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胁生命还遗传后代的疾病 你不担心吗?

 九州君子好人 2019-11-20

糖尿病带来的「沉重」,常常会让患者喘不过气来。

不敢和朋友聚餐,

经常要躲在厕所打胰岛素,

生怕别人知道我是个患者,

甚至担心会找不到人生的另一半

......

在我国成年人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9%,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35.7%,这意味着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患有糖尿病,还有超过3个糖尿病的后备军。

事实上,它是不折不扣的「慢病之王」:

发病早期毫无征兆、难以察觉;

一旦发作,几乎无法治愈、难以逆转;

本身不致死,但会导致各种致命的并发症。中国有33%的肾衰竭患者、50%的失明患者、60%的截肢患者,都是糖尿病导致的。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吗?

如果你一天中任一时间测量血糖,≥11.1mmol/L,就是糖尿病。

如果你早上没吃饭去抽血,或者体检,测量血糖≥7.0mmol/L,也是糖尿病。

还有一种就是,空腹测量血糖<7.0mmol/L,但是有多吃、多喝水、多尿和体重减轻的症状,那么可以去加测一下,口服葡萄糖2小时血糖水平,如果≥11.1mmol/L,也是糖尿病,这种糖尿病最难以被发现。

当你有下列因素,就要小心了:

1.超重与肥胖

2.高血压

3.血脂异常

4.糖尿病家族史

5.妊娠糖尿病史

6.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糖尿病如何导致死亡?

很多人认为糖尿病无痛无痒,没感觉,所以就没有危害,事实可不是这样!

为什么会多吃?

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法正常给身体提供能量,所以就需要不断用吃来补充。

为什么会多喝水?

因为血液中的葡萄糖太多了,都经过肾脏排出,而大量水分的排出,必然导致口渴,进而多喝水。

为什么会得尿毒症?

因为大量的葡萄糖经由肾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非常丰富,易堵塞,一旦出现堵塞,肾就会出现故障,严重时导致肾功能衰竭。

为什么会四肢麻木?

因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容易堵塞四肢循环血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截肢。

为什么伤口易感染、难愈合?

因为细菌最爱吃糖,糖丰富的地方,细菌也多,所以就会发生瘙痒、感染、难以愈合。

关于糖尿病有哪些误区?

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往往容易陷入这几个误区。

① 糖吃太多就会得糖尿病

错误!

其实这个问题跟抽烟会不会导致肺癌类似,很多人抽了一辈子的烟都没得肺癌,但有人一根烟都没抽,却得了肺癌。

可以确认的是糖确实是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吃糖多增加了患糖尿病的概率,但健康的人一两次摄入大量糖分,并不足以引起糖尿病。

② 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我的父母患有糖尿病,那我就一定会患糖尿病吗?

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中,遗传确实是重要因素,但不存在绝对的遗传。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比普通人患糖尿病的几率稍大,但是否发病,更重要的决定因素还在于后天的生活方式。

③ 糖尿病不能吃水果

错误!

水果里面富含的维生素、水分、矿物质,对健康有益,糖尿病患者也很需要。

每种水果升高血糖的能力是不同的,也就是升糖指数(GI),一般而言,猕猴桃、草莓、圣女果等含糖量较低,对糖尿病人较为合适,而香蕉、红枣、荔枝、红果、菠萝、甜橘、葡萄等含糖量较高,糖尿病人不宜食用。

适量进食水果,但不要在饭前或饭后马上吃水果,可以将水果作为加餐,在两顿饭的中间吃,另外还要控制量,不能吃多。

④ 不甜的食品可以随意吃

错误!

含淀粉的食物,例如米饭、馒头,虽然不甜,但会代谢成糖,吃这类食品要适量。很多含有甜味剂的食品,虽然味道很甜,但是几乎没有热量,可适量吃一些。

饮食应该均衡,关键点是糖分与能量供给,甜味并不是关键。

⑤ 打胰岛素会成瘾

糖尿病治疗中经常要使用胰岛素,打胰岛素不会上瘾。但是胰岛素打多了确实会产生抗性。本来只需要打几毫克的变成需要几十毫克才有效。

那么怎么办,不打吗?不。该用还得用,相对于打胰岛素的微小副作用,停了以后血糖失控才更可怕。

⑥ 糖尿病是治不好的吗?

是的,依照现阶段的医疗水平,糖尿病是无法完全被治愈的。

但也不必过于悲观,有效的药物治疗和生活饮食调理,血糖是可以控制的,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早发现及早控制,就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糖尿病人同样能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

Dr.X说

无论什么神医神药都不能完全治愈糖尿病,没有什么食品是降糖的,只能不升糖。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却还不自知,所以,还没有关注过自己血糖情况的,建议你随时给自己做一个血糖检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