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大明王朝的幽灵,明成祖终生都在寻他,结果催生两大奇迹!

 vug 2019-11-19

文:寇研(读史专栏作者)
大明王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便将嫡长子继承原则写进了祖训,但在他死后一年不到,燕王朱棣便发动“靖难之役”,讨伐朱元璋钦定的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四年后,朱棣成功取代侄子的帝君之位,成为明朝第三位皇帝。作为一位伟大的君主,朱棣一生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将帝国领域不断扩大,实现了万邦来朝的盛世。
但在为自己伟业孜孜不倦奋斗的那些岁月里,终其一生,朱棣都马不停蹄干着另一件事:寻找朱允炆——这个当年被自己叔父逼得跳进火海的年轻皇帝,如同幽灵,始终游荡在大明王朝的上空,潜伏在朱棣的帝王魂魄中。
01
朱棣,从燕王到明成祖,他一生的辉煌,始于南京皇宫的一把大火。
1402年六月,“靖难之役”的第四个年头,朱棣终于杀进了南京金川门。此时,朱棣勒马远望,四年来出生入死,终于胜利在望。正在他无限畅怀之时,却见南京皇宫腾起一片大火,火势滔天,映得天空一片血红。
金碧辉煌的皇宫顷刻间化为废墟,待火势颓靡,宫人从中拖出几具焦尸。尸骸已面目全非,但朱棣毫不迟疑,冲上去望着其中一具哭诉道:“侄啊,你咋这么傻呢,我来帮你清除奸臣,你何苦如此?”(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
关于这一幕,史家大都认为朱棣有作秀嫌疑。急于与一具焦尸认亲,无非是要让让天下人相信:第一,建文帝已死,第二,建文帝非他杀。
七月,朱棣即位。在他屠戮建文帝的拥护者、忙着清理“先帝”存在的痕迹时,皇宫内外,流言四起。
人们暗中传播着这一信息:建文帝没死。流传甚广的有三种说法:
第一,南京皇宫起火是真的,但建文帝是否被烧死,存疑。朱棣鉴定的那具尸骸,乃太子朱文奎。朱棣虽亲自作祭文追悼建文帝,却不曾为其修建坟墓。
第二,南京城破,建文帝原想自杀,却被亲信拦住。通过暗道,建文帝终逃出生天。这个版本中,大明王朝的开山祖师朱元璋出镜了。说这暗道实则是从前太祖派人挖掘,以备不时之需:“宫中阴沟,直通土城之外,高二丈,阔八尺,足行一人一马,备临祸潜出。”
第三,建文帝出逃后,削发为僧,四处流徙、避祸。足迹多在山高水深、人迹罕至的中国西南,比如云南、四川达州等地,并在贵州某村留下了“红崖天书”。最后,建文帝出逃海外。
由此,传说弥久,历经数年,建文帝的下落,与传国玉玺和氏璧下落、武则天为何立无字碑、宋太祖之死,一道成为“中国历史上四大奇案”。
但任由这些传说径自成长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始作俑者还是朱棣自己。篡权上位,帝座毕竟坐得不踏实,对于建文帝下落,本着宁可信其有的原则,称帝不久,朱棣便陆续派出多路人马打探建文帝踪迹。

其中最有名两队人马,一是派出海外的郑和船队,二是让胡濙在国内各处名山大川寻仙访道的部队。

02
郑和原本不叫郑和,叫马三保,与朱棣相交军中,对其有过救命之恩,后为朱棣大加宠信,赐名郑和。
1405年,是朱棣称帝的第三年。其时,建文帝君臣清洗殆尽,帝位稍稳,又加前几年的“靖难之役”,叔侄亟亟于夺嫡,无暇顾及百姓死活,人们流离失所,怨声载道。作为一位有宏愿的帝王,按理朱棣此时应大力恢复国民经济,以获取民众支持。朱棣却斥巨资,资助郑和出使西洋。
此次出海,专门制造的大船,每艘“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仅这船就多达六十二艘,船上载有为觐见沿途各国皇族而携带的大量的金银财宝,另有职业军人共二万七千八百多人……

这个亮瞎人眼的盛大的出海规模,让史家大为迷惑。有人认为这只两万多精兵组成的队伍,分明不止是为了外交,而是备战。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历时两年多,于1407年回到南京。虽然郑和带回了许多国家愿与大明交好的信息,还有许多新鲜故事和新鲜玩意,朱棣到底是不满意。
于是,郑和仅在南京修整了十天左右,朱棣便迫不及待下旨让他再一次出使。

