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麻辣串到快餐,从鱼火锅到小龙虾,他用创新将餐饮做出了新花样

 学之我涯 2019-11-20

从摆小摊、卖麻辣串做起,到拥有自己的公司,做到年流水3亿,27岁的他提早过上了“富豪”的生活。但之后的他莺歌燕舞、打牌赌球,短时间内败光家产,最后落到公司破产、兄弟反目的境地。痛定思痛,3年后他卷土重来,凭借一家火锅店,再次做到了年营业额8亿,成为餐饮界不可忽视的人物,如今又将龙虾生意做得火热。他就是新辣道掌门人、信良记创始人李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的创业故事。

一、餐饮老兵

1996年,大学毕业的李剑只身北上。他在北京摆过小摊卖麻辣串,后来做了一家快餐公司,做写字楼的団膳,最多时候拿下了北京50多栋写字楼。2001年,李剑27岁,这家公司一年的流水达到3亿元,一些膨胀逐渐在李剑身上产生。打牌、赌球,莺歌燕舞,吃喝玩乐。“好的不好的都学了,很快就把家业败了。”

2003年非典之后,李剑遇到了人生的低谷。在迷茫了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告诉自己:这条路,要坚定走下去。在哪里跌倒,就必须从哪里重新站起。那么到底做餐饮什么品类呢?李剑设定了几个条件:1、潜在市场足够大;2、模式足够简单;3、容易复制。

随后李剑开始在全国各地寻找好项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成都的一位好友极力给李剑推荐一道叫“梭边鱼”的菜。李剑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第一口下去,完全“惊艳”的感觉。于是他结合大市场的火锅品类,做了个小小的“微创新”,把一道菜,改成了“鱼火锅”。新辣道就这么诞生了。

二、连锁经营

2005年春节前,第一家新辣道鱼火锅营业。到今天,新辣道在全国已经有了近200家门店,其中90%是直营店,这意味着,这个品牌的上升空间依然很大。新辣道诞生时候,餐饮市场还不流行跨界,也没有引发这么多的资本追逐。但李剑说,那时候火锅就已经是红海了。

2007年,李剑就开始供应链领域的布局。基于新辣道自身在海鲜产品的技术积累,自建中央厨房、工厂基地和美食研究中心,李剑以冷链运输、加工工艺和酱料秘方建立壁垒,实现海鲜产品的“简单复热、个性烹饪、秒冻锁鲜和全年供应。”

2009年,李剑给新辣道制定了“五五规划”。有人疑问:互联网时代,变化往往在一瞬之间,长期规划有没有必要?李剑说,目标这个东西,是为了让这件事情变得更有意义。“有目标就会全心投入,从而激发出激情。都是走路,如果没有目标就成了散步。”

三、龙虾生意

2015年开始,小龙虾“夜宵网红”的地位逐步确立,仅这一单品的市场就达上千亿元,但行业标准化程度并不高。这让餐饮资深玩家李剑看到了新机会。但这并不是一个发现机会就能将项目做成的生意。李剑介绍,当时,国内连制作虾的供应链都没有,何谈标准化。

于是,2015年,信良记成立。在李剑的计划里,信良记就要先从养殖基地获取原材料,运用现代化的工厂完成食品加工和处理。在完成料包等调味品的制作之后,再经物流配送到餐厅,餐厅复热即可售卖给消费者。

产品打磨完毕后,李剑依旧打算复制“新辣道”模式,开线下直营店,直接面向C端用户。最多的时候,信良记在北京开了近60个小龙虾的外卖档口。“还是太慢了。”李剑表示,小龙虾是季节性产品,很多时候供应链能力是闲置的。但为了稳定货品供应量,上游又需要大规模圈地养殖。

四、模式调整

一筹莫展之际,小餐馆帮李剑解决了燃眉之急。随后,李剑在走访中小餐饮企业时,他发现这部分人无法做小龙虾,一是没有供应链能力,二是没有厨师。李剑介绍,引进信良记的小龙虾后,中小餐饮企业老板只需要在菜单上多加一个菜,由于小龙虾的综合成本要低于市面上同类产品的30%,一个夏天就能多挣数万元。

转变成To B生意的这两年,信良记也拿下了一些大客户,服务的供应链商户已经有5000多家,包括小南国、避风塘、千喜鹤、金百万、大虾驾到、夹克的虾、渝乡辣婆婆、小豆面馆、虾皇、辣私房等连锁企业。

截至目前,信良记的年营收近10亿元,其中小龙虾占七成。今年7月,信良记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远洋资本领投,老股东钟鼎创投和峰瑞资本持续加码。至此,信良记在3年内已完成3轮融资,总融资金额为4.7亿元。

关于李剑的故事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