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善教授”高新民最新演讲:感恩的人,或者说真正感恩的人,一定会走向成功

 新父母在线 2019-11-20

成立14年,筹资700多万,资助3000多名贫困学子。

2019年11月17日下午,由“慈善教授”、华中师范大学著名学者高新民创办的逸华教育基金2019年年会在华中师范大学召开,志愿者、受助者代表、资助者代表相聚在一起,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高新民教授发表了即兴演讲,打动现场所有人。


全文整理如下:

1

今年是逸华成立的第十四年,我们又举办了一次成功的年会。我对我们年会的希望是每一年的年会都能办成我们逸华人的精神大餐或者是年夜饭。

几位受助同学讲得真好,比我讲得好。

我坐在那里静静地听,而且掉着眼泪。

他们的故事真的非常感人,什么是动力?这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这是我们逸华人的感动中国,我们逸华人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

经过我们广大志愿者的努力,应该说是圆满地实现了我的愿望。

今年是捐资人到得最多的一次,所以我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把我们逸华这么多年来的成果简单地跟大家盘点一下。


逸华教育基金成立十几年我们已经募集到的资金达到五百多万,加上逸华没有成立之前,我们建了三所希望小学,以及零散的给社会的帮助,逸华教育基金募集到的善款应该达到了七百万

我认为这是我们小人物做的大事情,尽管钱不多,但是我们经过努力,还是对社会做了一点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这么多年来资助学生的总数达到了三千多人,这也是值得我们大述特述的一件事情。

刚才李环同学讲得非常好,就是我们在两所小学启动“告别咸菜工程”,当时我们到农村看到那些需要营养的学生,他们每个星期背着菜罐子来上学。

到了第三天,要么是菜没有了,要么是吃变了颜色的菜。

这对当时的我们触动非常大。虽然钱不多,但我们说“告别咸菜”这个事情一定要做。

后来有幸碰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汪敏萍老师,她不仅把这个项目接下来了,而且加大了捐资。


汪老师每年给学校五万元开展这个项目。不仅如此,前两年还给我们每年增加两万块钱资助贫困学生。

这里我要特别说的一点,现在赚钱不容易。比如汪老师的公司,她原先向我们捐款的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也跟汪老师说过,你如果有困难,要不就不做了。

汪老师说她一定还要做下去。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爱心人士还在捐款。

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钱不是国家给你的,钱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这样的小人物荷包里掏出来的。

这里没有一个人是大富大贵的,有些钱来的真的是很不容易的,所以我们的受助学生一定要珍惜它。

2

我重点要说的是启动冲刺名校助推工程。

当时启动这个工程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自己就来自农村,也知道从农村里来的小孩考上大学有多不容易,从农村里面考上好的大学更不容易,这个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三个村子几万人,就考了我一个文科大学生。考上大学不容易,考上好大学更不容易。

问题是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应该说在加剧。

农村里的小孩考上大学的比例,跟城里的相比要少得多,考上好大学的比例也是在下降的。

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就启动了冲刺名校助推工程。

这个主要是在农村的小学里面设立奖学金,给品学兼优的学生颁发奖学金,这个工程取得的效果非常好。我在这里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些数据。


冲刺名校工程共在五所小学中学里在开展,有两所中学三所小学,到现在有六年了,已经开始在见效。

当然要追溯的话,冲刺名校助推成才工程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我当时拿的第一笔稿费一万块钱,全部捐给了我老家的小学。

当时的利息很高,一万块钱可以拿两千块钱利息。

所以我当时就拿这两千块钱利息(我们那个农村小学一共就一百多个孩子)给我们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学生颁发奖学金。

大家要知道,在95年94年,两千块钱还是很大一笔钱。

那个时候学生的学费一年就几块钱十几块钱,奖学金最高的能拿到两百,少的也可以拿到五十,这个对当时的农民家庭来讲还是一个很大的数字。

也就是说,冲刺名校助推成才工程是我们慈善之路的起点。

正是因为当时这个活动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所以后来一直推动我们把慈善尽量做好、做大。

我们在这里可以用佛教一个词叫增上缘,“增上”就是增进,让他上进。也就是说我们这项活动,准确地讲,就是助推,就是增上,就是帮助别人。

所以工程的名字叫“冲刺名校助推工程”,我们是帮助大家,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包你上大学,只是一个助推工程。

