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我曾很多次幻想过与雨崩的相遇,却从未预料到,所有虚无缥缈的预设,就这么突然跌进了2019年的深秋里。 艰难拼车、走到崩溃、迷路、高反、康巴汉子、篝火、宿醉带来的头痛…… 几年前去过的好友与我分享雨崩的经历,讲述里激荡着动人心魄的江湖气息,让人有些许担忧,又情难自禁地憧憬着迷。 2015年,和队友骑行在崎岖的214国道上,蓦然发现一个路牌标示着“通往雨崩村”,怦然心动,却碍于时间匆匆而过。 那曾是我离它最近的一次。转眼几年,雨崩逐渐沉入心底…… 如果不是因为这次徒步,或许它依然会像无数个其他“必去之地”一样,年复一年地躺在假想的计划表里。 梅里,一个迷人的错 说到雨崩,绕不开梅里。雨崩村西边,便是著名的梅里雪山。“梅里”的名字虽然广为人知,但却实在是一个美丽的错。真正的“梅里”原指今佛山乡境内一座小神山,上世纪50年代地质勘探中的一次错误标注,让“梅里”的传说从此与这片德钦县内知名的皑皑雪峰相连。
这片雪山曾在上世纪初被外国学者称为“世界最美之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雄踞藏地八大神山之首,为西藏苯教和藏传佛教共同推崇的神山。 当地人认为,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巧的是,近一个世纪中,所有企图攀登卡瓦格博的登山尝试,从未成功。1991年1月,17名中日联合登山队员于攀登途中,在C3营地遭遇雪崩全部遇难,成为举世震惊的世界登山史上第二大山难。山难,在当地人眼中,正是神山降下的惩罚。他们因此惶恐、抗拒,并最终推动德钦县人大常委会于千禧年之初正式立法,将卡瓦格博列为“禁登山”。700多年来,藏民们或行走、或叩首,以最虔诚的姿态,围绕卡瓦格博神山转经。他们相信,朝圣一圈,可以洗净一生的罪孽。每逢卡瓦格博本命年羊年,朝圣者则会更多。 转经之路依行程范围分为内转和外传,而雨崩,则是内转的必经之路。一年前,雨崩村一场突然燃起的大火,曾让无数人揪心不已。这个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云岭乡境内的小村落,分为上、下两个村子,深藏于梅里雪山东南山谷间,以简易驿道与外界相通,正是许多人理想中“世外桃源”的模样。

以上图源@活动领队 彭湃 朝拜三处圣地——雨崩徒步,无外乎神瀑、冰湖、神湖。神瀑:相传神瀑之水为神山卡瓦格博从天上取下的圣水,绕行三圈可以消灾除病;沐浴其中,则可以洗清身上所有罪孽; 冰湖:位于将军峰脚下,群山环绕,由雪山融水汇聚而成,又被称为“圣湖”; 神湖:海拔较高,约4500米左右,往返约18公里,且密林山路陡峭难行,难度较大,徒步者相对较少。 饱览雪峰胜景——雨崩为缅茨姆和吉娃仁安等诸峰的绝佳观赏位置,日照金山,光影变幻一览无余。缅茨姆:意为“大海神女”,传说为卡瓦格博之妻,位于卡瓦格博南侧,海拔6054米。 吉娃仁安:造型奇特,酷似断掌,,海拔5470.5米。传说吉娃仁安也爱上了缅茨姆,卡瓦格博怒而挥剑,吉娃仁安用右手护头,被砍掉五根手指而成断掌。 玛兵扎拉旺堆峰:位于卡瓦格博东北方向,又称“无敌降魔战神”(将军峰),海拔6365米。 徒步结束几天后,我曾在周边山脊偶然瞥见雨崩全貌,才真切地明白所谓“群山簇拥”。中间被阳光点亮处即是雨崩。 正值深秋时节,漫山五彩斑斓;早来的一场大雪,还残留在松林间。雨崩被零落的阳光点亮,在清冷的雪山群中泛出一片轻柔,如梦似幻。
