。要关注到国际上对相关选题的研究,用西方人能听得懂的方式来表达东方人的学术思想的精髓。

金晓明建议,要在教育体系中引进数字技术的课程,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新技术开展研究的能力;要注重文献学、校勘学、目录学知识的培养,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文献和运用文献的能力;要在研究中注重与其他社会学科的交叉融合,并不断开展国际化传播的研究。

《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周翔通过老舍研究的例子,介绍了该编辑部强调新材料、新观念和新方法的选稿原则。她说,现有的老舍研究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对该领域进行泛泛而谈的文章一般不会被编辑采纳。但是,如果研究者从老舍作为满族作家的身份角度出发,开展相关作品的研究,就很吸引人。一些年轻学者比较擅长运用新方法,从中发现新的结论,这也是一种创新的方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