第二次出使,历时一年,郑和又游说了一批小国家前来“朝贡”,但朱棣仍然很不满意。这一次在郑和船队回程尚未抵达南京时,朱棣就下诏让他别回来了,直接开始第三次出使……

从1405年至朱棣逝世,整个永乐朝,郑和和他的船队都耗在了海上。
1421年正月,郑和第六次奉命出使西洋。依照行程安排,船队该于次年八月返回,但有些船只从队伍中走散,一直漂流海上,直至永乐二十二年(1424)七月朱棣去世。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将这一年改元洪熙元年,而这支漂流海上的神秘船队仍奉行着宇宙间并不存在的“永乐二十三年”。
1430年,大明王朝又进入了明宣宗时代。朱瞻基是当年朱棣无比宠溺的皇太孙,甚至因了这个能干的孙子,他才没有废掉他肥胖老爸的太子之位。朱瞻基想继承祖父宏愿,继续开拓大明王朝的航海事业,再次派郑和船队出海。无奈因经费不足,此次出使,终于在三年后被彻底叫停。
于是,朱棣开拓的大航海时代,历时28载,历经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永远停在了我们从小便背熟、朗朗上口的“郑和七次下西洋”。
郑和船队每一次出使归来,必得到朱棣的丰厚奖赏。好大喜功的朱棣眼见得自己亲自缔造的“万邦来朝”,定也有非常的成就感。但在他统治22年中,他强迫症似的命令郑和一次又一次马不停蹄的出使西洋,或也见得,他对出使成果未必真的满意。
或许在朱棣的与建文帝的幽灵斗争的内心,外交上的成功于虽是盛世佳话,到底也无法慰藉内心的恐惧。
有首歌里唱“我要找到你,不管南北东西”,或许这也是朱棣的心声。早在郑和第一次出使未带回令人满意的答案,朱棣便开启了第二条寻人路线。

03
如同建文帝远遁海外的传言,建文帝落发为僧的传言,也在朱棣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
1407年,朱棣派户科给事中胡濙遍访各处宗教胜地。如果说郑和是以外交名义寻找建文帝,胡濙则是找了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来顶锅。他就是张三丰。
张三丰的传说始于洪武年间,据说朱元璋对这个奇人很感兴趣,也差人找过,最后不了了之。

而朱棣派出的胡濙领衔的专门工作小组,和郑和船队出使西洋一样,前后历时数年。
1416年,胡濙在外探访十年后,还朝汇报,却都是些道听途说,没有可靠讯息,朱棣不满意。这一年,胡濙母亲去世,循例,胡濙该离职“丁忧”,为母守丧。朱棣却“夺情”起复,不放其回家。

古代君臣之间,只有特别重大、重要的事,才能“夺情”。由此可见建文帝这个幽灵对朱棣内心的蚕噬。
但就如郑和屡次出使西洋,意外创造了王朝大航海时代的昙花一现,胡濙以寻张三丰为名的探访,意外带来了武当山道教文化的繁荣。
胡濙在数年探访中,虽不见建文帝的踪影,却获得了不少关于张三丰的传说,并将之呈报给朱棣。传说听得多了,朱棣也对这个人感兴趣了。不差钱的朱棣决定大修武当山道观。

朱棣下令征集民工三十多万,开始了这一庞大的工程。武当山道观以皇宫为参考样本,拥有玉虚宫、遇真宫两个主要建筑群落,围绕这两个主题建筑,又建堂、祠、庙、坛以及房间多达千余间。其中,主殿真仙殿,供奉着这位神龙不见首尾的奇人张三丰。
修建过程中,有人上报在武当山顶见到五色云,如此祥瑞,又让朱棣乐呵了好一阵,这一乐呵,便又下令在玉虚宫、遇真宫外,加修了元和观、复真观、紫霄宫等数座大殿,还在武当山狭窄的天柱峰顶盖了一幢铜铸建鎏金的金殿。殿中所供真武大帝神像,据说是按朱棣本人设计……
由此,砸了举国上下无数财力、人力修建而成的武当山皇家道观建筑,因其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布局华丽等,一跃成为中国建筑史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宫建筑群。
但当朱棣化身真武大帝,雄踞武当之颠,俯瞰中华大地时,内心的阴影仍未被驱走。1419年,朱棣任命胡濙为礼部左侍郎,出巡江浙一带。这一找,又是四年。

当胡濙再次还朝时,距朱棣逝世已经一年不到了。
 
04
 
1423年七月,朱棣率三十万大军远征鞑靼,在宣府小住时,胡濙前往觐见。据载,君臣二人彻夜密探,内容虽未有记载,但时人、后世人揣测,想来不过是建文帝下落之事。
民间传言,胡濙觐见成祖时是这么说的:“某固在,然天命人心去之久矣,无能为也。不若姑置之度外,在陛下,成就圣德。在彼,获终余年。”
这段话的意思是:纵然建文帝身在人间,但此事经年,陛下您开创的王霸大业已证明您乃天命之子,不如就此放手。在您,是圣德,在他,是安享余年。
许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经过漫长的二十一年的寻踪,身心俱疲的朱棣终于愿意和这个困扰他和他的王朝的幽灵和解了。这次密谈后,朱棣精神大为松弛,诏谕礼部尚书吕震,下诏赦免了当年建文帝涉案的相关人员,给还田产。
八个月后,朱棣在远征途中病逝,长眠北国草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