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化之旅-华夏集大成

 扶学 2019-11-19

《中华文化之旅》

华夏集大成


趁火打劫

【原文】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

当敌方发生严重危机的时候,就要乘势发兵进攻,夺取胜利。这正是强者战胜困境之敌而采取的重要策略。

【计名由来】

本计出自于《孙子兵法》“乱而取之”的思想,“趁火打劫”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中。唐玄奘法师离开大唐国,前往西天取经。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孙悟空来到一座庙中投宿。这座庙有上下共70多间房,僧客200多人。庙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闲谈间,问唐僧有何宝物,可否让他开开眼界。于是,悟空把带来的袈裟拿出来炫耀。方丈一见,顿生歹念,假托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要求当夜借袈裟到后房仔细看看。晚上,方丈和手下僧人商议,要将禅堂放火烧毁,把睡在里面的师徒两人都烧死,以便将袈裟据为己有。而晚上悟空并未睡着,他听到了方丈的阴谋,便变成一只小蜜蜂飞出禅堂,一个跟头翻进南天门,向广目天王借到“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和白马。到了半夜,和尚们果然放火烧禅堂,火愈烧愈旺,把观音院烧得一片通红,只有唐僧所在的禅堂安然无恙。就在观音院正南面的一座山中有一个黑风洞,洞中妖怪被火光惊醒,他与观音院的方丈平素有些交情,便驾起云头去帮众僧救火。只见前后大殿都被烧成断壁残垣,惟有方丈屋内案上有一青毡包袱,里面透出一道道霞光彩气,打开一看,是件袈裟,乃佛门宝贝。妖怪一见此宝,救火之意顿失,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驾着黑云,径直回到了黑风洞。

可见,本计的主要特点是,趁敌人处在危险、混乱的时机,坚决果断地攻击敌人,从中渔利。按前人的说法,此计是从《易·夫卦》推演而来的,“夫”卦是五阳一阴,即五刚对一柔,刚占绝对优势,自能决定柔的命运;但“刚”要求坚决果断,否则,就会坐失取胜的良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