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国强出自《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民富指人民富裕,国强即国家强盛,看似简单,实则很难。直到今天,民富国强仍然是很多国家追求的终极目标,世界上这种国家并不多,德国或许算是其中之一,但不是绝对。国强民若、民富国穷应该都不是问题所要的。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民富国强的王朝或许够得上。先说盛唐之民富 杜甫在《忆昔》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大致意思是说,开元盛世时,小县城也有万户人家,农业丰收,粮食充足,仓库都装的满满。社会治安稳定,风气良好,没有盗贼,没有豺虎,人们可以随时远行而无后顾之忧。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很发达,贸易往来的商贾和车辆络绎不绝。男耕女桑,安居乐业,各安其业,各得其所。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描写到: 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大致意思是说,一斗米只卖三至四钱,一年内全国的死刑犯只有29人。各地民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远行也不需带盘缠干粮,沿途的供给就足够了。 以上举证所涉及的两个人,一个是心系苍生的同时代的诗人杜甫,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异时代的史学家司马光,其言词的可信度还是蛮高的。从他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盛唐时人民生活水平的确还算富裕,关键是幸福指数也是蛮高的,这一点很重要。 当然,我们肯定不能用今天的标准去和1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作比较。再说盛唐之国强 国强这一点为大家所公认,不用静水多说,唐朝与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而盛唐无疑是当时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单项成就或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自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在国外至今还有许多唐人街,足见唐朝的繁荣程度和影响力之大。 虽然阿拉伯帝国在疆域面积上最后超过了唐朝,但是阿拉伯帝国包含了大范围的荒无人烟的沙漠地区,有效面积远远低于唐朝。唐朝版图大但却没有修建长城,这说明什么?这叫软实力,这叫国际影响力,这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盛唐兼容并蓄,内外开放,与亚欧各国均有往来,并注重与海内外各民族进行交流学习。 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政治清明,军事强盛,文化繁荣,经济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武周时期继续推动唐朝向前发展。玄宗开元盛世时,把唐朝推向了巅峰,实现全面繁荣,国家强盛,四方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 如此强大的大唐帝国外力几乎是不可能撼动的,除非它自身内部腐烂。安史之乱结束了短暂的鼎盛唐朝。杜甫的“三吏”、“三别”和《忆昔》中对盛唐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
|
|
来自: 昵称QAb6ICvc > 《历史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