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博物馆》丨用这本书为孩子建立一个立体纵深的动物知识科学体系(动物博物馆)书评

 周易八字命理 2019-11-19

 《动物博物馆》是一本动物手绘科普大百科全书,这本书结构清晰严谨,涉及到的科学知识专业、丰富;收录的超过1500幅的动物手绘图鉴,逼真、生动而有灵气;最具特色的版块——“生存现状”,来自《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中的权威数据;书中的内容不仅对动物学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详细的科普,包括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行为、进化和生态学等知识,还涉及到了统计学、地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

《动物博物馆》这本书是由资深科普作家凯伦·麦格希与世界著名动物学家乔治·麦凯联手打造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解读一下这本书的3个亮点。

亮点1:有详细的阅读指南

《动物博物馆》这本书在一开篇,就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该如何使用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信息量非常的大,只有了解了具体的结构,才不会遗漏作者为我们精心布排的这些知识,也能更好地了解关于动物的全方位的知识。

介绍完了本书的阅读指南,就进入了章节部分,共分为7个章节,第一章动物世界,对动物界、动物的行为和栖息地和濒危动物进行了概述。

这里作者使用了非常专业、清晰的图表来说明动物的分类和分布数据,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随后的六个章节,作者介绍了以下几个主要的动物类群: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的动物用颜色进行了区分,一目了然,方便查阅。

亮点2: 具有图鉴的时效性和专业性

《动物博物馆》这本书的副标题是:手绘动物大图鉴。

我们先来看下图鉴的定义:图鉴是以全面、系统、准确地用图文形式记述上年度事物运动、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的资料性工具书。

图鉴所收集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当年的政府公报、国家重要报刊的报道和统计部门的数据,资料权威,更新及时。因此,图鉴具有较大的统计意义和系统的连续参考作用。

了解了“图鉴”的定义和特点,那么,我们就从图和文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动物博物馆》这本书为什么定义为“手绘图鉴”。先说图,书中的图是以手绘图和真实的动物野外生存照片组成。在每个章节中介绍这类动物的概况时,展示的是动物的野外生存照片,随后在介绍类群及小类群的页面,展示的是手绘图。

毕加索说过:每个孩子都是个艺术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他长大后依然是。

被誉为“日本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中也强调过图画书插图的重要性。如果插画的水准较高,不仅孩子翻阅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在他们脑海中形成的影像想必也非常优美,培养的想象力也是优美而有水准的。由此可见,给孩子读的书的插画品质到底有多重要。

而《动物博物馆》收录的全彩手绘超过1500幅,形象生动,色彩逼真,属于高品质的插图,让孩子在吸收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艺术的熏陶。 当然,孩子在童年时期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给养,对于以后成长的作用,并不是立刻显现的,它是不可量化的。

说完了图,我们再来说说文字。每幅手绘图都配以这种动物的中文名和学名(拉丁名),学名方便我们了解动物的“属”和“种”。

亮点3:动物生存现状的统计数据

此外,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版块——“生存现状”,以254中佛法僧目鸟类、鼠鸟、咬鹃等的生存现状为例,书中给出了被列入了《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红色物种名录》的种数为66种,其中,灭绝1种,极危2种,濒危4种,易危21种,其他38种。此外还特别介绍了“长尾地三宝鸟”,处于易危状态的部分原因是由于其生境中的树木被大量砍伐。

介绍完这本书的3个主要亮点,结合我们家四岁女儿的阅读情况,再来说说如何以这本书为基础,为孩子建立一个立体纵深的知识体系。

现在的家长都非常重视孩子早期阅读习惯的培养,而图画书就是非常好的启蒙书籍。正如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种子》一书中反复强调的,孩子在阅读图画书时,最重要的是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一点,在我们家进行亲子共读图画书的过程中,贯彻的比较彻底。

在给女儿引入科普类图书之后,我发现,将新知识和孩子已有的认知建立联系,对于有效吸收新知识,拓展孩子的认知边界非常有效。

孩子已有的认知其实范围很广,就动物来说,他们的认知来源包括图画书、动画片、动物园、博物馆、宠物等等。家长要做的就是有意识的去帮助孩子建立联系,编织一个立体的知识网络,并逐渐向纵深发展,让孩子能以小小科学家的视角,去发现、去探究,甚至是从小养成一种专业、严谨的科研态度。

首先以《中国儿童动物百科》、《动物在哪里?》和《骨头之书》建立一个基础认知。

女儿对于动物的基础认知主要来自于《中国儿童动物百科》。这本书是按照史前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进行分别介绍的,配有大量的真实动物照片,这样便于孩子识别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了这本书作为基础,看到图画书中各种拟人化的小动物形象,女儿都能轻松就能辨认出来。

随后,我引入了《动物在哪里?》这本书,收录了240种不同种类动物的水彩肖像图,最大的特点是按照居住区域和生存环境进行了分类,以世界地图和地球仪作为辅助工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地域及分类的概念。

接着又引入了《骨头之书》,这是一本有关动物骨骼的科普绘本,介绍了10种创世界纪录的动物骨骼,可以帮助孩子搭建起骨骼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

现在,到了引入《动物博物馆》的阶段了。这本书专业丰富的知识量可以让我有很多发挥联系的空间。下面就举几个例子。

联系1:《动物博物馆》+动画片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的极地动物和鱼类时,我就会和动画片《海底小纵队》联系起来,比如北极熊巴克队长,企鹅皮医生、座头鲸、虎鲸、魔鬼鱼等等。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兔子和老鼠这个部分时,我就会和电影《比得兔》联系起来,托马斯把兔子归为鼠类啮齿动物,引起小兔彼得的不满,实际上穴兔、野兔和属兔看上去像大型啮齿动物,但它们属于兔形目。

联系2:《动物博物馆》+图画书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的海洋生物时,除了上述提到的动画片,还可以和《神奇校车—海底探险》联系起来。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尺蠖时,我就会和《14只老鼠》、《神奇的水彩》联系起来。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蜜蜂时,我就会和《神奇校车—奇妙的蜂巢》、《如果你喜爱蜂蜜》这两本书联系起来。

当你将《动物博物馆》与《如果你喜爱蜂蜜》建立联系,随之《如果你喜爱蜂蜜》又可以和其他的书籍建立联系。

通过不断地把新知识与孩子已有的认知联系起来,就可以编制一个独特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一个容易理解与掌握的整体。

当看到《动物博物馆》中介绍北极熊时,还可以和《神奇校车—气候大挑战》联系起来。说到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动物博物馆》中关于动物的“生存现状”版块。《动物博物馆》这本书,在为我们科普了大量的关于动物的知识的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很多动物的生存环境变得岌岌可危,濒临灭绝生物的比例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人类的破坏所导致栖息地的丧失等因素有关。保护动物也不应只是一句口号,给动物们一个良好的生境可以从孩子做起,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应该是我们给孩子从小培养起来的一种理念。

微信公众号:火残翼(huocany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