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这首诗,写出一个远嫁女子对故乡的思念

 泊木沐 2019-11-19

《诗经》解读第63期

《国风·卫风·竹竿》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词句注释
⑴籊(tì)籊:长而尖削貌。
⑵尔思:想念你。尔,你。
⑶致:到。
⑷行:远嫁。
⑸瑳(cuō):玉色洁白,这里指露齿巧笑状。
⑹傩(nuó):通“娜”,婀娜。一说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⑺滺(yōu):河水荡漾之状。

恍惚间不知从那里传来的声音“朱颜辞镜花辞树,最是人间留不住”这是一个哀怨的回眸,深深地看向自己的少女时期,在那记忆的长河里盛放着她所有的少女心事。

她原是卫国女后嫁做许国妇,人称许穆夫人。

公元前690年的春秋时期,在朝歌这片充满神话色彩的土地上,卫宣公昭伯得到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可爱女娃,卫国君主卫懿公多了一个妹妹。而后时光刻下一圈圈年轮,那个曾经可爱的女娃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姑娘后,嫁给许国许穆公,人称许穆夫人。

时光能带走太多东西,却唯独会让记忆越留越深。一日间她走在路上猛然间就被记忆钻了空子。听着两岸潺潺的流水声,时光似乎也变得温柔起来。那于今天的自己已算是遥远的少女时代,她拿着又细又长的钓鱼竿钓鱼,淇水中的鱼是那么的多啊。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那大概是整个少女时代里最快乐的时光吧,璀璨如夜空中的星星。如今的自己怎么能不想念那个可爱的地方呢,可是路途那么遥远自己是无法回去的。

记忆的木门呜咽着青春,一个人的长大总是那么迅速那么猝不及防。依旧记得那年的桃花灼灼,淇水中的河水涓涓的流着,而自己一袭嫁衣就再也没能回头。父母兄弟的身影随着马车的颠簸一路被淹没到了那灼灼桃花之中,迢迢来路再也没了归期。那些想念的人贪恋的物就此成了时光的故人,薄凉了青春。

耳边时而略过微风,潺潺的流水怎么会读懂一个人心底的惆怅呢?它依旧欢乐地流着。对啊,它是这么的欢乐。若以后的我也能欢乐的回归家乡,那时的自己该是什么样的呢?一定要穿自己最喜爱的长裙,腰间佩上禁步与玉佩,走路时叮当作响,一笑明眸皓齿温暖时光。

到那时候,一定要驾一艘小船,桧木桨儿柏木舟,游在淇水中央,就像少女时代那样让四面的清风都为自己倾倒。那时的自己就再也不用忍受思乡之苦了。

此诗为一女子抒发思乡之苦,有一种猜测作者为许穆夫人。全诗四节第一二节写出了女子想到自己的故乡展开的一系列回忆。在少女时代同伙伴们一同去钓鱼一同嬉笑玩闹。再到后来出嫁同家乡做诀别。三四节则是因为太思念家乡却无法回去所产生的一种想像联想。

要是能有朝一能回到家乡,一定要穿上好看的衣服,佩戴好看的配饰,去看看小时候钓鱼的那条河。不过因为年龄的关系这次不是钓鱼而是去划船。二三章节复沓的写作手法从嫁人到如今的不得归,只变动最后一句却更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由此展开了想像。

相同的地点不同的活动,却醒目地显示着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因为有了想像才更突出了无法归乡的苍凉。这苍凉中不仅有思乡之情,还有对自己少女时代一去不复返的无奈,对岁月的屈服。事实是想象得越真切越具体,现实中远离故乡不得归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

时光从来就是不曾给谁留有情面的,故国也只能如一盏宫灯,明明灭灭地飘在记忆之中了。那个曾在淇水旁钓鱼的少女,终究也没能穿着华丽衣裙去淇水划一次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