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潘现在川美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正是工艺美术设计。他想把自己的专业和从小就接触的传统蓝染结合起来,于是有了“寨上草木染工作室”。这个名字承载着小潘对于家乡村寨的深厚感情和美好记忆。 水族发源于睢水流域,民间有“饮睢水,成睢人”的说法。小潘说:“从山里到城市感觉是一种跨越,让我拥有了两种的不同的生活体验和认识。但无论走到哪里都保留着自己民族的信念,所做的任何事都离不开自己热爱的地方。” 贵州十万大山深处,生长着最天然的草木染原料,先民开创了草木染技艺,这里保留着最原始的染布技艺与一群热爱染布的人。 以前在村寨里处处都能闻到草木染料的味道。草木染技艺之所以在水族以及其它民族能够世代传承下来,延续几千年,正是因为它凝结着先民的智慧。这些现在正被更多的人再认识和接受。 聊起山里的植物,小潘的话一下子多了起来。依山傍水的寨子里,自古人们就从自然中取材,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周围的植物,蓝草、栀子、密蒙花...... ▲ 蓝草、 栀子、密蒙花 ▲ 瓶子里装着可以染出不同颜色的神奇植物 草木染的原料都来自自然界的植物花草,相比于工业染料,对人体更加健康,也更加环保。有些染料本身就是药材,比如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栀子可以止痛消肿。 ▲ 蓝草 ▲ 糯米花 和 花糯米 ▼ 自然界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染料、布料,也给人们很多创作的灵感,蜡染的精美图案,扎染的丰富色彩,型染的纹样素材都体现着对自然和祖先的尊重和膜拜。 传统手工艺有许多美的东西还不被人们所认知,有些面临着失传是因为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小潘希望通过自己和伙伴们的努力,能够找到祖先们创造出来、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与现代人生活的连接点,让自己喜欢的草木染能够进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 草木染之于小潘,从儿时日常的陪伴,到长大后的兴趣爱好,再到成为一项承载了更多理想的事业,一切似乎都顺理成章。 ▲ 最爱跟着妈妈学染布,跟爸爸学跳芦笙舞的小潘 ▼ 燕子是小潘的恋人兼合作伙伴,她是在苗寨里长大的苗族姑娘,苗族的刺绣和银饰非常丰富,有特色。他们中学时一起学画而相识,又一同分享对于传统技艺的兴趣,现在又共同为传统草木染的事业而努力。 ▲潘宏甲和滕晓燕 谈起他们俩的工作方式,小潘说,谁对就听谁的,如果都觉得自己对就自己做自己的,等拿出成果再来做比较。和所有恋人一样,两个人平时也是大事小情就争吵一番,不过吵完过几分钟又好了。 本科时,两人在不同城市,但每到寒暑假都会相约一起去贵州探访各个民族村寨。贵州由于交通封闭,各个地区的民族工艺,文化,信仰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小潘和燕子了解了不同的地区民族文化、不同的草木染技法工艺,以及不同的传统纹样,为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他们还一同跟随草木染工艺大师赖老师专业学习传统技艺。并且在赖老师的鼓励下,决定创立自己民族的草木染品牌。 奶奶织的手工织布燕子很是喜爱,于是就在利用这些手织布做一些设计,经过并不断的草图修改和设计尝试、拼色,在一次和朋友的聊天中朋友说还是感觉少了点什么,有点堵得慌,可以在拼接位置做点变化,费尽心思按他的意见寻找打破规矩的方法,于是在梦中想到在拼接处破开直接做一个小口袋,配上苗银扣子点缀,在每个细节都做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潘宏甲 提供素材 匠人志 编辑出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