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现在我们资助的这些学校里面有几百人考上了大学。

3

特别令我们欣喜的是,大概有几十人考上了211以上的大学,其中也有几个人至少有三个考上了北京大学。

例如我老家有两个,然后阴山有一个。我想重点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因为我们今后也打算这样做,就是说今后不搞蜻蜓点水,我们想重点的帮扶,连续的帮扶。

那么这里做得比较成功的就是我老家的一个小学,也是我曾经在那里求过学的地方。

我们这个村子里面的小学从我们读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办,一直办到二零一几年。

因为小学资源被整合后来就被合并了,现在这个地方没有学校了。


我们在那里搞助推工程大概有十几年,或者二十年,将近二十年,对这所学校的帮扶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这所学校在这二十年总共毕业的学生大概就三四百人,大概有将近一百多人或者将近两百人考上了二本以上的大学。

令人欣慰的是,考上211以上的学校的大概有四十个,还考上了大约有一二十个985的。

特别令我感到骄傲的是有一个班,我问了一下班主任,大概总共三十多个学生。这一年他们高考,考了大约一二十个二本以上的。

然后,考了七八个211以上的,那些因为高考失利的同学,在大学阶段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考硕士考博士时,有将近10个人考上了211或者985,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成就。

事实上,我们过去的受助学生、志愿者已经开始反哺逸华,也就是说已经按照我们建立逸华的初衷在运作。

我记得当初我们几个人在一起商量的时候,想得非常的天真。

他们当时说资助学生八年,为什么是八年呢?

我们以为也许等到八年以后你们都成功了,现在看来,我们预计的太理想了,可能20年、30年我们都成功不了。

因为硕士毕业、博士毕业找到工作,负担可能更重。

要买房子、买汽车。这个跟我们当时的预想是完全不一样的。

也就是说八年以后根本解决不了你的问题,所以八年过后我们仍然在做,也调整了计划。

4

但是尽管这样,我们的很多受助学生、志愿者。他们还来反哺我们的逸华,但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你的家庭基本建设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不会接受你的捐款,我会婉言谢绝,因为你们负担太重了。


我的堂妹高婷娟,从老家考上了北京大学。上了大学以后,她没有任何思想斗争,就是要出国。

所以,当时家里条件那么困难,她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出国。

那么她上大学的时候,我也没有任何的能力资助她,我就联系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非常认真,到她家里去考察,真的是家徒四壁,什么都没有。

开始两年,是这个朋友在资助她,后来我经济状况好了,由我开始资助她,包括她的学杂费机票还有一些其他的费用等等,都是我帮她出的。

她是一个很有感恩心的人,她觉得这个国家养育了她,她要回报国家。

所以他们一家人都是美国公民却毅然决然地来到华中师范大学当老师。

前几年她过的还不太好,却每年给我们捐一千美元。用这个钱专项资助了两个女孩。

最后,给我们的学生提几点希望。

一、希望每一个逸华人把书读好,把人做好。

我一直都说读书人有两大永恒主题,为学与做人,活到老要做到老,一定要把这两件大事做好。

二、志愿者和受助学生多多互动,建立亲如姐妹的关系。

据我了解今年的受助学生比以前的懂事得多,今年大家都配合,表现不错。

过去在遴选受助学生时,我们的志愿者经常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例如通知你开会很难,打电话打不通,让你配合做一点事情不做,但是今年这个现象没有。

我希望我们的志愿者和受助学生的关系能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建立亲如姐妹的关系。

我想这也是我们逸华教育基金的一个特点,尽管钱很少,里面却凝聚着对你们的希望和对你们的爱。

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珍惜它。除了物质上微不足道的帮助之外,我们更多的希望给大家精神上的帮助。

资金帮扶是做好事的一种方式,给你物质上的帮助。这是低级地做好事。

精神上的帮助,思想上的帮助,知识上的帮助,方向上的帮助,这才是高级的帮助。

那么,我们逸华就是在努力践行这两种方式,一个是给大家物质上的帮助,另一个更想给大家精神上的帮助。

因为我们是过来人,有一些关于人生成功的经验教训,我们想把我们这些东西传授给你们,希望在你们的人生规划中,走自己道路时发挥一点作用。

三、希望大家认知逸华、关心逸华、热爱逸华。

我希望我们开创的事业能够通过你们的手,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因为我们的事业还是有意义的。我们也从中感受到我们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能够为社会做一点贡献的人。

