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唱太公”——记湘中年末一项传统习俗

 人和月 2019-11-20
    在湖南老家,年关将近,最是尊祖敬灵的时候。这个时节,和尚道士齐齐忙碌起来,几乎天天都要整装去各家“唱太公”。“唱太公”是方言,具体涵义和“道场”、“法事”差不多。若是某家有事求于祖先神灵(或者求来年兴旺、或者求子孙学业),就要请本村庵堂内的和尚来“唱法”。在科学高速发展的时候,这些传统习俗还是该热闹时热闹,该被人们敬畏的还被敬畏着。
    通常,主家如果要“唱太公”,就要预先和庵堂以及本村的“族堂”管事打招呼,然后几方约定好时间,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主家打扫好厅房,族堂管事(一般是辈分高、有经验的老人)提前就要做好斋粑(小小的,圆圆的,大约有一元硬币的1.5倍大),主家也要事先杀猪宰羊作为祭品,然后将所要祈求的事情和想要被赐福的人一并写在黄纸上,折成小盒盖子的形状,并插一根香在“盖延”上,当然其它相应的经济支出也是少不了的。但这并不是件主家只要出钱出物就可以甩手旁观的事儿,主家成员也是有程序要走的。
    到了唱太公当天,族堂管事就会叫几个主家成员(这事儿通常家中晚辈来做)到族堂“请”出观音娘娘、佐庭太公(我们族谱内的祖先)、财神菩萨。基本是每个人正面抱一个,然后排成一线,从族堂庄严的走到主家布置的祭桌前,这一段路程也不会寂寞,敲锣打鼓还要放鞭炮,大概是为了周知族人太公被某家某户给“请”出来了。
    到达目的地,管事和唱法的和尚会齐心合力,请一次太公(菩萨)就用手抓点米,念念有词一番后(大意是菩萨有请的意思?),合着酒洒到地面。如此三番,算是真正请出了菩萨、太公。
接着,主家就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要忙了,除了中途要管饭管水外,其余一应都由唱法的和尚一行人完成。他们基本会在厅房里待一整天,主要活动倒是可以参考其他地方的风俗。大体就是:主管唱法的和尚着沙门服,一手拿一个用五色彩布制成的道具,另一手则拿一根法杖,嘴里念着经文(方言),两手做着各式动作,法杖也时不时会在地上划来划去,像是进行某一种仪式。其他人则为之敲锣或者打鼓,总之都有自己的活儿。
    中午,主家管一顿饭,用来做祭品的猪羊肉当然是最好的下酒菜,而且据说吃了还能延年益寿,因为被菩萨主神们享用过,自然很受欢迎。中间会有较为亲密的亲人同礼,就是送来一升两升大米,还有写有想要被赐福之人名字和事项的黄色福纸,一一在主家行礼时一并完成。行礼时,还会打卦,行阴卦是“受起”的意思,表示菩萨们接受这家的敬献;行阳卦则是菩萨尚不受礼,要继续再打卦;还有一个是阴阳卦,即一面是阳一面是阴,这个应该是菩萨会保佑的意思。但是因为不同的事所要求的卦也不同,因此好像也不能说哪种卦好哪种又不好。因为通常唱一次“太公”,很费心力,所以一般主家所求之主要事情之外还会附带求很多别的福气,因此打卦的时间也是很长的。遇到不如意的卦就要一再重来,直到得到合适的卦为止,如果谁的卦总也得不出好结果,长辈就会要求福纸上注明的人诚心对着菩萨作揖,直到获得“认可”为止。这大概是一件很庄严的事情,不容许有所不敬。
    中午饭毕,继续“唱太公”。到了约莫下午五点左右,天还未暗时,就又要请主家成员将几尊菩萨和太公请回去,同样又是一番敲锣打鼓。这样结束以后,头一天准备的斋耙就可以吃了,而且好像必须吃,因为这是神灵保佑过的斋品,所以总被教育说:吃了对身体好。
    总之,年末总是事忙季,我所记的的环节都在以上,至于有无遗漏,我也是说不清楚了。但是有一点,“唱太公”很不经济,因为要花费很多,所以不是每家每户都能举行,而且这件事对场地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也不是每家每户都有条件。经济的发展也同时带动了观念的改变,很多年轻一代已经不再重视这个传统,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淹没在岁月的洪流中,今日以此为记,以作往后之怀念。

图片为网络转载
图片为网络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