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宦官真的等同于太监吗?

 苍海一文 2019-11-19

“太监”、“宦官”是我们熟悉的字眼,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阴暗产物。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太监”就等同于“宦官”,二者都属于受阉后的男人。《辞源》把“太监”解释为:“在宫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官”,紧随其后又有“自此,太监遂成为宦官的专称“一句。这里显然也把太监同宦官认作是一回事,由此便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 宦官等于太监。
把太监和宦官等同起来,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误解。太监与宦官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时间上:“宦官”一词至少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太监"一词直到辽代才出现。 《周礼》、《礼记》中都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当时的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贱的人充当, 其来源或由处以宫刑的罪人充任;或从民间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选。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宦官作为一种特殊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战国时期的“宦官”并非都是阉人,而后来的太监则必须是阉人。早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阉人,宦官“悉用阉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直到明代,宦官才和太监联系起来,那时的太监一定是宦官, 而宦官不一定是太监。明代在宫廷中设置了由宦官所领的二十四衙门,各设掌印太监。显然,太监是宫廷中的上层宦官。在明朝,太监是高级宦官,他们直接管理普通宦官。由于太监是宦官的顶头上司,因此,如果一个普通宦官能被别人称为“太监”,无疑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慢慢地,太监就成了对宫中阉人带有尊敬色彩的一个称谓。
到了清朝,二者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侍奉皇帝和皇族的宦官都被冠以太监之称,宦官制度也被取消了。

(图片源于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