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蜀史说》蚕丛卷之 洪苗 篇

 cdnwpu2018 2019-11-19

洪苗篇

生卒年 公元前2184~2117

洪苗,季干之弟,身长近丈,性端而勇,眼大耳阔,其形魁伟,善开拓,有远见。

颛顼四十二年,洪苗生于新津。洪苗小的时候喜欢跟着哥哥季干满山跑,在哥哥的影响下也是对飞禽虫豸很有兴趣。随着年龄增长,洪苗和哥哥季干的关注点就发生了变化,洪苗对力量型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尤其喜欢大型的动物比如牛马野猪类,季干好静,他则好动。当时南北虽同出一脉,毕竟相隔也有百八十里地,随着时间的推移,部族内部也是出现了分化,发展更好的部族想分的更多好的地界或者想主导部族的发展及相应的属地分配权。南边玄嚣颛顼后裔部族一部分聚居在大邑崇州,一部分则到了新津双流。南北独立发展,虽有联系但不再紧密,北部分布在绵阳以东、绵竹和德阳等等,各部分布也较分散。由于季干随性的特点,虽为部族族长,但对部族很少辖制管控,又或许他的关注点就不在辖制族内上,季干因此主动将族长之位让给其弟洪苗。

洪苗继任后的想法比较积极,大家既然同出一脉,理应守望相助,不能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大家彼此互通有无,物资轮换周济,对促进部族的发展极为有益,另外湔山以西的古羌畜牧做的很好,也可以学习和吸纳,族内应该持开放心态团结周边部族,虚心学习,这才才能促进部族不断发展。

帝喾三十一年,过而立之年的洪苗在继任新族长后,召来族内叔祖们商议,阐明他的想法,族内叔祖仔细考虑斟酌后,自然允诺。于是洪苗领着族内宗族人员,南北奔走,加强族内团结,南北一心同心同德,洪苗打算设定一个固定的物品交易点,南北彼此互通有无。期间有些颇有族内和族外的势力不服从安排,各自为政,洪苗的暴脾气也是没控制住,直接以武力的方式强行征服。人在没被胖揍之前,不知高低好歹,被揍完后也就冷静的认清了现实,这或许就是征服的本质。通过讲文道理夹杂些许武道理后,洪苗终究是把南北各部族拢在了一起,考量南北距离远近后,最终决定在今鸭子河畔建一个物品交易的小聚落,这样大家都知道到哪里去,并且制定了每次交易的时间,每隔30日为一个交易时,每个交易时为3个日落日升。

帝喾三十二年,洪苗带着族人们在鸭子河畔寻找开阔的高台地带(即今三星堆所在区域)建立氏族间交易的聚落。最开始是想搭草棚?草棚虽简易,但不能经历风雨,此时的三星堆还是三个或多个小山坡(我愿意理解三为虚数,指多的意思),暂时不担心鸭子河涨水。最终还是决定搭建石屋,虽然搭建工作繁重艰难一些,好歹可以经历风雨考验。洪苗领着族人们前前后后在鸭子河畔干了近一年,筑地基,采青石,砍圆木,搭棚顶,以石聚围,石屋错落分布的聚落雏形渐渐出来了。石屋是井干式结构,和羌人的造房方式一样,以石为墙,此时墙上无窗,仅留一门洞,屋顶盖茅草或者毡子。

洪苗安排族人运来一些大石安放在坊市临河一侧抗洪之用,同时做了前期简易的聚落内部的防洪排水措施,如排沟挖渠。期间,南边的玄嚣和颛顼族裔在新津一带将原来稀稀落落的聚落重新做了规整和扩建,以致有了今天新津宝墩遗址留存。

洪苗将平原南北的治水重任都全权交给了鲧父,自己一心扑在联合南北及周边部落和三星堆坊市的建立、维护和完善上。为了联合平原周边的诸部落,洪苗领着族人们南下到了朱提一带,北上到了今广元汉中一带,东出今乐山宜宾一带,西进松茂汶一带不断的游说和宣讲。后来洪苗重新在其先祖昌意丢失的叠溪一带安排族人驻居,作为以羌人联络和物品交换的基地,自此羌汉联系进一步加深和融合。三星堆聚落经过几十年的维系和发展,慢慢扩大成为了坊市,生气渐增,为后来更多的古羌人沿着岷水两岸的古羌道东进平原提供了契机,此道慢慢衍化成为后来的冉駹山道、松茂古道和茶马古道。古羌道的繁荣是催生了都江堰芒城古城。南边的古彝人也断断续续经古丝绸之路北上成都平原,由此催生了这条道上的邛都(西昌)、临邛(邛崃)等地的兴盛。正因为洪苗的坚持和不懈努力,成都平原才出现了早期部落游群的联合和凝聚,形成了早期的酋邦制形态。

一生大多时间都花在三星堆坊市运营和联合盆地及周边部族事务上的洪苗,领着族人们走遍了盆地的山山水水,西出北上和南下,指竹杖牵瘦马,披星戴月负芒披苇,开山道行易货,前后历经二十余载,为古蜀地的兴起和后来三星堆的辉煌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蚕丛部称雄西南打下了坚实基础。

且说鲧父在盆地内是洪苗的治水得力助手,那鲧回到中原又是怎样的光景?

帝尧元年,尧执帝位后,鲧因治水颇有建树,继承有崇氏伯位。因鲧独自一人回到中原,对中原鲧氏家族没有多少归属感,加之其性格刚直颇有羌人之风,与族人多有不合。

帝尧六年,关于治水理念和“以德治天下”的尧对鲧个性的不喜,鲧时有与尧发生争执,后为尧所弃。帝尧十五年在四岳的建议下,又为尧重新启用,见后文表!

帝尧十二年,年迈的洪苗让位于长子次蛰,后于帝尧十五年,卒,终年67岁。

洪苗此后作为蚕丛王形象代表,一直为古蜀后人铭记,三星堆里有件重要的物件是和他相关的,后表。

系曰 古蜀吟·赞洪苗:山一路,水一路,千里独行明月护,寒夜伴孤星。风一程,雨一程,霜雪寒露影相随,竹杖倚瘦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