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逸华人有这样的一种意识和担当,关心逸华,认知逸华,发展逸华。

四、希望每一个逸华人做一个知恩、感恩的人。

今年我们给逸华定的两大主题是,第一展示我们逸华这么多年来的成就,第二感恩。

5

为了做到感恩,我们要知恩,能感恩,会感恩。


我曾经给我们的志愿者学生们布置过一个题目,我们大家一起来写一篇作文,题目就叫感恩。

我想今天简单地跟大家开个头,要想写这篇文章,首先我们要知道它的维度,从哪些方面去写。

例如,至少可以从这些方面写这篇文章:感恩的意义、感恩的必要性、感恩的重要性、感恩的种类、感恩的方式、感恩的步骤。

然后,从关系上去分析感恩,例如感恩与社会发展,感恩与个人进步,感恩与心理健康。

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非常有意义的题目,希望在座的各位能够思考这个命题,做好这个作文。我想我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做。

第一句话是感恩的必要性,感恩的意义。

感恩是高素质、高品位人格的必要条件,我们一定要把感恩提高到很高的高度去认识,它是我们高素质,高品位人格的必要条件,有机的构成。

第二句话,感恩的人,或者说真正感恩的人,一定会走向成功。

我想我们在座的,小有成就的人,内心深处都有这个成分在发生作用。

我能走到这里,我内心就是有这样一种动机:要感恩。

那么怎么感恩?你只有自己强大,只有自己走向成功,才能做一个真正感恩的人。不然的话,你就是一个伪君子,只会空喊口号。

所以我认为,感恩的人一定会走向成功。

第三句话,感恩是积极人生的动力、引擎。

也就是说,有感恩一定有取之不尽的向前发展的动力。

第四句话,感恩以知恩为出发点,我们要做一个真正感恩的人,首先要知恩,知恩是感恩的出发点。

那么知恩最重要的是,不仅要知道那些直接的,可见的这种恩德,就是别人有恩与你,就是说别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直接的。

而且,还要能够看到、知道间接的、看不见的恩德。

6

我建议我们在座的同学,一定要善于发现周围对我们有恩的这种人和事,那么我提醒大家,这样一些人的恩德,我们是不能忘怀的,要回报的。


如果你不回报,那么你就是一个有问题的人,或者说是一个不懂事的人。

首先要回报的是自己的父母,其次,是周围的亲人,再就是家乡,还有一个是国土,就是养育自己的,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再就是纳税人。

我刚才说的看不见的,间接的这种恩德,就是纳税人的钱。

有一些人,例如那些到国外不回来的人,他们有振振有词的说:“我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考上大学是我自己考上的,在大学里学费是我自己交的,出国的钱是我自己交的,在国外这都是我努力得来的”,这样的人没有看到周围的人对他的恩德。

例如你们上大学,有多少人在为你们奉献?

你一定要知道,尽管你花了钱,但是这个功劳都是我们老百姓的,都是我们纳税人的。


周围有很多人,在为你们默默的奉献。

一定要知道,这个是看不见的、间接的恩人。感恩以个人的强大、成就为前提条件,感恩以自利利他为归宿。

我帮助你,我给你钱,我还要感谢你。

为什么?因为你为我提供了做好事的机会。最重要的是,你给了我们获得快乐,获得幸福的机会

如果没有人际交往,没有对你们的帮助,那么生活中这种幸福的数量、质量都会大大减少。

所以我们要感谢你。我觉得这句话说的非常好,也表达了我此此时此刻的这种心情。

能帮助别人,其实收获更多的是自己,所以感恩一定是自利利他的。感恩的人,他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人。

如果你没能从生活中感受到幸福快乐,那么你一定要多做好事,帮助他人。

感恩的人一定是幸福快乐的人,他的幸福感一定比别人多得多,高的多。

最后送给大家的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在不远的将来,当然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你买一套房子,买一辆汽车,让你打工的父母也到城里来,过几天城里人的生活,这是非常现实,非常切实的一个奋斗目标。

谢谢大家!

文字整理:李玉婷 曹子若 曹蕾 刘怡安 郭佳佳
 
喜欢本文,欢迎转发分享出去,我们一起正确管教孩子,不姑息、不护短,让孩子更有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