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智慧化浊毒李佃贵 教授 “以肿瘤为例,浊毒留结是疾病发病之根,形成肿瘤。浊毒走住是肿瘤转移的病因。浊毒残留是肿瘤复发的根源。浊毒伤正形成肿瘤恶化之本。可见,浊毒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化浊毒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从例子入手,河北省中医院名誉院长李佃贵教授介绍了他所总结的浊毒理论。浊毒种类有:天之浊毒,如空气污染、微生物等;地之浊毒,如土壤、海洋污染等;人之浊毒,如情志不畅、饮食不节等;文化角度讲的浊毒,如道德水准缺失、健康意识淡漠、思维方式的变化等。人类逐渐成为时代产物的“浊毒垃圾桶”。如何去除浊毒? 化浊毒是中医的一种绿色预防和治疗理念,共两方面、六大治疗原则:让浊毒排除(汗、尿、便)、让浊毒不容易储留(宣肺、健脾、益肾)。浊毒治疗特点包括:开三孔,以治身浊毒之标。节忿欲,以安心浊毒之本。祛痰湿,以断载浊毒之体。用虫类,以开排浊毒之路。 日本特色的汉方临床应用日本杏林中医药情报研究所所长袁世华教授介绍了日本特色汉方的临床应用,从汉方和传统中医理论、经典方剂适应证的区别讲到日本汉方的特色药材和方剂。 据袁教授介绍,日本基本使用中国汉代至明代的处方,日本保险适用的处方中,《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处方占80%左右,属于古方派或经方派,而中国以时方派为主。 中国的八方辩证、脏腑辩证等在日本尚未承认,日本使用气血水辩证。使用量方面,中国汤药为主,中成药为辅,用药量大,而日本几乎都是颗粒剂,一般2.5 g/包。汉方生药主要来自中国,但当归必用大和当归,日本将苍术和白术混用,桂枝和桂皮混用。日本过敏症多,多用小青龙汤抗过敏。 肠道微生物在中西医结合慢病防治中的作用战丽彬 教授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战丽彬教授介绍,近年,微生物组的研究开展如火如荼。随着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肠道微生物和二型糖尿病、肥胖、癌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医药以肠道菌群为主要评价内容或干预靶点的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冠心病、炎症性长等领域都有相关文献报道。 今后,通过中西医结合进行慢病研究首先要充分认识到人体微生物群落,尤其是肠道微生物在慢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以“超级生物体”的概念为中心充分利用多种组学技术对人体自身的代谢表型以及共生微生物组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全面的高通量、高精度测量。要有一个规模较大、设计合理的多中心(即以多个国医大师或中医药院所为中心)、多学科协作的临床研究计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