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访京城顾亭林祠:反清主将顾炎武却是清代儒学开山之祖

 探谜古小说 2019-11-20

顾炎武,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儒学领军人物。曾国藩说过: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可见,顾炎武在有清一代士子心目中的地位以二字可概括:宗师。他在诗文、经史、音韵、文字、方志舆地诸多学问上都颇有造诣,成为“清学开山”之始祖。

顾亭林先生像

顾炎武学问之深可用车载斗量来形容,他每到一地,必有所学所记,而且坚持每日如此,其著述之一便名为《日知录》;他注重实学,特别强调学以致用,学问遍及经史、诗歌、音韵、政治军事、农田水利、天文星象……


除了学问,顾炎武还是位光明正大的“地下工作者”。虽说曾经组织过反清复明的斗争,可那又怎样,还不照样在康熙眼皮子底下的京城里转悠么,朝廷也没对他咋地。由此也可见,清廷在政权巩固之后对前明文臣的政策还是很宽容的,第一确实是惜才,第二也是尊重前朝忠臣义士为本朝树立样板。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万事有不平,尔何心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顾炎武《精卫》)

人家有学问有气节,不成功则成仁,清朝给官也不做,铁了心做前朝遗民。

顾炎武的这种节义之心,也是受家风影响。他的嗣母在明亡国时,绝食而死,深深触动了他。

忠臣不事二主,这在过去,不论哪朝,都是为人所敬重的。

顾炎武见光复事业无望,于是潜心学术,游学四方,也曾在京城宣南一带的慈仁寺(俗称报国寺)住过一段时间。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历经八国联军、日伪等不断损毁及建国后的几易其用,古刹报国寺成为今日之收藏市场)

到了道光年间,朝廷学士何绍基等提议并出资,堂而皇之地把顾炎武当年的寓居建立为祭奠顾炎武先生的祠堂。

就是这里,顾亭林祠。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顾亭林祠。匾额自左向右书写,可知是“新古迹”)

顾亭林祠就在报国寺西侧的小院子里。

不过原先的顾炎武祠堂跟今天我们看到的并不一样。

下图才是原来顾祠的样子。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门头、匾额跟现在都不一样。原匾额写的是顾先生祠,篆书从右至左书写)

现在,除了门楣上几个字之外,里面很难再看到跟顾炎武有关的任何内容。

这里主要是钱币博物馆等一干以收藏为主题的场馆,个人感觉是以交易收藏品为主。

所以说,这个祠堂也就是个挂名的空壳而已。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祠堂里的钱币馆)

倒是再往报国寺西边走一点,在广内大街新建的街心公园里能看到一尊顾炎武的雕像,还有他的名言书籍等雕刻。

这是在提醒人们,历史上曾有一位大家在此地呆过,咱这儿也算是有文化滴。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名言,最早就出自顾炎武之文,后被梁启超所提炼)

说到这里,忽然有个疑问,顾炎武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在慈仁寺(报国寺)暂住呢?

难道说寺里住宿吃饭不花钱么。

那是咱们老百姓的想法,想当初像顾炎武这样的士林名流走到哪都是有人抢着买单的。

更何况顾炎武的仨外甥昆山三徐更不是一般人,是顺治康熙年间的一个状元两个探花。

外甥徐乾学、徐元文在他寓居北京时都已是朝廷重臣,徐乾学都在给康熙讲课了。

那么,顾炎武干嘛不干脆住外甥家呢?

一方面他肯定是要跟清廷划清界限,另一方面,他一直就不太看得上外甥徐乾学,觉得这人人品实在一般般。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后来做到刑部尚书)

有个传说,一天,徐乾学邀请舅舅顾炎武来夜饮,顾炎武生气地说,世间只有宣淫和行贿受贿的人才在晚上进行,我是君子,怎么能在晚上出行呢?所以坚决不赴。

这故事其实很值得玩味。

首先,说明顾炎武没有住在外甥府邸之中,而是另有住所,那么很可能就是报国寺西这个小院了。

其次,顾炎武这说辞也未免有些装腔作势之嫌。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他这也许是在变相挖苦外甥徐乾学呢。后来徐乾学这人失去康熙宠信,正是因为与行贿受贿之事有关。说不定顾炎武对此早就看出些端倪了。

而寓居宣南报国寺呢,则刚好符合顾炎武不出仕的自由知识分子身份。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宣南博物馆里关于宣南士乡的介绍)

这里自明代就是各地士子进京赶考时居住的地方,会馆众多。清代更是成为汉族知识分子在京城的聚居地。

而在清初,报国寺更是以寺前的书市闻名,每月初一、十五、二十五都有书市,非常符合儒生们的需要。住在此地,交友读书那都是再方便不过了。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张中行先生在《报国寺》一文中提到书市和顾亭林祠,极尽向往之意)

不过除了这些之外,谜语君觉得,顾炎武选择报国寺当寓所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

因为这座寺可以说是明朝皇室的家庙之一。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记下慈仁寺(报国寺)的建寺起因:明成化年间,周太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周吉祥,却发现他立志要当和尚,死活不愿享受荣华富贵。于是由皇家拨款,在原来过去小报国寺的旧基上,扩建为慈仁寺,周吉祥去这里当了住持。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位于房山的周吉祥衣冠塔,这里的土地当初都是报国寺的庙产)

再来看顾炎武有个发小,此人跟他一样,既是名儒也是反清的骨干分子,名叫归庄。

归庄比顾炎武性格还要耿直,命运也更悲惨。

而归庄正是前面提到记录慈仁寺史的学者归有光的曾孙。

说不定顾炎武对报国寺的最初了解还是从归庄那儿来的呢。

鹿鼎记里他劝韦小宝当皇帝,北京广安门有他的祠堂,里面有“钱”

(归奇顾怪)

总之,顾炎武寓居报国寺,那也是一种无声的表白,宣告自己始终不会忘记曾是明朝的臣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