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勤靠自学,20岁时报考研究生,为交论文,用半个月写成万字稿《中国史学研究》,获通过。 史学家张凤留学时,毕业论文为《孔雀东南飞之研究》。外国博士问:“孔雀为什么要东南飞?”张急中生智,说:“中国最出名的古诗十九首里有一首说‘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因此阻碍孔雀,飞不过去,只好向东南飞了。”洋博士听了很满意,给了他博士头衔。 简又文留学美国。年终大考题是:“人常说女子讲话多于男子,从科学上看,是否有理?”简答:“据声学原理,凡声管宽的人发声必低而长,声管窄者发声必高而短;据体功学,女子喉管比男子窄小,发声比男子高、短。由此两个原则,女子发声较短,在相同时间内发声较多,这就是女子讲话多于男子的理由。” 周作人教书时,只管自己在台上念书,下面的学生可任意写情书、打盹,与讲者是“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他给学生的分数倒很高。 孟森从未谈过反对白话文,但他的学生中用文言答卷的往往得高分数,用白话答的却得低分数。 丁声树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喜欢听钱玄同的“音韵沿革”和“说文解字”两门选修课,且是钱的得意门生。丁的毕业论文,钱先生给了他100分,一时传为美谈。 沈兼士教授文字课,学生颇感头痛,因为常考冷僻篆字,稍不留心就有得零分的危险。 林语堂在私塾寻源书院、圣约翰大学读书时,均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他的理由是:不论做什么事,一生都不愿居第一。 【史学家郭廷以(左三)与友人合影】 郭廷以在教中国近代史课时,有次考试出4道题。两个小时里,有个学生只答了两道半题,得了86分。郭说:“答几道题我不管,我只看你的程度和研究深度。”有个学生按书本4题都答全了,却不及格。郭说:“你上课不记笔记,末了拿别人理论答题,当然不及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