于很多人而言,之所以未曾出发,除了空间距离,大概还有对海拔及行程的忧虑。但其实,3000米~3500米左右的平均线路海拔,即便初入高原,也能很好地适应。 以雨崩村为中心,经典内转五六十公里的徒步路程被拆解为四天,轻装前行,无需露营,每天行程结束后便返回村里休息调整。D1:飞来寺—西当—南宗垭口—雨崩 D2:雨崩—笑农大本营—冰湖—雨崩 D3:雨崩—神瀑—雨崩 D4:雨崩—尼农大峡谷—尼农村 2005年通自来水,2012年通电,4G网络覆盖,客栈多自带电热毯和Wifi,甚至还有咖啡馆、奶茶店……现在的雨崩,自然山水依然,藏式火塘边,古老的传说继续流传,却同时也为旅行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无论是来虔诚朝圣、感受藏文化,抑或只是体验徒步、一览高原风光,雨崩都堪称完美选择。从60后,到00后,雨崩,不拒绝任何愿意亲近的人。除了一堵焦黑的残墙,如今, 一年前的大火已经了无痕迹。 村落、雪山、溪流、牧场、森林、经幡……变幻的时光里,不变的风光烙进了许多人的记忆;而人,也成为每段旅程中,最美的风景。 
图源@活动领队 彭湃 10月26日早6点,第二届梅里雪山转山节的队伍从丽江浩浩荡荡出发,来自徒步中国的近百名队员及领队被组委会安排在7、8、9号车,向着飞来寺一路飞驰。 出发时,窗外还是灰蒙蒙的,月色未隐,繁星闪烁在清晨。阳光逐渐从东边醒来,洒向远山,头顶是愈积愈厚的云层;经过纳帕海依拉草原附近,虽然因为云雾相比平时逊色,但村庄湖水交相辉映的梦幻场景,酷似动漫《你的名字》中的小镇。
沿途所经,纳帕海。 图源@活动领队 彭湃 行车近八小时,虽然有些辛苦,一路风景变幻倒也不觉煎熬,奇幻的金沙江大弯,积雪覆盖的白马雪山,壮阔的“三江并流”……转眼已经可以遥望飞来寺。 海拔一路爬升,寒气愈来愈浓。一下车,一碗姜汤下肚,心里身上一起暖了起来。姜汤是为大家特意准备的,“梅里雪山·雨崩转山节”启动仪式现场也早已布置妥当,但考虑到可能下雨着凉,组委会临时取消了启动仪式。 接过洁白的哈达,在签到处合影留念;我们,即将成为彼此的风景。 寒风中一个小时的瑟缩,也没感动卡瓦格博露出真容,神山强求不得,只能作罢,只是隐隐担心后续的天气……统一寄存了徒步中无需用到的行李,从飞来寺驱车1个小时前往西当;这里,正是徒步的起点。飞来寺是梅里日照金山最佳观赏点。据说当年建寺选址不在此处,但在破土动工的头天晚上,备好的建材不翼而飞,在两公里外自动树立。人们认为这是神意,于是顺势建寺,并命之“飞来寺”。沿途一路爬升,穿行在五彩斑斓的丛林之中,仿佛自己也是彩色的、轻盈的,像一片自在飘零的秋叶。
图源@乌木 途中有几个休息站可以歇脚。约2小时后到达的真顶,4小时后到达的八一茶馆,都有热水和补给。今日行程10公里左右,徒步耗时5-7小时,大路小路皆可通行,小路一直穿行于林间;大路则为简易沙石路,景区越野车往返其中。千米的海拔爬升颇有挑战,若体力不支,可直接由领队安排乘坐越野车进村;想留足充沛的体力沿途赏景的,也可由领队联系托运行李,轻装上阵。连续上坡之后,大路小路于南宗垭口汇合。由此一路下山,深入梅里雪山腹地,群山巍峨,雨崩村逐渐显现…… 早有领队在村口等候,逐一签到,为大家指明客栈位置;一切已然安排妥当,无需匆忙,尽情驻足流连秋日盛景。客栈可以点餐,村子里也多有饭馆,一顿酒足饭饱后,大家围着火塘喝茶聊天。除了眼前跳动的火苗和被暖光点亮的队友,整个世界的纷繁,都与我们无关。
一头猪妈妈带着崽子们前来迎接,想到最近的物价,大家对着呆萌的猪仔们直流口水,嘿,“残暴”的人类。 图源@活动领队 彭湃 一早拉开窗帘,神女峰和将军峰傲然挺立;开门见山,日照金山之景一览无余,清冷的皑皑雪峰逐渐笼上一层柔和的金光,而后融进高远的深蓝里……从住宿的上雨崩村往下看,下雨崩村轻烟漫起,宁静安详。
在客栈就着雪山吃早餐。雨崩终究比不得山外,临时停电、却少热水等仍不时发生。临睡前,我才发现自己床铺的电热毯坏了,不过裹紧了厚实的被子,倒也并不觉得冷。 图源@徒步中国队员 小舞 雨崩上、下村海拔落差约百米,相距一两公里;上雨崩去往冰湖更为方便,下雨崩则更近神瀑。 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后续两天里,组委会特意安排于上、下雨崩住宿的队员错开去往两地。 徒步第二天,我随部分队员先去了冰湖。 
“世界上最牛的停车场”——小舞。图源@徒步中国队员 小舞 甫一出村,天宽地广,雪山环绕,白塔矗立。朝圣者绕白塔顺时针转奇数圈,称为“取钥匙”,据说取了“钥匙”,才能打开进入梅里雪山内部的“大门”。迎面一片沙棘林,之后穿梭丛林之中,冷杉红桦混交,阳光从浓密的枝桠间挤进来,满地斑驳。
图源@乌木 往返冰湖约14公里,一般耗时7至8小时,去程多林间爬升,稍有难度。前阵子下了场大雪,道路泥泞,脚滑摔跤成了常态……翻过积雪成冰的笑农垭口,不久就是笑农牧场——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卡瓦格博时的登山大本营。受此前大雪影响,冰湖附近不断出现小雪崩,组委会慎重考虑后,决定劝大家止步于此。 “咱们是出来玩的,不是出来玩命的”,生活难有圆满,未能得见冰湖,权当给未来留一点美丽的遗憾。倒是笑农牧场别有意境,木屋蓝天衬雪山,绿树黄叶映白雪,同时邂逅仙境人间、秋天冬天。看着眼前景象,什么都不用想,却觉得心里无比丰盈。 为了安慰大家,一个领队小哥哥主动给队员做了一颗有爱的心。比昨日距离稍长,往返约十五六公里,但一路缓上,更加轻松。
图源@活动领队 彭湃 下雨崩村口小水塘是观看神女峰和五冠峰倒影的绝佳位置,附近便是知名的“五树同根”奇观。此后沿溪穿梭丛林之中,一路经幡遍布,水边堆满大大小小的玛尼堆……将到乃农牧场附近,有牧民搭建的小房子,提供补给,还售卖新鲜的牦牛奶。路过白玛珠普寺(莲花生大师修行洞),直通神瀑的最后一段,已经被铺成了石板路。雪山环绕,经幡翻飞,阳光炽热。一靠近神瀑,却陡然清冷。神瀑之下,一位年轻的爸爸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来接受圣水的洗礼;几位藏民从西藏长途跋涉而来,风尘仆仆……这样的氛围之下,不管是否有信仰,心中都难免不起波澜。正如队员@宸毓后来回忆:那时候我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来到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的梅里雪山,也不知道自己会遇到转山的人。更加不知道,坐在神瀑下面,远远看着那些转山祈福的藏民,会心生敬意,竟无端落泪。 从西藏赶来转山祈福的藏民。图源@徒步中国队员 无为16公里的徒步里程,因为一路下坡而格外轻松。沿途溪流奔涌,在尼农峡谷间肆意蜿蜒,并最终汇入澜沧江。
 不同于雨崩的旖旎风光,尼农峡谷一派苍茫景象,出山小路仅一米多宽,一侧山崖一侧绝壁,需谨慎前进。中午时分,大家陆续出山抵达尼农村,雨崩转眼又隐于群山之后,恍如隔世。签到,领奖牌,拿到专属于自己的雨崩徒步证书,乘车前往香格里拉参加最后的庆功宴……一片欢腾之后,天涯海角散去,而雨崩,已然成为一份共同的回忆。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 那些踏着斑斓秋叶,在翻飞的经幡中穿梭的身影; 那些倚门看日照金山,屏住呼吸守望银河的瞬间; 那些定格在同伴相机里的笑,蹿动在火塘里的光, 连同客栈老板的胡琴, 杯子碰在一起的声音…… 由此永远定格在我们心底,让我们无惧岁月漫漫。 图源@活动领队彭湃 它们不凌厉,不喧嚣,却让人如入芝兰之室,让人被温柔地裹挟着,进入一个超越庸常生活的秘境。这种感觉,或许可以借用李白的一首诗: 问余何意栖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一点题外话】 出发之前,曾有人问我,徒步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会太过喧嚣,打扰神山。往返神瀑那天,认识了徒步中国队员@聞儷,一位一路走一路捡拾路边垃圾的善良大姐。我陪着她,被影响着,一起捡;路上的其他队员看到,也纷纷加入,于是就这么从雨崩一路捡到神瀑,又从神瀑捡到雨崩……雨崩村口,一位路过的喇嘛一语未发,竖了好久的大拇指。聞儷姐对此总是很不好意思,她谦逊地说:“我其实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风景这么美,这么神圣的地方,有垃圾太不舒服了。”2019年 跟《徒步中国》一起 每天发现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